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众所周知,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是动物界的一员,属于高级动物,所以“人类的思维也是动物思维能力的继续和发展,是一切有智慧生物的思维能力发展的积淀。”’然而动物有思维吗?动物学家和动物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动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而且有最粗浅的关于“数”的思维。年第三期《少年科学画报》刊登了几则动物学家们的发现:
1、在凤头麦鸡跟前放三个小盘子,一盘里放一条小虫,一盘里放两条,一盘放三条。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但从来不先吃只有一条的。这说明凤头麦鸡虽然分不清“二”与“三”的区别,但是它知道“二”和“三”都比“一”多。
2、研究灰松鼠的科学家发现,过冬之前,灰松鼠把松果藏在许多地方。可是以后它通常只找到其中的六、七堆,其余的就不再去找了。也许松鼠只能数到“七”。
3、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从箱子里吃十只香蕉。有一次,科学家在箱子里只放了八只香蕉,黑猩猩吃完了,继续在箱子里找香蕉,科学家只给它一只,它还不肯走开,一定要吃满十只才肯离去。看来黑猩猩能数到“十”。
以上例子虽然不能充分地证明动物能够数数,但至少能说明动物可以分辨“一”与“多”的区别。
那么,刚刚从低等动物的行列脱离出来的原始人类,他们是否继承和发展了动物们关于数的思维能力呢?
美国数学家T.丹齐克认为,动物和人都具有某种“原始数觉”,人的计数能力就是由这种“原始数觉”发展起来的。但是这种原始数觉是在视觉和触觉的范围内,所以这种原始数觉最初仅表现为对“多”和“少”的区别,一大堆野果是“多”一两个野果是“少”。和动物一样原始人能分清一眼就能区别开的一、二、三等很小的数目(但是这些数在原始人的思维里只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并非抽象的数字)。再大一点,他们就只能用“多”来表示了。
虽然有了“数”的观念,也有了计数的需要,但原始人类还不能用抽象的数来表达数目的多少。他们在计数时总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例如:在一些仍保持着原始痕迹的少数民族村落中,村民能够熟练地背出村子中每个人的名字,却不能计算出人口总数。又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现了尚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塔桑代人,他们居住在森林岩洞中,使用极粗陋的石刀、竹刀和棍棒,以采集为主,使用钻木取火,没有房舍和衣服,不会制陶,生活极为原始。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人,主人便说出了二十四个名字,而不会说“二十四”这个概括性的数目。
实际上,对于原始人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数。他们的东西有限,每一样他们都能记得很清楚。即使在分配食物时,他们主要关心是否人人有份,而量的差异并不是最关心的。所以“数”的观念的发展还在于人们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逐渐提高,人类开始有了剩余产品。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物品也越来越多,一、二、三等数和简单的多和少的概念,不能满足需要了,准确计数的客观要求日益突出。
经过了不知多少偶然和必然因素的影响,人类逐渐发现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指和身体其他部位来帮助计数。现代人都知道“屈指可数”这个成语,然而人类却是经过了漫长的摸索才真正做到了“屈指可数”。“发明以手指计数的原始人,其功绩也许比发明电子计算机的人要伟大得多,因为只有他们才使人类摆脱了‘少’与‘多’的模糊概念。”‘在澳大利亚墨累群岛上的一个土族部落,人们就是用手指、脚趾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计数:“从左手小指开始,接着转到各手指、腕、肘、腋、肩、上锁骨窝、胸廓,接下去又按相反的方向顺着右手到右小指结束。这可以数到21。然后,用脚趾数,再得10。”
除了借助身体,原始人类还用绳子、小石子、竹棍等方法帮助计数。在一些保留原始习俗的少数民族中还能看到这样的计数方法。如海南黎族人算帐时,每数至10,则放稻草杆一节,以便记忆。。又如,云南景颇族解决纠纷,称为“讲事”,“讲事”时双方手持苞谷粒,每讲出一条“道理”,则在己方地上放一粒。最后看谁的苞谷粒多,即为胜方。
虽然,原始人在身体等计数工具的帮助下,可以数至十,甚至好几十,但是他们计数时想到的都是具体的实物形象。在原始思维中,“数”总是保持一个完整的意象,它的内涵是非常具体的。那时“人或物与数还是不可分开的。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数的存在得到单独的表现。而且数在性质上是被感知的或者说被感觉到的”,“而不是被抽象地想象的”。
当人类在数数时摆脱了具体实物形象,出现了单独用于计数的数的名称时,人类才真正获得了抽象的数的概念。恩格斯曾指出:“为了计数,不但要有可以计数的对象,而且要有一种在考察对象时撇开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而仅仅顾到数目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原始人才真正向文明人迈进。然而这一过程仍然是漫长的,原始人不知用了多长的时间才明白了:一个果子的“一”和一只兔子的“一”是一回事,从而抽象出数字“一”。又不知过了多久才知道把这个概念推而广之,抽象出“二、三”等数并给他们单独命名。刚开始时人类会使用的单独的数目名称只有“一、二、三”等很少的几个。比如,在现存的一些仍处在原始社会下的未开化民族中,仍有许多人只知道“一”和“二”,或者勉强能数到“三”。“三”以上的数就只能说很多很多。”这就是世界上许多语言里,“三”除了表示数目外还表示“多”的原因。如“英文的Uiee和拉丁文的ter有双重意义:三倍和许多。拉丁文的tres(三)和仃an‘(超过)之间有着可信的联系:而法文的tres(甚)和trois(三)也是如此。”’在汉语里“三”也有表数目三和多的双重意义。比如,“三思而后行”中的“三”并非实指思考三遍,而是言多,指反复思考后再行动。
现在我们拥有的数多到百、千、万、亿、兆甚至更大,那是计数的需要和数学思维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