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查理芒格通往成功的唯一秘诀36氪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www.bdfzkyy.com/
编者按:关于巴菲特,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但对于查理·芒格,大家却知之甚少。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很低,他的商业智慧、价值和贡献被世人严重低估。本文将详细揭秘芒格的成功秘诀,他的秘诀只有一个:成为专家型通才。关于巴菲特,有无数关于他的书籍和文章。他经常开诚布公地和大家分享他的生意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过去40多年时间里,很少有关于他的40多年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的书或者文章。芒格一直生活在公众视线之外,他只做过一些屈指可数的公开演讲。媒体上关于他的报道也是少之又少。在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他让巴菲特回答大家的所有提问,只有偶尔说一句,“我没有什么补充的”。几年之前,我决定更深入地了解芒格70年的职业生涯,于是我阅读了手头所有可以找到的由查理·芒格在他超过70年的职业生涯里所发表的文章、所说的话。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他成功的模式是非常简单的,但同时也是具有颠覆性的。他的成功方法完全违背了那些如何在职场取得成功的传统智慧。(一)颠覆小时法则传统励志成功学认为,要想在任何一个领域内取得成功并成为世界级大师,你需要进行小时的刻意练习。虽然芒格也是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最终成为世界顶级投资者的,但是他成功的诀窍并不是遵循小时法则。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并不是仅仅研究投资理论,而是广泛且深入的学习包括微观经济学、心理学、法律、数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在内的多领域知识,进而将其对这些领域的洞察应用到投资领域。比尔·盖茨谈起芒格时这样说,“他的确是我所认识的最博学的思想家,从商业原理到经济学原理,从学生宿舍的设计到双体船的设计,真的是无人能敌。我们最长的一次通信是关于裸鼹鼠的交配习惯和人类能够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芒格的话,这句话就是:他是一位极致的专家型通才。(二)专家型通才的崛起关于成功的法则,与小时法则相对应的是专家型通才道路。贝恩咨询公司董事会主席OritGadiesh是最先提出“专家型通才”这一术语的。他对“专家型通才”是这样定义的:“专家型通才是指那些具备能力和好奇心去掌握并收集来自不同学科、行业、技能、专业、国家和议题等知识的人。并且他/她通常会这么做:(1)利用多学科知识来识别模式,并将多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的点连接起来。(2)深入一个领域钻研并完善思考。这个概念可以用下面这个“T型人才“的模型来呈现:小时法则适合那些规则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领域,如体育、音乐和游戏,但是商业世界的规则是会不断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研究发现,刻意练习能够让人在游戏领域的表现提高26%,在音乐领域的表现提高21%,在体育领域的表现提高18%,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提高4%,在专业领域的表现提高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刻意练习很重要,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重要。这意味着刻意练习在一成不变或变化缓慢的领域内可以帮助你取得成功,但在科技和商业等日新月异的领域内却作用极小。成为一名专家型通才,这能让你更快地适应变化。研究发现,专家型通才:(1)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加客观和准确,并且能够对未来做出更好的预测。因为他们不受偏见和某个特定领域内流行的先入为主的假设的影响。(2)具有更多突破性的想法。因为他们会把在某个领域已经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到他们还没有尝试过的领域里。(3)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更加深入的联系,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理解不同类型人的立场。(4)建立更开放的关系网。这使得他们能够成为不同领域内的人之间的的联接者。根据关系网络的科学研究,有一个开放的关系网是成功的第一前提。(三)思维模型:芒格通往专家型通才的独特之路“养成一个掌握多元思维模型的习惯是你能做的最有用的事情。”—查理·芒格为了将不同学科的点连接成线,芒格已经开发出了一套他称之为“模型”的体系,他用这些模型来评估投资机会。实际上,他已经建立起超过种常用模型。毫无疑问,他会继续发展并完善这些模型。这些模型到底是什么?最好的解释方法是举一个他常用的模型作为例子。他最常用的一个思维模型是为“双轨分析”模型。这个模型结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天性的洞察。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时(当然是涵盖商业领域的各种情况),那么当事人一定从两个途径去考虑:(1)基于他们实际的最佳利益,他们如果正常地表现,那么他们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2)他们将会怎样屈服于大量的看上去像是被“编程”进人脑中的非理性心理偏见。研究者已经找出了大量的非理性心理偏见,芒格在他的双轨模型中收入了其中的25种。从本质上说,思维模型是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化、缩小版的版本:一个特定现实的原理概要。思维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能够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芒格并不是唯一热爱思维模型的人。历史上那些最成功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中的很多都会采用某种形式的思维模型来思考:(1)“非常有经验的决策者和新手一个很大的不同不是那些无形的“直觉”,如果我们能够进入非常有经验的决策者的脑海,我们会发现:①他们很清楚所有可能的行动;②在行动之前,他们有一个要思考问题的核查清单;③他们脑子里有一个机制在相关的决策环境出现时,可以唤醒所有相关的清单事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教授、《ModelsofMyLife》的作者HerbertSimons。(2)“我们的思维模型的质量决定了我们在自然世界中所发挥的作用。”——亿万富豪CharlesKoch。(3)“与某一具体问题的狭义答案不同的是,原则是可以多次重复地应用于相似的环境中的。每一场比赛都有原则,成功的球员会通过掌握原则来获取胜利。人生也是一样。人们可以利用原则来很好地用处理自然法则和人生法则。那些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原则的人会比那些对原则了解不多、不深入的人更有效地与这个世界进行互动。”——亿万富豪RayDalio(Dalio在这里使用原则来代替思维模型,但是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下面分享一些企业创始人和管理者常用的一些思维模型:(1)沃伦·巴菲特的双目标清单系统(Two-ListSystem)MikeFlint做了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十年之久,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但他在事业上依然有更多追求。有一次,他和巴菲特在探讨他的职业生涯目标时,巴菲特让他去做这么一件事:首先,巴菲特让Flint写下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来。于是Flint花了一些时间把这些目标写了下来。然后,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这个清单,然后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5个。Flint也照做了。Flint现在有了两个清单。一个是他认为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5个目标,另一个是另外20个他也觉得比较重要的目标。巴菲特问Flint: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么?Flint回答道:知道了。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实现这5个目标。至于另外20个,并没有那么紧急,所以可以放在闲暇的时间去做,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巴菲特听完后说到:不,Flint,你搞错了。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2)10/10/10原则我们大多数人做决策时都会存在一个问题:不考虑这个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时,你可以根据10/10/10原则来考虑所做的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个原则就是:(1)这个决策在10分钟后,会产生什么影响?(2)这个决策在10个月后,会产生什么影响?(3)这个决策在10年后,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做决策时如果能践行10/10/10原则,这将有助于你在决策时免受感性因素的影响,迫使你考虑到这个决策可能会带来的长远影响,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3)忽略结果(不根据结果判断决策的正确与否)“很多人陷入的最大陷阱是,他们根据结果来判断表现。如果他们赢了,他们就会因为他们做了正确的决策。如果他们输了,他们就会认为他们运气不好。在我的前半生,我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扑克玩家。这是我学到的有关做决策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现在我把它带到了商业世界。”被誉为‘扑克女公爵’的顶尖扑克选手AnnieDuke这样说道。在你做决策时,你是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的,即便如此,你依然是可以掌控决策流程的。每当我要做一些重大决策时,我都会向周围的人咨询意见并得到反馈,包括我的管理团队、董事会、员工和客户等,这样我就能够了解每一个人的看法,我采用的这套决策流程能让我及时地降低决策风险。不管事情进展得是特别顺利还是特别不顺利,你都要保持稳定,这一点很重要,这能让你避免归因偏差。用“忽略结果”的方法来看待决策,它能够提高你做出高质量决策的几率。(4)正确与非共识全球殿堂级对冲基金BridgewaterAssociates的创始人、当世名列前端的金融超级巨头RayDalio认为:每个人每天都会做很多决策,而这些决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说,你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你做的所有这些决策的质量。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因为共识通常都是错误的。你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视角。要想在股市或创业中获得成功,你就不能与共识为伍,而是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要想获得指数级的增长成果,你必须要做到既不要循规蹈矩,还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数时候你的决策都是错误的。然而,一旦你做出了正确的决策,那么市场给你的回报将是呈幂律分布的,即少数的正确决策将带来巨大回报。(5)“3”的法则我从麦肯锡的一位导师那里学到了一个建议:“3”的法则,即当你试图说服一个比较资深的人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给出三个原因。不是两个,也不是4个,要正正好好给出三个原因。我非常喜欢这个法则。不管是进行优先级排序还是提建议,我都会将这个法则作为一个指导框架。(6)网络效应和临界规模网络效应是指,当一个产品的用户数越多,该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这反过来又能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产品。同时,该产品的价值跟用户数的增长成二次方关系,即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law”:产品的价值等于用户数量的平方。没有什么业务的规模化扩张速度能比软件业务还快,也没有什么能比网络效应能更高效地为公司业务构建起安全的护城河。网络效应已经成为了任何策略的一个筹码。通常情况下,公司用户数一旦达到临界规模,触发网络效应,公司就能通过规模经济赢得巨大的成本优势。由于网络效应显著,先发创新者可能会实现赢家通吃。这是所有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事。(7)博弈论“博弈论研究的是人们在战略情景下的行为方式。这里的‘战略’是指,对弈双方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战略思维不仅在跳棋、象棋和棋牌上至关重要,在许多商业决策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学家GregMankiw。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博弈论:选择一种能够让你的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最小化的策略。(8)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成本或管理费用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让公司业务实现指数级增长。软件行业的创业公司是规模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像Google、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公司都能够在不增加任何固定成本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用户。相比而言,服务类的公司更难实现规模化扩张。(9)金字塔原理根据金字塔原理:要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原理中的三个核心思想是:①先从答案开始。②分组总结你的支撑论点。③有逻辑地对你的支撑论点进行排序。在思考沟通的时候,我都会参考金字塔原理。先把答案快速摆出来,而不是慢慢揭示答案,这样有助于更快地得出结论,让每个人都能保持一致,从而进行坦诚的交流。(10)直接责任人(DRI)苹果公司公司发明了这样一个管理概念:直接责任人(DirectlyResponsibleIndividual,简称DRI)。DRI遍布于公司各个层级。在苹果,谁负责什么,永远不会搞混。DRI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会议进程表上,每个人都知道谁是直接负责人。如此公开透明的责任制使得每一个员工没有互相推诿和偷懒的机会,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很容易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而且,一个项目只能有一个DRI,如果超过一个DRI,那就等于没有直接责任人。DRI能够有效加速决策流程,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会议。这些顶级思维模型可能不会让你的决策变得更容易,但它们会给你一个思维框架,让你在决策的时候考虑得更清楚、更全面、更长远一些。我希望你能利用这些思维模型去做一些让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四)如何利用思维模型来变成专家型通才?(1)学习多元思维模型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那就像谚语所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但这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也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所以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人。有趣的是,有时候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越擅长,他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思维模式适合解决世界上大部分的问题。(2)学习多学科思维模型那么,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思维模式呢?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就是大量的有意识的练习。每个领域的专家,很多都是在这种训练中逐渐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的。在这方面有两本书可以参考,一本是格拉德威尔举世闻名的《异类》,另一本是”Talentisoverrated”(中文译:《哪来的天才》),在这里不赘述。我们聊一下第二种:如何通过阅读和学习获得。我相信很多人平时都会做大量的阅读,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