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课程第十一章知识要 [复制链接]

1#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是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烽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美国萨缪尔森首次提出。

1、公共物品的形式化定义奠定了现代财政政学的基础。

2、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竞争性(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和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3、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人们通过事先同意某种投票程序选择他们所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或通过投票给他们认为能够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家,间接地表达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4、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而公共物品的需求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5、多数决策规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机构,常见的有:相对多数决策、二轮决选制、逆向排除法、博尔达计分法、孔多塞规则、赞同投票等。

6、政府有责任按照纳税人提出的公共物品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数量,公正而有效率地供给公共物品。

7、公共物品供给包含两层含义:(1)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公共物品的融资)(2)由谁负责、如何将公共物品的投入要素转化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生产)

8、公共物品的融资:政府融资(强制税收的形式)、私人融资(自愿融资,缺点: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联合融资

9、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生产(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用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作出具体规定)和合同外包(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这个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就业劳务合同,按政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10、介于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之间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还有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

11、服务供给主体除政政府和私人企业还包括社会组织、慈善机构、事业单位等。

12、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1)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权最终应属于每一位社会成员或经其同意的代议机构(代理人)(2)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3)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4)公共物品供的受益分配制度。

13、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的、竞争性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二、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1、市场系统是由居民、企业、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

2、居民(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居民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最大化。

3、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气扩大再生产。

4、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波动,达到供给的需求的平衡。

5、政府经济活动范围:(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矫正外部性。(3)维持有效竞争(4)调节收入分配(5)稳定经济

三、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具有资源配置(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报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收入分配(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产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职能。

1、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1)满足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3)对社会资源本国的引导性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2、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的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产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社会成员获得多少收入,取决于其拥有多少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以及这信要素的市场价格。

4、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5、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的四大目标:(1)充分就来(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平衡。

6、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经济稳定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7、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蔚县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1、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1)个人主义方法论(2)“经济人”假设(3)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2、政府失灵的表现:(1)选民“理性的无知”和“理性的非理性”。(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3)投票循环(孔多塞悖论)。(4)官僚体系无效率。官僚总是努力追求部门的工作效率。(5)利益集团与寻租。

3、官僚机构的特征:(1)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2)官僚机构负责生产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以与其服务对象的预算拨款相交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