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世纪的最后,经济思想的单一化进程,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引言

20世纪的最后25年见证了经济思想主流的大规模单一化进程。当19世纪末经济学逐渐职业化的时候,学科内部依然存在千差万别。它涵盖了历史经济学(以德国为甚)对边际主义的各种诠释、凡勃伦的进化经济学、康芒斯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经济学。

其中,边际主义既有瓦尔拉斯和费雪运用数学方法的分支,也有克拉克和奥地利学派截然不同的、较少使用数学方法的分支。历史学家回首过去,可以说这都是某种意义上的“经济学”,但很难说如此纷杂的方法都建立在一个单一基础之上。比方说,费雪、康芒斯和凡勃伦之间实在有天壤之别。

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叶,形势变了。30年代期间,经济学取得了一些进步,特别是塑造个人行为模型的新方法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此基础上,研究方法的范围开始明显缩小。最引人注目的是,历史经济学要么被消化吸收,成了标准经济学的应用分支,要么被排挤到别的领域去了,而制度主义慢慢失去了学科骨干力量的地位。

但仍然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大家都承认般均衡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主流范式,不可能解释一切,于是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当成轮廓鲜明的分支,各有各的应用范围。就连集中分析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工业经济学,也作为一个部分是自发产生的,由经验推动的学科,得到了发展。

但是自从70年代以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萎缩,情况又变了。随着一个个领域逐渐开始以严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学科出现了狭窄化倾向。学科的数学水平又迈进了一步。从事经济学职业的人中,年以后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占了多数,他们认为经济学理当需要数学,这些人改变了经济学学科形成的进程。

就连不赞同学科所作假设(例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里的假设)的那些经济学家,也多半承认,更加严格的理论化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少数反对者依然故我,更加激进。有些反对团体由来已久。从政治方面得到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的制度主义从未完全泯灭。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在《丰裕社会》中,对消费主义以及大公司对美国社会的作用提出了尖锐批评。他的思想可以放到制度主义传统之下。然而,虽然他身兼美国经济协会主席,他的书也十分畅销,但他的思想从未被学界多数人士认真采纳。(年,就在德国发生世人所称的“经济奇迹”的前夜,他对美国经济协会的人说,取消物价管制的措施会毁掉德国经济。)

可是到了70年代,经济学各个分支围绕一个核心发生了合并,带动了新的“非正统”类别的兴起。这些群体的经济学家感到,他们的思想遭到了学界主流杂志的集体排斥。年,阿尔弗雷德艾克纳和简克里格论证了用“后凯恩斯主义”代替正统经济学。它是把艾克纳的寡头定价理论和经过琼罗宾逊详细诠释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结合起来。

罗宾逊从来没有接受《通论》对IS-LM模型的解释,而且在她以后的职业生涯当中,她批段自己早先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时,在不完全竞争理论上,对时间和不确定性的考虑不够。艾克纳和克里格借用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术语,认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这门学科提供了一个新范式:一个崭新的用以思考经济问题的概念性框架。

这个时期出现了另一场抗议活动,它是年美国经济协会召开会议以后成立的“激进的经济学”。这个派别是因为对美国现行社会制度的幻想破灭,以及反对越南战争而组织起来的。它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共性颇多,它强调美国社会在制造剥削、歧视和不平等,对军事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批评。

但它并不承认自己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阵营,同时它寻求用新的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它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样,作为一个可以识别的团体(激进政治经济联盟)在学科内部确立了地位。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奥地利”学派开始合并成有组织的、非正统的经济学学派。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聚集了一大群经济学家,他们在卡尔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特别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著作里面找到了灵感,从而联合了起来。

上述三人一度脱离了战后的发展进程,遭到排斥。和激进派以及后凯恩斯主义者相比,奥地利学派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在募集私人基金方面成绩斐然。他们强调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认为经济理论应该建立在个人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学说),认为个人是讲究节约的(针对价格和机会做出选择)。

但他们和门格尔一样,拒绝用数学建立模型,喜欢采用文字逻辑。他们采纳了哈耶克的观点,认为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认为市场是在变化中的、不确定的世界上传播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个观点一度遭到正统经济学的排斥。人们为什么开始组织非正统团体?原因之一是,人们感到主流经济学存在同质化演变的趋势。学界的经济学家不断面临发表作品的压力,在这种环笠下,抱有非正统观点的经济学家深感威胁,这时组织对于他们的生存就显得重要了。

他们之所以能够组织起来,也正是这个职业充分发展壮大的结果,正是这样,它才能包容持有异议的团体。持不同意见的人没有散播在各个大学,他们依赖一些特殊机构求生存。芝加哥大学有弗里德曼、乔治斯蒂格勒(~年)、贝克尔和卢卡斯,是正统的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中心,耶鲁大学、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是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的中心。

公共选择理论的中心是在弗吉尼亚大学,奥地利学派在组约大学和奥伯恩大学。美国大学制度的多样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概念和新手段就在非正统经济学试图摆脱地位愈加牢固的正统观念的束缚,试图自成体的时候,正统的观念也开始了变化。经济学家开发了新概念和新手段,这样,他们就可以解决以前被排斥在正规经济分析范围之外的问题了。

很多进步的发生距今时间太短,很难详述它们的长期影响,但无论如何,它们不容忽视。它们反映了经济学的边界线在朝着很多方向扩张。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说明了现在被视为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一分子的经济思想,是如何摒弃了以前被当成正统理论的核心因素的那些成分的。例如,人们一度本来要说,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然而从60年代开始,就连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特别是斯蒂格勒,都开始把研究的假设定为“人们只了解环境中不完全或有限的信息”。这些进步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不承认“非正统”经济学家把这门学科描绘成“被正统思想堆砌成的第一个进步就是以交易费用为核心的一系列进步。交易费用是所有权从铜墙铁壁”。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时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的出现有很多原因

各方必质找到对方,受进行内通,交流信息,粒验货品,货品称重、测量,起草合同,询律师,转移所有机,保记有时,还有必要取法律行动强制执行合同,如果造的,还全起马沙克在年第一次使用了“交易费用”这个词,但是这种思思由来已久。经济学家经常提到“摩擦”,并将货币比喻为降低这些摩擦的润滑剂20世纪20年代,康芒斯对交易费用下了极广的定义,它盖的范围远远大于物品、服务的交换范。

他认为,交易费用应该形成经济学家注意的焦点年,科斯论证了交易费用可以解释企业的存在性和规模。科斯指出,可以用两种方法组织活动。一种通过市场,另一种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两种方法都产生交易费用,但费用大小是不同的。他还论证了企业的界,也就是通过管理和通过市场组织的活动之间的分界线,应该能使交易费用最小化。

换言之,交易费用揭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即为什么有些交易是在市场之外进行的),也揭示了不按一个巨型企业的形式(中央计划经济)组织整个经济的原因。直到年左右,经济学家才开始注意到科斯思想的重要意义。奥立弗·威廉森等人开始探索各种途径,使交易费用这个概念变得可操作。他们用它来解释某些行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同一些企业控制了原材料供应、生产和销售)面另一些行业没有织向一体化的原因。

结语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代替了传的企业理论。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是把投入品变成产出品的技术单位。技术决定着企业的規模一一铁厂之所以大,因为大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小企业的少。面菜水果店可以小。是因为小商店可以和大商店一样有效率。相反,正如威廉森所说,科斯把企业看成一个组织或一个治理结构。这一点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