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业怎么选金融热被科技热替代听听北大光华 [复制链接]

1#

来源:澎湃新闻

专业怎么选?金融热被科技热替代?听听北大光华副院长怎么说

澎湃新闻记者程婷

近几天,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与专业特长,考生该怎么选专业?高分考生该不该选金融专业,如何逃脱“高分诅咒”?科技热替代金融热是否已成趋势?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怎么选?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学生获得国外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要不要去?近日,针对上述问题,澎湃新闻专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黎安。

周黎安指出,选专业应基于兴趣和能力,没有特别的兴趣与明显长板的学生,建议选择基础性学科。此外,高分考生不一定都适合学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专业热度有所下降,而科技热开始上升,“热门专业”更加多元化,这或将破解“高分诅咒”——越是高分考生越容易错配进入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周黎安。受访者供图

没有明确兴趣的学生,可选择基础性学科专业

澎湃新闻:高考结束后,考生们都面临选专业问题。当年你是如何确定自己要读的专业的?关于选专业,你对考生们有哪些建议?

周黎安:我那时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的专业。我是上世纪80年代考的大学,当时中学没有经济学的课程,但有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我在学习政治经济学过程中,对经济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当时报的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

为什么报世界经济?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大家急于了解外部世界,我希望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获得更多的接触国外的机会,更多去了解国外的最新发展趋势。

客观来说,选专业是一件挺难的事。我想,原则上,第一要基于兴趣,如果有明确的兴趣,选择起来相对简单。第二是基于能力,不管是选文、理科还是工科专业,它跟学生在相关方面的基础能力都是有关联的。第三,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兴趣方向,专业能力上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长板和短板,那就选择大类的基础性学科,比如数学、物理、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学好之后,即使以后转专业也可以发挥基础学科的优势。例如学数学后如果发现自己对经济学感兴趣,可以相对容易地转向经济学等其它专业方向。

科技类专业热开始代替金融热

澎湃新闻:有种说法是,近几年高考志愿填报中,科技热在渐渐代替金融热,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周黎安:从这几年招生情况来看,确实有这种趋势。北大光华过去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省高考成绩排前几名的高分考生。最近几年,经管、金融类专业对高考高分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金融不再是高分学生的第一选择或唯一选择了。

现在有不少高分考生可能会选数学、计算机、物理这样一些理科或工科专业。金融类专业热度下降这一趋势非常明显,包括光华在内的经管学院在招生过程中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

澎湃新闻:为何会出现这种趋势变化?

周黎安:我觉得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是依靠劳动力优势、低成本优势,走的是模仿跟踪+迭代升级的增长道路。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的硬核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和地区发展。

过去学金融很热,是因为过去经济当中套利的机会多,你能融到钱,就能去投资房地产或者一些制造业,较稳定地赚更多钱。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单有钱、单靠融资已经不行了,要依靠科技创新,金融与科技硬实力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科技创新成为下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意味着金融行业将被重构,学生选专业、毕业就业去向都会跟这种经济转型有很大关联。最近芯片热导致很多学生开始选跟芯片有关的基础学科,这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

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临,让大家意识到与数据科学、算力算法有关的,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热门专业多元化,报考金融专业应以有兴趣为前提

澎湃新闻:你能否预测一下金融相关专业的热度趋势和专业发展趋势?

周黎安:基于上述原因,金融的热度下降了,而与科技、尤其与硬核科技有关的相关专业可能成为志愿填报中的热门选择。热门专业更加多元化,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但是,金融虽然不一定是最受高分学生欢迎的选择,但仍会比较受欢迎,会有较高的报考热度。因为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市场回报率都仍然还很不错。

未来,一个单纯学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可能不具有明显优势,而将金融与其他学科,比如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或某个行业专长融合在一起的知识背景,职业前景会更看好。

澎湃新闻:金融专业适合哪些类型的学生报考?或者说报考金融专业的考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特质?

周黎安:坦率讲,这个问题没有说特别明显的答案。

但据我观察,报考金融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对金融有强烈兴趣的;第二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为金融方向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走进业界,比如去投行、券商,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如果有比较好的数理背景,会是报考金融类专业的一个加分项。

优秀学子也迷茫,如何逃脱“高分诅咒”?

澎湃新闻:你曾说,在人们眼中,北大光华的学生可谓优秀学子中的优秀人才,但毕业时仍逃不过对从业方向的茫然,大多宿命般走向投行、券商、咨询等“俗路”。为何即使优秀学子也对从业方向感到茫然?问题出于哪儿?您觉得除了这些“俗路”,他们还可以做哪些选择?

周黎安:我当时也大概讲了,这本质上是因为中国社会来自家长的压力、同辈的压力、社会的压力非常大,不同圈层的人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攀比与竞争。这也是现在年轻人经常抱怨“内卷”的原因。

如果你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