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坚持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复制链接]

1#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价值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起源的理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基础。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斯密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李嘉图甚至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不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区分劳动的二重性,所以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不是通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解释价值,而是通过商品所换来另一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来解释该商品的价值;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结果,在价值的形式,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量的决定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混乱和错误。马克思在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解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理论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意味着每个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只能通过商品交换间接地表现出来,而当商品生产者通过交换来表现自己的劳动性质时,其劳动的社会性质就表现为他们与物的关系和物与物的关系,具有了拜物教的性质。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不懂得商品,价值,货币等范畴本质上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具有历史暂时性,而把它们看作物的自然属性,从而把商品经济形式永恒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观念,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背后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对科学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正确理解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清除商品拜物教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私有制商品经济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撇开其中的制度因素,它所包含的关于价值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的理论,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它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回答经济发展问题,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