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一些人总是将赤裸裸的霸权行为包装得“大义凛然”。一年多来,为了给对华施压“正名”,他们抛出了一套“美国吃亏论”,甚至有战略人士将对华关系数十年发展,同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列,称为二战结束后美国自损最重的三大对外政策错误。然而,空口袋毕竟立不起来,语言游戏不管怎么重复,也难以自圆其说。
中美关系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到底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事实是最有力的回答。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亿美元,较两国建交之初增长了倍。如果没有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没有双方企业的共同获利,美国又怎会甘心忍受连续吃亏40年?
中美经贸合作,当然不是美国向中国输送财富的“单行道”。目前,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亿美元,利润超过亿美元。年,通用汽车公司全球亏损额折合人民币达.8亿元,但从两家在华合资企业赚取了.3亿元利润。美国高通公司在华芯片销售和专利许可费收入占其总营收的57%。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近日刊文指出,美中在国际商务中互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美方忽略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潜在经济好处,这是一大错误。
美国挑起对华贸易争端以来,其国内的种种反对之声,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贸易中的美方受益情况——普通消费者为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忧虑,制造商苦于成熟产业链被打乱,农民则担心精心培育的出口市场将一去不复返。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文章援引的数据显示,年,美国政府关税措施总共给美国消费者和生产商增加了亿美元的支出,而美国实际收入却减少了78亿美元。面对这些事实,人们也许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著名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作出如是评价:“如果(中美)彼此都不关心对方的利益和看法,那么谁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事实上,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根源在于其自身经济结构,以关税战“平衡”贸易之说,是拿任何一条经济学原理都解释不通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说:“去年,中国在美投资减少了80%。在我看来,这是个悲剧,大多数市长、州长和想找工作的失业美国人都这么认为。我们应该为中国在美投资者铺好迎宾毯。”
中美关系40年发展,两国经济日渐交融,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当然,中美经贸往来规模巨大,发生摩擦在所难免,关键是要能客观看待和理性处理问题。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只要坚持在互利互惠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问题,双方就有机会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眼下华盛顿一些人大肆鼓吹对抗论调,暴露了他们的霸权思想。《纽约时报》近日发表的一篇评论写得很直白:过去一年多美国对华立场的转变,“更多是因为美国的焦虑,而不是中国的行为,后者并没有什么新变化……没错,中国崛起本身就威胁着美国的利益——只要美国将其利益定义为在全球各地永远保持主导地位”。
本届美国政府成立之初喊出要消灭华盛顿“政治正确”的口号,但在对华关系方面它又打造了另类“政治正确”。越来越多人感受到,对中国是否强硬,正被华盛顿一些人塑造为检验是否“爱国”的指标。受零和博弈观影响,今天华盛顿谈论对华关系,事实变得不再重要。一位长期研究美中经贸问题的美国学者表示,她正怀疑自己对中国企业技术更新的定量研究是否还有意义,因为“中国技术偷窃说”已经被不加论证地标注为标准答案。就连国会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也感叹,当前的气候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反苏”在政治上没有坏处的时代。
在美国国务院此前长期负责东亚事务的资深外交官董云裳看来,华盛顿的政策辩论正成为“政治叙述的囚徒”,而这些叙述很多时候着眼的是“狭隘的、短期的利益”。如今,华盛顿一些人对于塑造“中国战略威胁”依旧沉迷,依旧亢奋。越来越多人担心的是,这种脱离现实的危险误判,正给中美关系的平稳运行乃至全球稳定带来更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人民日报》(年06月18日01版)
原标题:《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评美国一些人战略迷误的危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