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财经特色融上财精神传匡时文化上海财 [复制链接]

1#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www.txbyjgh.com/
                            

原创新闻中心上海财经大学

编者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上海财经大学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立场,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及坚韧力的卓越财经人才为己任,构建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实施思政课综合改革方案2.0,构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全面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构建学校“三全育人”新格局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全体教师将富有财经特色的伦理,即坚守合规守法底线、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秉持诚信正直品质,将上财百年来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将经世济民、匡时守正的使命担当和博雅诚朴、守正创新的校风自然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上财特色的课程思政类金课。学校将陆续展示一些课程育人优秀教学案例,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作为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第一阶段实行“总体设计、试点先行”的方针,聚焦理论自信、国情教育、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的思政目标,首批遴选出12门示范课程加以建设;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根据我校统一要求,经济学院探索实行全院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全覆盖”。年初,为进一步加强与沪上经管类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交流与互动,经济学院总结已有经验,从学科规律出发,以案例为抓手,成立“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教研中心”,以期在激发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内驱力、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量化评价等方面作出探索性的实践。

经济学专业课程大多具备社会属性,存在需要中国化和可以中国化的问题,这就为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案例与素材。经济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主要从培养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出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育人初心,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活力,鼓励教师以系、教研室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教学方案、明辨建设思路、选择经典案例、打磨教学课件等,针对课堂中学生存疑的知识点及时“复盘”,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元素与课堂知识点的“无缝”对接。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排名不分先后):冒佩华教授、陈波副教授、伍装副教授、孙林副教授、王琳讲师、张沁悦副教授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面向我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年)并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年),课程持续吸收国内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注重理论逻辑与数理逻辑的有机结合,编写的系列教材开启了政治经济学教材中采用数理分析的先河。在原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成熟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成员凝练了大量蕴含中国元素、贴近当下社会热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立体化,极大地拓展了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以资本循环理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为例,团队教师们通过案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后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课程建设负责人冒佩华老师介绍。

在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知识点的时候,团队成员陈波老师首先介绍美国全球霸权的历史及战略控制全球的具体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