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的DSGE模型的特 [复制链接]

1#

引言

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的DSGE模型的特色,本文将阐述个人观点。

一、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引发了众多学者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模型构建的实践运用,用以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经济现象,同时引起了诸多质疑和批评。随着数学分析工具和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建立在灵活价格和工资、市场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的RBC理论与现实经济不相符。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在RBC理论中纳入了各种现实经济中的“摩擦”因素,工资和价格粘性被引入模型,Calvo提出“调整信号”式的工资和价格粘性,即在任一时期随机一部分接收到“调整信号”的家庭和企业才能优化调整自己的工资和价格。Rotemberg的“二次调整成本”方式引入工资和价格粘性,即家庭和企业在优化调整其工资和价格时存在调整成本。直到Yun首次将垄断竞争和价格粘性引入RBC模型框架,并发现能更好地揭示出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内在联系,从而开创了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框架。

引入了现实经济中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无法快速调整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各种名义和实际价格与工资粘性,因而货币政策将影响实体经济波动。同时,考虑到垄断竞争导致的经济活动无效率,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为经济政策发挥作用提供了可能,从而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此研究方向上的突破使得模型具备解释数据动态特征的优势从而沿袭了传统凯恩斯理论的精髓,最终促成了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可见,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了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性预期理论,考虑到不确定环境下微观个体的行为理性和行为优化。

另一方面延续了传统凯恩斯关于不完全市场竞争的观点,结合现实经济中的各种“摩擦”,导致货币非中性,这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名义粘性和垄断竞争下,货币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肯定国家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的熨平经济波动,在经济活动中能起到积极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各国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丰富了经济理论中关于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

同时,数学工具和方法的迅速发展也为新凯恩斯DSGE模型提供了“正规的”估计方法。Kaliman滤波被用于得到线性化DSGE模型的似然函数,MCMC大大优化简便了计算过程。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的出现,将模型校准和最大似然估计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模型参数的估计精度,实现了贝叶斯估计方法与DSGE模型的自然融合。

因此,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在RBC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更符合现实经济的实际和名义粘性以及不完全竞争,以更好地刻画现实经济运行的特征,并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通过创新方法论提高了模型中刻画内生变量间动态关系的结构性参数的估计精度,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宏观经济波动的主流方法。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EG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或一类模型,而是针对不同具体问题的分析框架,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性:第一,动态性。模型中的各经济主体在自身可获得的信息条件下,在考虑到行为决策对当期以及对未来影响的情况下,理性地作出现在及未来的最优决策选择。这意味着,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不仅要考虑到每期内不同决策之间的静态替代关系,而且也考虑到了跨期决策之间的动态替代关系。因此,DSGE分析框架下的各微观经济主体以最优化为基础的动态行为决策方式形成了整个经济系统的内在动态机制。

第二,随机性。不确定性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和本质特征,现实中不仅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且经济主体也无法精确预测未来,可见,真实世界中的各种随机因素将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经济主体是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决策。因此,DSGE模型中引入的各种外生“随机”因素能体现出模型系统的不确定性特征。

第三,一般均衡。18世纪时AdamSmith最早在《国富论》中提到这一概念,年,瓦尔拉斯对实体经济的多市场一般均衡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奠定了现代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年,Patinkin将货币市场纳入一般均衡体系,至此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有效融合了商品市场的价值理论和货币市场的货币理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社会整体,各行为经济主体的决策并不是孤立进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因此,DSGE模型分析是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下进行,既考虑到每个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受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也考虑到各个微观经济主体自身的行为决策也会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经济参与主体,这样就能使得整个宏观经济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状态。

因此,DSGE模型不仅吸收了近代经济学的革命性发展成果——理性预期、动态优化和一般均衡分析,并且基于微观经济理论搭建了联结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宏观经济学两大研究领域桥梁,在方法上极大填补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连接空缺,利用严谨的数理推导和分析工具,将整个宏观经济系统地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研究和讨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科学运用和规范性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二、DSGE模型的特色

目前,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分析和预测的两大方法分别是:第一,向量自回归模型,由美国计量经济学家和宏观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在提出,采用经济学模型刻画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从而取代了以往单纯的经济学统计模型,VAR模型以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为出发点,侧重于描述经济的动态特性,虽然模型简洁明了但是无法解释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传导和作用机制,模型中使用较少的经济理论假设而高度依赖统计数据,VAR分析方法缺乏经济理论基础,无法准确地揭示其包含的经济意义,不能满足政策分析与制定的需要,因而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诟病。

第二种方法,在RBC理论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依据一般均衡理论运用动态优化方法,对基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完整经济进行系统分析。相比于VAR模型,DSGE模型建立在清晰严谨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实现了微观与宏观理论的完美结合,构建了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避免了卢卡斯批判。

和以往的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模型相比,DSGE模型具备以下优势:首先,严谨和一致的理论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根植于一般均衡理论,采用动态优化方法刻画各微观经济主体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最优行为决策,从而为模型构筑坚实稳固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第二,采用加总技术基于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获得的经济总量方程,是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以及模型良好的整体特性的根本保证;第三,清晰地描述各微观经济主体最优行为决策及其相互关系,同时,细致地刻画经济系统的长期均衡状态和短期动态调整,是长期和短期分析的有机结合。

其次,具有显性的结构特点。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各微观经济主体根据其约束条件确定其最优行为方程,设定和识别模型中行为方程中的结构性参数和各种随机冲击,DSGE模型的结构性特征有效避免了Lucas批判,其显性建模框架有利于理解模型的模拟和预测,并增强其可信度。

最后,DSGE模型在政策分析与评价中具有优越性。一方面模型以其逻辑一致性和结构性特征,从而具备良好的政策分析和评价优势;另一方面,以优化为基础的模型分析框架适合于最优政策的福利分析,有利于经济政策的最优比较和选择分析。由此可见,DSGE模型是对原有宏观经济学模型研究方法和建模框架的一次升级换代,不仅具备坚实严谨的宏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和逻辑的一致性,其显性结构特点避免了卢卡斯批判,能有效地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评价。

同时DSGE模型很好的结合了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模型估计方法不断改进的推动下,模型估计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因此DSGE模型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金融稳定和石油经济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全球各国政策制定机构和国际组织机构都纷纷开发DSGE模型用于经济波动分析、预测和经济政策评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