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当文明超越主义:重新思考中国人文智慧下的软营销价值
袁清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全世界正面对踏入现代文明后从未遭遇到的挑战,人类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文明冲突的根源,不是古老文明的现代复兴,而是单一文明的唯我独尊。
面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层困境和挑战,面对人类文明观念更新的历史呼唤,我们看到,中华文明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和合”“非攻”“和为贵”正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中国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格局中正在崛起。
如果说工业文明诞生初期,国富论、资本论以及西方营销理论的发展,使经济和营销有了理论上的遵循,那么根植于时代发展是营销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
西方百年营销的镜像
世界营销源于美国,年为“营销理论萌芽阶段”,年称之为“营销理论巩固时期”,范利(Vaile)和格雷特(Grether)在《美国经济中的市场营销》一书,谈的是市场营销如何分配资源并指导资源的使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提出“助推式营销”,其特质是刻意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即所谓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有限边界”的物性功能,迎合、取悦消费者。
年,美国营销学者麦卡锡(JeromeMccarthy)提出“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年,美国营销学家罗伯特·劳特朋(RobertF.Lauterborn)提出“4C”理论,可简述为: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4C”可以说是“4P”的迭代理论,即忘掉产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忘掉定价,考虑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愿意付出多少;忘掉渠道,考虑如何让消费者方便;忘掉促销,考虑如何同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
年,美国营销专家艾尔·里斯(Al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Trout)提出“定位理论”: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即这个品牌占据受众内心的这个位置。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E·舒尔茨(DonE.Schultz)提出“I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是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整合营销传播,其“关系营销”和“接触点管理”的理念,拓宽了营销的视野和宏观角度。
世界经济理论理应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深入拓展,在更高的历史维度和更广的世界坐标中应对人类文明共同面对的更严峻的挑战。马克思科学预见到“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发展趋势,认为生产的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互补,推进了经济全球化潮流。
和宏观经济领域的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熊彼特创新、非均衡生产等一样,过去百年营销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整合营销和“4P”“4C”等大都带有工业文明的西方语境。
毋庸置疑,营销学应揭示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普明把中国之“道”视为把握万事万物的新思维,他讲授的“中国古代伦理和政治理论”,是哈佛第三大受欢迎的课程。他说,我们不只在盯着口袋,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