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创新经济学研读创新的发展价值与度量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引言

我们常说,创新要有价值,不能创新了半天不带来增值反倒带来损失。那么,这个价值是什么呢?是钱吗?如果仅仅是钱,那么在科学上创新成功的人,是不是没有在商业上创新成功的人有价值?显然不是。金钱只是创新价值的一种度量,而且是片面的度量。

从生命科学的意义上说,创新增加价值的本质,是负熵,也就是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为什么有些改变能够带来价值提升?因为它们将没有价值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了有价值的“确定性”那些没有带来价值提升甚至损失了价值的改变,就是因为不能带来有价值的确定性,甚至由于是低水平的改变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从这个本质逻辑来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无疑是创造价值最大的人。他们将世界上最大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科学创新转化为最大程度的确定性。例如,牛顿把运动和力的不确定性,总结成了确定的原理并抽象成经典的力学公式,让全世界都可以对运动和力展开确定性的研究、预测和应用,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确定性。

工业革命、蒸汽机、现代企业组织等等,都是牛顿力学带来的巨大价值。以生物学为例,原来的博物学家面对物种的不确定性,选择将物种进行现象归类,写成百科全书一样的目录。虽然他们处理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产出的确定性不大。

而达尔文面对生物物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找到了一个简单清晰的规律,形成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确定性。这使得全世界都清楚了解了物种间的联系和进化规律,并能指导后来生物学的研究探索。因此,达尔文一个人的创新力和创新价值,可能要超过以前所有博物学家的总和。

时代选择:创新是第一发展观,创新力是第一发展动力

从历史发展来看,历史在变化与不变的交替中前进。在确定性强、变化不多的时代,模仿就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先进”经验会越来越广泛,“光荣”传统会越来越稳固。每件事价都有标杆和最佳实践,每个问题都有最佳答案。

每个人要做的,是不断逼近这些“模仿对象”,争取能够成为他们。在多变的、不确定的时代,创新就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老一代的经验和传统由于不能适应变化而被抛弃,旧观念由于阻碍新发展而被放弃。新的探索和发现被提出,新的改变和创造得以实现。

开创性的英雄人物在创新中脱颖而出,引领人们创造新的事业、新的模式、新的方向。只那么,变化时代和不变时代,谁的比重大呢?这决定着创新和模仿,哪一个才是我们的主要发展观。客观上讲,小的变化一刻也没有停止,不存在不变。

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变化,是指大变化或者多变化。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在越远古的时代,“不变”的比重越大,在越近的时代,“变化”的比重越大。如果将时间尺度放到工商业时代以来,那么可以说:变化是常态,不变是暂态,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就是多变且不确定的时代。时代的车轮已经停不下来,各行各业都有创新者主动求变,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变化。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创新时代。

创新,是第一发展观

创新是一种发展观,不管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创新都是其发展的方向。创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还是我们在各种事情上的指导方向,可以说是我们的总体发展观。模仿与创新,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它们是生命体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环境相对确定,应对环境的模式也得到了验证,那么模仿和复制已经成熟的模式是最佳策略。

当环境不确定、多变时生命体需要对变化有所应对,那么改变和创新就成为必要的策略。在原来的时代,模仿比创新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中国的各行各业、各种事物,以前都可以找到别人做得更好的标杆和成功经验,且多数都来自欧美发达经济体。

我们要做的,就只是模仿、借鉴、学习。在工商业中,西方管理学标准覆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组织,只要按照这些套路去做,就能见效。基于此,我们只需要把事情做好,把团队领导好,让员工们努力去做。我们所需要的能力,也只是管理者的领导力和团队的执行力。

新常态下,我们所面对的是不确定的环境和前方参照的缺失,需要的是创新发展观。中国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项大事,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已经找不到明显领先于我们的先进标杆和经验了,模仿确定性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大到行业,小到每个岗位,我们随时会碰到前所未遇的问题,而且找不到明确答案。

对于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来说,首要的问题是适应变化,做判断、做决策,找到方向,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这些都需要创新发展模式,需要创新力。时至今日,中国走到了熵减的新阶段创新时代。一方面,原来相对于中国先进的、已验证的确定性已经很小,我们难以靠开放引进来实现确定性的增加。

另一方面,原来国内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确定性也固化了,已经难以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今,中国市场到了需要新发展模式的关键阶段。一方面,需要尽量增加活力发现、应对、处理和转化更多的不确定性。活力源自中国社会的方面,可从科学、技术、企业、市场等去探索未知,转化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需要对外开放,扩大熵减,但与原来的方向相反。

我要将中国已经领先的、已经验证的确定性,扩散到更大的范围,扩大确定性。同时,输出中国的活力,帮助更多国家处理不确定性。这样,既保持了中国作为有活力的生命体的熵减,又带动更多国家进行熵减。

创新力,是第一发展动力

既然创新是第一发展观,那么要实现创新发展,当然就要大力建设和提升创新力。创新力,就是当代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的到来并没有改变竞争的事实,反而加深了竞争的程度。如果说在确定的环境中,大家有标准,竞争的是资源,是领导能管能激励,是团队能拼能打,那在当代不确定的环境中,大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竞争的就是在变化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即创新力。

创新人才,是第一发展资源

既然创新是第一发展观,创新力是第一发展动力,那么具有创新力的人才就既是创新发展的大脑,又是创新发展的双手,是创新力的施展者,是第一发展资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创新力。被优秀的企业需要,是一个人具有职场竞争力的体现。

创新型组织,是第一发展主体

最后,组织是创新发展的实践主体,是创新人才的舞台,组织自然要跟上创新发展的要求,要能够让创新人才发挥出最大的创新力,进而整体提升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这便是创新型组织的价值所在。

所以说,创新型组织,是第一发展主体。我们所说的创新型组织,绝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变革而变革的组织,而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的组织能力而存在的。一方面,它要有应对外在不确定环境的强大适应力,另一方面,它还要有转化、增加、创造更多确定性的内在活力,这也同时提升了它对外在变化环境的适应力。

提升外在适应力和内在活力,打造创新型组织,提升企业创新力,增强竞争力,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第一方向。综上所述,任何有机生命体的发展逻辑都是统一的,那就是生命以负熵为生”,发展就是熵减升级,就是要持续带来秩序和确定性。

结语

创新,就是处理和转化不确定性,带来确定性的过程。创新力就是处理和转化不确定性的能力。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来说,创新都是由生命的第一性原理导出的底层发展观,创新力就是我们要修炼的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