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今天的劳动与劳 [复制链接]

1#

按:又是一年劳动节。在劳动领域,有不少人会期盼,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自动化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可以过上轻松的生活。很多人都开心地宣称自动化将带来一个生产力更高、效率更高、股东分红更丰厚的美好新世界,未来真的那样美好吗?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设想,到年,技术进步、资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福祉,把我们引领到一片“经济乐土”。但是,《工作的意义:从史前到未来的人类变革》一书作者、剑桥大学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看到,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人力的需求将会削弱,首先是那些需要亲力亲为的基层劳动力会被机器取代,在未来,机器的灵巧度类似甚至超过人类,甚至还能模仿人的社交智商和创造力。这样,即使是那些看起来还没有办法被取代的工作,也不能够拥有绝对的保障。本书作者还指出,自动化将为那些已经很富有的人创造更多财富,而那些没有能力购买公司股份、无法享受自动化技术红利的人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凯恩斯认为,每个人只拥有基本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没有人会进行额外的劳动。但问题是,资本主义是欲壑难填的,是需要不断增长与扩张的。就这样,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有志于赚钱的人还会继续做大量工作,一方面给自己的生活创造出一种虚假繁忙的感觉,另一方面获取一个在财富上超越邻居的机会。所以,詹姆斯·苏兹曼认为,未来,人类对经济制度和劳动意义真正的反省时机,可能不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可能来源于迅速变化的气候、系统性的财富分配失衡引发的愤怒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大瘟疫。

《工作的意义:从史前到未来的人类变革》[英]詹姆斯·苏兹曼(JamesSuzman)著蒋宗强译中信出版集团-3-1《智能技术的挑战》(节选)

詹姆斯·苏兹曼译

蒋宗强

在描述“后工作时代”的乌托邦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警告说:“我们正在遭受一种新疾病的折磨,有些读者可能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未来岁月里会听到很多,这种疾病就是技术性失业。这意味着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我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去发现节约劳动力的方法,而至于如何让这些冗余劳动力找到新的用武之地,我们制定新法案的速度则比较慢。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受众而言,凯恩斯的观点清楚地阐释了为何会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自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以来,人们一直担心自己的行当或生计被新技术和工作方式所取代,但很少有人能像凯恩斯那样清楚地看到这一现象的根源,即随着效率和自动化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对人力的需求将遭到削弱。

如今回头去看,凯恩斯低估了服务业吸纳冗余劳动力的程度,因为在发达经济体中,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从农场、矿山、渔场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线上被赶了出来,但不断膨胀的服务业几乎毫不费力地吸纳了他们。所以,尽管在许多国家曾经司空见惯的角色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比如火车站的售票员和超市的收银员,但就算到了近年,关于自动化蚕食就业的讨论依然主要局限于少数几个技术中心、公司董事会或学术期刊。之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讨论,服务业迅速扩张并吸纳冗余劳动力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年9月,一切都改变了。当年,来自牛津大学的卡尔·弗雷(CarlFrey)和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Osborne)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项目主要评估了凯恩斯关于技术性失业的预测准确性。

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它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机器人不仅已经在工厂门口排队,而且它们那闪闪发亮的小眼睛还盯着美国当前近一半的工作。根据对种不同职业的调查,他们估计在美国目前所有的工作中,有47%的工作在年被自动化淘汰的风险很高。他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