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对投资者行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怎样治 http://www.xxzywj.com/m/

对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从最初的认知心理学实证研究,到后来针对现实市场所暴露出的非理性现象的研究,再到现如今研究框架的不断成熟,可以说行为金融理论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才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发展脉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宏观经济学鼻祖凯恩斯通过证券市场上出现的“选美博弈”与“空中楼阁”现象,明确指出心理预期在投资者行为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大多数投资者对金融资产未来收益的估计只是来自于短期预测,所以投资者的交易完全建立在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理论基础之上,也因此导致了金融资产价格的盲目变动。

凯恩斯在解释证券投资领域问题时给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为行为金融理论研究提供了学术思想来源。事实上,华尔街的投资者早已运用投资心理学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实践。一九三四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发表的《证券分析》剖析了一九二九年美国股市暴跌的原因,认为股价波动应以股票内在价值为基础,非理性原因导致的股价偏离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纠正。

而在一九六七年和一九七二年,巴曼和斯洛维奇在其著作中提出要注重投资者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他们认为对金融学的实证研究不能简单地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并预言金融和行为的融合将变成未来现代金融学的研究趋势。

延续他们理论研究的相关学者们也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但都是较分散的,没有系统化,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真正从学术的角度认真研究经济主体理性与否的经济学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他于年论证了投资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点,由于认知水平和信息获取的限制,投资者的行为决策只能达到相对合理的程度。

西蒙所提出的有限理性假设,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修正,引起研究者对“行动人”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