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m.39.net/pf/a_4781955.html魅力的预演----认识经济学十大原理。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全权的独裁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选择来配置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做多少工作、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以及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我们通常需要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学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心理学,或者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经济学,或者把时间在这个两个学科之间进行分配。对于他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功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做兼职工作以赚点零花钱的一小时。
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的父母决定如何使用他们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者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自己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部分收人。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典的权衡取舍是在"大炮与*油"之间。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地用于保卫其海岸免受外国人侵的国防(大炮)时,用在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油)上的支出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在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了,结果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社会面临的另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制这块蛋糕。
在设计*府*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策。某些此类*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险,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它们降低了效率。当*府把富人的收人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是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因为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因为环境管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面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因为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弃之不顾。然而,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决策就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主要的收益是丰富了知识且-生中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种计算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计算在内的某此成本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饭。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
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论文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
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选择放弃的收人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大学里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每年赚上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所以他们通常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