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咬定目标不放松,立根原在自信中吹着冲 [复制链接]

1#
春去夏至,又是一年高考季。看着教室食堂里那些来来往往的高三生,不由得让我想起昔日的高考时光。跑出一片新天地,我的成绩是跑出来的二十年前的高考,在我的印象中真的是越来越模糊了,但我仍然记得高三每天早上跑步时的情景。我们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去操场甚至学校外面的跑道上跑几圈。不知大家是否相信,运动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跑步很容易,谁都可以做到。但是天天跑步,却需要毅力。那时候我还不清楚村上春树坚持跑步30年。李小龙每天在24—25分钟内变速跑完6.4公里。甚至许多爱美人士也坚持跑步保持体形。我跑步纯粹是为了锻炼我的坚持。我的坚持来自跑步。是跑步让我懂得,一个人的路需要自己走。再难的路,爬着也要走完。那是冬天的一个天蒙蒙亮的早晨,全班一块去跑步。不知是太累,脚踏空,还是绊着了什么东西,我摔倒了,重重地结结实实地摔到了我的手和膝盖。我最初感到很丢人,不希望别人看见。虚荣心甚至让我忘记了疼痛,我赶紧起来。但大家都向前跑着,队形有点乱且稀疏。许多人跑到前面去了。没有人注意到我的摔到,甚至我的存在。别人没那么在意你,你也没那么重要。每个人都在匆匆走自己的路。黑黑的路上只剩下一个摔倒的我。没有人扶我一把,也没有任何安慰。那刻我意识到谁也不能依靠,只能靠自己。除了自己,谁都不可靠。我努力爬起来时,甚至庆幸别人或许没看见我的摔倒。爱面子的虚荣让我装作若无其事。尽管摔得有点疼,但我不能让自己落下。我努力向前跑着,跑着,跑不下去的时候还坚持着,终于又跟上了队伍。从那时起,我就认定,要永远依靠自己,永远坚持跑下去,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也正因为如此,自己要永远坚持,变得强大。不管外界一切如何,你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力量。也是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跑步。我爱跑步带给自己的点滴感悟。跑步能让我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同时我爱跑步带来的自由,更爱跑步让我学会了坚持和永远向前。一个人若想成功,就要强健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高考前夕,有的同学会因为感冒或身体不适请假而影响学习;而我由于坚持跑步,很少感冒,也从不落下一节课。我跑步,不仅平时跑,星期天也跑。别人不跑时,我也跑。它锻炼了我的体魄,也让我学会了坚定和自信。没有什么比水滴石穿的坚持更有力量,也没有什么比坚信自我更让自己斗志昂扬。Myidol永不放弃,你自己就是奇迹在跑步的基础上,我努力分析自己的各科强弱。那时我们实行的是“3+2”高考模式。我选的文科,即要在考试语数外三科基础上,加上政治和历史。我要求自己的优势科目英语一定要领先。英语学习来源于平时的朗读和练习。众所周知,英语只有朗读才有语感。我同时认为只有多练习,多做题才有题感。要提高做题速度,多做题很有必要。这方面我是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走的。此外,英语的学习需要多阅读,不仅阅读课堂笔记、课本,还可以看些英语语法书,英语词汇辨析书,考试技巧方面的文章以及报刊杂志,来提高语法水平和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当时有本英语字典我很喜欢:《英语高考必备》。我经常查阅这本字典,感觉棒极了。现在高考英语更注重阅读和段落考查。仔细观察近些年高考英语可以看出,阅读报刊杂志,读外刊有多重要!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读外刊,多浏览英语文章的习惯。现在高考英语和原来的题型真是大相径庭了,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英语单词记住,把句子成分分析清楚,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顺,英语考试就会有庖丁解牛之感。数学是令我费脑筋的科目。我需要它至少保持平均水平,不拉分数。别人怎么学,我就怎么学。这一科我只求自己和大家一样。如果它考砸了,就需别科给它填补分数。这很得不偿失。我知道高中有的同学偏科。优势科目很拔尖,差科却很不尽如人意。尽管我们看过一些破格录取的故事。如钱钟书数学考了15分,却被清华破格录取。但我们都是平凡人,不要去相信个例。我需要的是查漏补缺,尤其是对待弱科,需要一点点啃书。每道题理清来龙去脉。但是我的数学自从高中以后基本就没“闪光”过。为了学好数学,我甚至去书店买了些难题名题。可是这些难题我没完全弄懂。收效不大。我认为数学一般的人,关键还得把基础题做好。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练习。语文我们大家都会,重要的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而要提高就要抓高分值题,并攻克自己的易失分项。语文成绩我当时过的也是本科线。语文阅读是分值大的题。这部分我的弱项是文言文阅读。考场上我居然碰到一道文言文原题,或者是与平时做过的十分相似的题目。咔,这个难关我跳过了。之所以会有这种小幸运,得益于我平时在学校的许多考试模拟。考前学校会从各地引进些各省市的高考题、模拟题,这些都要认认真真练习、分析、对答案和听讲解。还有一个让我至今成谜的部分是作文。虽然试卷前面部分我不觉得难,最后我估的分并不高,但最后总分不错。语文老师给出的分析可能是作文得分高。改卷的要给咱高分,咱能不要?这是当时老师说的话。我至今记得。如果说真的作文给分高的话,我认为是平时的课外阅读和摘抄拓宽了写作思路。记得当时我迷上了《铁屋中的呐喊》的作者余杰的书,以及王小坡的书等许多北大怪才系列。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与语言的组织形式都与众不同。比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一勺水,何妨存烟波万顷之想?”其次是政治考试。这一门是性价比高的科目。抓准时事,平时多做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必须背熟并理解,会运用。许多题都是从这些原理出发。答题的时候可以找准切入点,套进去,结合时事,加以分析。一定要多写,且写工整。最后是历史考试。历史本来不是我的优势科目,但考试成绩也突破了本科线。我的历史分数是后来提上去的。说到历史,我必须讲一下我们那清高的历史老师。我认为他的学问真是太渊博了,实力型的。不管是什么问题,他都能旁征博引,头头是道。只是他平时很打压我们的分数,总是强调我们把前面的选择做好。他甚至说前面的分数决定后面大题的得分。为了提高历史成绩,我主动向班上历史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我观察他的历史试卷,大题虽然写的不多,但都是按要点回答,非常清楚,且有条理。不像自己的总是写一大片,却没写到点子上,得分也不高。他还喜欢把历史知识串成线,横向纵向比较。我没有他那天生学霸型的历史思维和记忆力。于是我开始向高考真题进军了。我做了十年真题,并且开始思考后面的大题。我甚至“厚下脸皮”,向清高的历史老师请教,借书。我很奇怪于当时自己表现了非常积极主动,永不放弃的学习态度,而这一态度也直接使平时历史成绩平平的我,后来分数扶摇直上。无论现在成绩怎样,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唯有坚信成功你才会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你才会无怨无悔。好心态+好方法+全力以赴=成功高考时一定要不顾一切作答,同时要抱着展示自我的态度,把会的都答出来,不会的编出来。当时我感觉有一科目数学考得不好,但自我暗示说,正因为它没考好,后面的要加倍努力来弥补它。考试的时候要吃好休息好。考前也不要太放松,要保持题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你所需要的是无论一切怎样,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做最好的那个你。曾经看过一本书《像狗一样奔跑》,说道狗为什么跑那么快,因为它有明确的目标。它为了目标,心无旁骛。本书的作者这样写道:每个人本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和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不必在乎有没有人看着你奔跑,也无需飞起来给他们看,按你喜欢的方式,用你力所能及的速度,为自己奔跑,像狗一样又何妨!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很累,甚至失去信心?那是因为太在意外界和别人的看法,甚至自己给自己太多否定。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要为了外界,给自己设限,未来无极限。相信自己,当冲令枪响起的时候,像狗一样拼命去奔跑。除了终点与目标,什么都不重要。你需要的是专注,全力以赴,每天都要安慰和表扬自己,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不管一切怎样,相信自己,并全身心投入。你一定可以心之所至,美梦成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