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现实中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西蒙(Herbert·Simon,)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行为理性是由人的心理机制决定的,在特定环境限度内的理性。诺思(DouglassC.North)基本上接受了西蒙的观点,认为当事人是依靠某种心理机制进行决策。他放松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人”假设。并指出人的有限理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个体交易中交易众多,同一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交易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与认知能力有限,人不可能是无所不知的。故有限理性属于人的因素,其概念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和交易主体的信息成本。
有限理性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假设之一,同样能够应用于共享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在共享经济领域中,参与双方都是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从需求出发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润和效用,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成本合理转嫁出去同时取得收益。真实世界信息并非完全对称,效用最大化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最大化。共享经济同样属于非完美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计算、行为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同样受经济主体有限理性的影响。
产权理论
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既是研究对象,也是重要分析视角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诺思认为,“产权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权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德姆塞茨在其《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专门考察了产权的概念与组合,
在他看来,“所谓产权,就是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表现”,并指出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即为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巴泽尔将产权分为经济权利和法律权利,前者由经济活动中的合约安排所界定,后者由政府所界定与保护。科斯的产权理论观点做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通过对产权的界定可以将外部性的问题内部化,进而分析研究解决途径。
科斯认为,由于市场中包含交易费用,那么在明确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双方交易者会寻找交易费用较为低廉的制度设计,通过该制度安排可以实现制度运行的低成本。一方面,建立产权制度对财产权利进行保障,可以把有限理性的约束和机会主义的风险降到最小;另一方面,产权结构的变化会带来经济绩效的改变,产权结构的变化都将对资源的配置、商品的生产、收入的分配产生具体可测的影响,当重建产权体系有利可图时,新的产权制度便能够被确立。
交易成本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政府与市场都看作“黑箱”,交易成本仅为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忽略交易成本使新古典经济学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能力,这也是一直以来,新古典经济学被许多学者诟病脱离现实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过程中,交易费用包括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关谈判磋商、签约履行相关的成本支出,甚至可以更广义地定义为使用资源所付出的成本。
张维迎将交易成本理论分为两类:间接定价理论和资产专用性理论。
1.间接定价理论
间接定价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可以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降低市场直接定价成本即交易成本。科斯在其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并在其后发表的文章《社会成本问题》中将交易成本简单分类为搜寻成本、议价成本、签约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围绕企业家和雇佣关系建立起来的组织在资源分配上的效率高于市场交易,这就是企业的本质。杨小凯和黄有光认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交易成本,但是企业能够提高劳动分工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当劳动分工带来的收益大于企业成立所需要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
2.资产专用性理论
资产专用性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出现带来的纵向一体化可以规避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比市场合约更有效率。威廉姆森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对决定交易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指出专属性投资、预期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是刻画交易成本的三个重要维度。其中,专属性投资和交易频率属于“交易因素”,不确定性属于“人的因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极大的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租值耗散理论
租值耗散理论是当代产权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租值是指没有界定清楚权属的收入,租值耗散是指原本有价值的商品或资源,由于产权未完全界定而不具有排他性,或者在私有产权下,监督成本过高难以有效执行,导致价值或租金在竞争中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租值耗散源于庇古《福利经济学》两条公路的案例,两条共有产权公路通往同一目的地,佳路由于过度拥挤导致价值降至与劣路同等。戈登在《公共财产资源的经济理论:渔业》一文中分析了海洋渔业的租值耗散问题,认为公海里的渔场由于没有私有产权保护,导致渔民过度进入和捕捞,使得海洋渔场总产量下降,捕鱼成本上升,降低了渔场的租值。巴泽尔在《产权的经济分析》中提供了一个“排队供给”案例,提出了财富攫取,与租值耗散是同等概念。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开始对石油价格进行管制,破坏了加油站对汽油的完全产权,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款之间的差额成为置于公共领域的租值,当价格机制不再有效时,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时间价值选择是否排队,当攫取租值的边际价值高于时间的边际成本时,就会选择排队,排队的过程花费了时间,但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这是纯粹的租值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