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
这是一位戴着眼镜,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斯文精明的气质。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经济学视角,俘获了一批粉丝的心。同样是网上教课,他却能赚万,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宝藏男孩——薛兆丰是怎样成为网红教授收入千万的。
网红教授走红记
一档很火的节目叫《奇葩说》,这个节目中的嘉宾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其中有一位特别的导师团成员,他来自北大,确切地说是前北大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这样一位经济学教授,在一群嬉笑怒骂的综艺人物里显得与众不同。薛兆丰作为前北大经济学教授,参加了这档很火的节目后,凭借着他独特的经济学视角的言谈观点,圈了一票粉丝。节目中,薛兆丰与蔡永康的互动成为了节目的一大亮点。
人们对于薛兆丰的评价是“他有一种冰冷的温柔”,而他对“唯一挚爱”问题的回答更是诠释了这一评价。
他说:“世界上有70亿人,你想象一下,”
“有70亿颗绿豆在一个大缸里。”
“有两颗红豆”
“它们是一生中彼此的唯一,那把它们放进去”
“搅啊搅啊”
“它们会碰上么?”
“在短暂的一生中,它们不会碰上。”
经济学是冰冷的,概率也是没有温度的,但是薛兆丰的用这冰冷的概率答案,温柔地解释了人们遇到真爱的机率几乎为零的问题。
然而节目中我们认识的薛兆丰并不是因为参加节目而红,早在之前就已经让经济领域的人熟知了。
35岁的博士
薛兆丰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之后做过程序员,像普通人一样,做着平凡的工作。
但是与普通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不同,步入中年的35岁薛兆丰毅然去了美国,就读于全美商科研究顶尖学府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最终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在同样顶尖的美国西北大学担任了博士后研究员。回国后又担任北京大学前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而他现在所取得的成就皆与他的读博后的经济学领域脱不开关系。他在过去的十年发表了数百篇经济评论和文章,出版了经济学著作,开设了网络付费课程,成就斐然。
年薛兆丰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年被《新周刊》评为顶尖人物。年出版《经济学的争议》,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薛兆丰一直强调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万的“知识个体户”
说起网课,年的我们已经不再陌生,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给了薛兆丰更多的舞台。
年,罗振宇的得到APP上线了《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正式开启了薛兆丰的知识变现之路。同年薛兆丰在得到app上架了付费课程,元的经济学课,成为得到app平台第一个订阅人数破十万的专栏。这让薛兆丰看到了另一条路。
年,薛兆丰又一次跳出了舒适圈,辞去了北大的职务,下海。成为一个“知识个体户”让薛兆丰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失去了光环他还能混得风生水起吗?”面对质疑,薛兆丰带着12分的淡定,在得到app的付费专栏摘下了“北大”二字,改名为《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并对专栏内容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更迭升级。而他的初衷是:“我希望你通过碎片时间,进行的是系统化的学习。”
年6月,有了付费专栏作基础,薛兆丰又精选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成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新书的发布会独辟蹊径,把地点定在了北京的“网红”地标三源里菜市场。菜市场+经济学+北大教授的组合,一时间更是风头无量。
薛兆丰的付费课程累计下来的收入大约在万元,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辈子也赚不到,但是这只是薛兆丰下海当了“知识个体户”几年的收入。
宝藏“男孩”
这些成就都足够让薛兆丰成为一个圈内人家喻户晓的名人了,《奇葩说》节目的效果现在看来只能是锦上添花,水到渠成,让非经济学领域的人也知道了这样一位“60后”宝藏级人物。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60后,我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应该是白发丛生,面目慈和,身上带着久经世事的淡然与包容,穿着舒适随意。
但是薛兆丰依然精神抖擞,充满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也印证了那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学习。更新自己的数据库与时代接轨,甚至走在了时代的前端,这是薛兆丰做到的,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藏“男孩”。
马东曾评价薛兆丰说:“在我心里面,薛兆丰教授,就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知识分子的样子。”作为一个“网红”知识分子,薛兆丰从来没有缺席过知识分子的责任——分享知识、传递知识。在一些社交网络评论里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秉承着“学习无用”的言论:“本科研究生读出来还不是给我打工?”,“这种专业干嘛?出来都没人要!”,“上学的钱还不如当创业基金让他自己!”。
但是薛兆丰让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原来可以以这种形态存在和出现。知识分子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被淘汰,只是需要我们自行探索一条适合我们的路。我们不能成为薛兆丰,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他的经验,成为一个当代有为的知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