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的作者又又又又又获诺贝尔奖了!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获得(威尔逊是米尔格罗姆的导师),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就在今年6月,我们出版了保罗·米尔格罗的新书《价格的发现》的中文版,展示了创新的价格发现体系如何帮助解决复杂的资源再配置问题。保罗·米尔格罗姆是谁?保罗·米尔格罗姆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大师”威尔逊教授,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从此,他便和拍卖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提出的“相关评价”、“联系原理”(linkageprinciple),以及对于“同时向上叫价拍卖”(simultaneousascendingauction)的设计都极大丰富了拍卖理论的内容。保罗·米尔格罗姆除了对拍卖理论有深入研究外,他还致力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设计了美国电信市场的拍卖机制。除拍卖理论外,他还在激励与组织、数理经济与博弈论、网络经济、价格战略、精算科学等领域多有著述。米尔格罗姆曾在西北、耶鲁等知名大学任教。现在他是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教授,并兼任众多社会职务。米尔格罗姆教授门下弟子众多,包括年克拉克奖得主苏珊·艾希、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等。拍卖有那么重要吗?拍卖理论获得诺奖后,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啊?拍卖有那么重要吗?的确,和去年的全球贫困问题相比,拍卖理论就显得十分“小众”。事实上,拍卖是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经济现象。比如工程项目的招股招标、土地使用权转让、碳排放交易活动等活动中,都会广泛用到拍卖。而拍卖理论和拍卖形式的运用就更加广泛了,因为拍卖这件事情抽象出来,就是多数人通过出价或者其他方式来展示实力、竞争少数资源。那么平常工作中对职位的竞争,产业链中对渠道和原材料供应商的竞争,本质上都存在着“待价而沽”的情况。而这些都可以在米尔格罗姆的框架下,纳入拍卖理论的范畴。拍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的古巴比伦时期。虽然拍卖的实践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甚至一些拍卖活动还造成了巨大的历史影响,但是真正用经济学理论来对拍卖进行研究,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年,经济学家维克里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讨论了在单物品拍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四种拍卖形式。英式拍卖:竞拍者由低到高竞价,价高者得。荷式拍卖:拍品由高到低叫价,直到有竞拍者表示接受为止。一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并且支付其所报价格。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但只支付报价第二高者所报的价格。在维克里之后,大批学者开始对拍卖理论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