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教育一直搞不好的癌症是什么!?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中国新闻教育一直搞不好的癌症是什么!?高校新闻教育的雷同化,低水平建设,缺乏与业界的无缝对接备受诟病。
中国各大高校新闻学教育,在传统媒体黄金发展十年的高奏凯歌声中,一路裸奔。但这几年,猛回头却发现不少大学本科新闻教育不仅没有获得“精英教育”的标签,反而陷入了连培养“新闻民工”的资格都不远远不够的窘境中。
中国现有持证记者20多万人,新闻从业人员过百万,但是从新闻传播院、系毕业的人员仅仅为3万多人,占新闻从业人员总数的15%。
从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生源质量、实习平台均不理想,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进传媒工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从新闻学界名声显赫人大到复旦,从武大到中大,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媒体编辑记者职业的就业率微乎其微,一个班级三十四五人,真正从事新闻业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甚至不足七分之一。
中国新闻教育发展过快,粗放式的扩张使毕业生供大于求。
现实是,新闻系的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了。
新闻专业毕业生到媒体行业工作的比重不到10%。很多学生高考志愿填新闻专业,是奔着记者这一职业的理想光环而来的。可是,读了新闻系,才发现理想离现实是那么遥远。
这几年来,传统媒体面临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在新媒体领域的进攻策略短时间内又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经营状况日落西山。因此,传统媒体要么裁员,要么鼓励员工创业,更有一部分媒体直接关门大吉。
许多院校赶时髦一般依然瞄准新闻教育这块蛋糕,扩张速度过快,师资和教育质量跟不上。
从全国地方院校新闻院系的情况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讲授新闻专业课程的教,有的从中文有的从其他学科转过来。
很多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新闻实践,很难胜任教学工作,谈不上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从未上过战场的教官,只能是纸上谈兵。新闻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务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教师。
目前中国新闻专业的教师,有媒体实践经验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一方面是传统媒体经营状况不好,不招人。
另一方面,很多新闻学子“不愿意陪已经奄奄一息的传统媒体等死”,向新媒体蜂拥而去。而新媒体呢都是些营销类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