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财经纵横蔡昉从比较优势到规模经济 [复制链接]

1#

蔡昉:从比较优势到规模经济——重新认识东北经济

财经纵横

★★★★★

东北三省曾经是中国工业化的先驱,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2.4%,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全国占比高达23.0%。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年),东北地区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4%,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为17.4%。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东北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如—年期间,该地区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6%,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为10.3%。21世纪初开始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对全国的GDP增长和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下降到5.9%和4.9%。

实施东北振兴战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旨在提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赶超战略,而把该战略实施多年之后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增长率低于其他许多地区,看作是战略成效不显著的表现。然而,东北的经济发展是比赶超发达地区目标远为复杂的问题,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既是赶超的对象也是赶超的主体,东北振兴战略的性质与在中西部地区实施的均衡发展战略应具有不尽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拟从探讨几个经济发展理论问题入手,重新认识东北经济,尝试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01误导的地区赶超理论和经验依据

国家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意图,是使相对落后的地区赶上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所以,无论就其本质而言还是就其出发点而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就是赶超战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有赶超发达地区的意图,无论是提出并实施某种地区发展战略,还是制定并实施某种特定政策,也都属于赶超战略的范畴。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和获得的早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