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平/文
综合坎蒂隆、斯密、马克思、门格尔、马歇尔、凡勃仑、奈特等有关企业家概念的交集与共性,所谓企业家,即善于发现并敢于承担一定责任与风险,以企业组织为载体或舞台,组合相关资源,实现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的特殊人才。
企业组织既为企业家作用发挥的载体与舞台,相应的合理有效制度安排当然也就很大程度决定其正能量的发挥。因此,探讨企业家正能量的发挥,就必须研究相应的企业制度。
企业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在深入探讨企业制度如何助力企业家正能量得以厚积薄发之前,对企业发展历程的全面理解显得尤为关键。企业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逐步演进,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形态发展起来的。
回溯企业的起源,我们可以将其追溯到远古时代的贸易和手工艺活动。那时,为了生存和交换的需要,人们开始形成简单的生产和交换单位,如手工作坊和集市。这些单位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由家族成员共同经营,尚未形成明确的产权和治理结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逐渐兴起,企业形态开始发生转变。中世纪的商人和工匠通过组成行会,不仅为成员提供了保护,还促进了技术和商业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大型的手工作坊和家族企业崭露头角,这些企业开始运用更为复杂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然而,真正标志着企业概念发生重大变革的是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电力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方式也从手工业转变为机器生产。这一时期,大量的工厂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追求效率和利润为目标,逐渐形成了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主体。股份制企业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得以分离,公司治理结构也逐渐完善。同时,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企业不仅规模更大、组织更复杂,而且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的形态和概念也在不断创新。虚拟企业、平台型企业、共享经济等新型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它们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方式组织生产和经营,为企业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这些新兴企业形态不仅推动了企业制度的创新,也为企业家正能量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形态和概念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演进。然而,尽管外在的形式和特征在不断变化,但企业的内在本质却始终如一。这一观点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的深刻阐述。在他的经典之作《企业的本质》中,科斯明确指出,当市场交易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协调成本时,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便应运而生。
科斯的理论为我们理解企业的存在和目的提供了重要视角。企业的本质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通过内部的交易和管理来替代高昂的市场交易。这种替代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稳定性。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协调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分配任务,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然而,企业的规模并不是无限制的。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便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这意味着,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