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泽知乎供给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与人工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722/4661155.html

本期为新一期。我们收集了这周读者的部分疑问并作答如下。读者如有更多疑问,欢迎继续在文末留言,具有代表性的提问会入选精选而显现,被点赞越多的问题,被回答的概率越大。西泽研究院期待跟读者做到更好的交流互动,并将我们的讨论分享给更多需要答案的人。

Q1: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提到的“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去产能不能所谓的“一刀切”,并不是企业数量少了就是达到了去产能的目的。但如何真正去掉那些低效率的企业而保留真正高效率的企业?供给侧结构的变革是否需要制度的变革来推动?怎样处理好*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资源优化配置。

赵建:去产能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自发的去,产能过剩了,价格下降,库存成本增加,利润就会下降甚至转为负。当边际利润为负的时候,市场传递的信息就是要让企业缩减产能,这是自发的缩减。因为对于私人企业家来说,不缩减就要亏损。这是市场内生的自发秩序。

另一种是*府主导的去,也就是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用的是计划和行*的手段,就是强行限产。这种方式对吗?也自有其道理。因为市场有时候是盲目的,微观个体的理性行为合成后就变成了宏观上的波动,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问题。资本支出周期和库存周期,这些周期自身波动还好,就怕会引发债务和杠杆断裂问题。因为产能的镜像就是债务,尤其是一些重资产行业,具有高经营杠杆和高财务杠杆的双杠杆特征(参见我的报告《双杠杆结构与加速器原理》),因此波动是非常大的。如果由市场自发来调节,造成的波动可能也不小。这是供给侧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理论依据。

去产能也好,去杠杆也好,实际上是资源的重配问题。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信息问题。相对于计划经济的集中式决策,市场的有效性在于,通过最大化的发挥每个参与主体在生产和传递信息方面的作用,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其中最核心的信息就是价格,价格集中了市场上千万种变量所传递的信息,并在不断的试错中完成所谓的“均衡”,或是所有参与人的共识。这是市场的有效性:市场会选择那些效率最高的企业。在产能周期中,会选择那些具有前瞻性,存货、成本和现金流管理卓越的企业活下去。也就是优胜劣汰掉累积无效产能的企业。

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惨烈,甚至会引发大型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府当前阶段提供给社会最主要的公共产品。在这种约束下,追求确定性或者风险厌恶程度高的*府肯定不会让市场自发去完成产能的自我出清。而且按照效率原则,很多行*成本高、体制不灵活的国有企业肯定会先被去化。国有资产在市场竞争中“流失”,这个也是*府不愿看到的。因此,通过顶层设计以有形之手去主动的去杠杆,是当前我国*治结构下的最优选择,即使会付出“一刀切”的计划经济弊病,以及逆向淘汰良币驱逐劣币的宏观代价。这说明一个道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合法性约束下,确定性的低效率比不确定性下的高效率,更符合*府的*策偏好。人们宁愿看到确定性的僵尸企业,也不愿承担不确定性的市场化出清所带来的不可知的后果。这也是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问题。

Q2: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示出其远超人类的一面,比如alphago,就依靠着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碾压了所有人类围棋棋手,而围棋这项运动原本通常被认为是机器不可能战胜人类的,因为其变化太多,很多时候需要依靠棋手的直觉,虽然这种直觉的产生也是以棋手的大量训练为基础的,但更多的有一种灵感的成分在,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却在人工智能面前被无情打脸,这种人类特有的灵感终究没有敌过数据和算法。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在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能力是超越人类很多数量级的,同样的,在投资领域,一个投资决策的过程其实就是投资者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机器完全有能力比人做的更好,事实上现在有些量化的基金业绩很好回撤还十分低,这是否意味着人在这个领域已经丧失了优势,在更大的维度上讲,未来很多机械的、程序性的岗位都有可能被机器替代,您如何看科技的创造性毁灭这一问题?

赵建:这个问题,浅层次的来说是技术性层面科技对人的替代问题,深层次来说就是所谓的工具对主人、手段对目的的异化问题,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存在主义的哲学拷问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一直经历这一个替代过程,从蒸汽机、电力、通信、计算机,直到现在的互联网信息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等。我们发现,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经历一次所谓的科技的“创造性毁灭”问题。然而历史事实证明,人类不仅没有被工具替代,反而人口增长越来越多,人恰恰依靠工具对人的替代,从生产力中解放出来去追求更高阶的文明。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人们担心蒸汽机的出现会造成大批传统运输工人的失业,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也会担心,互联网电商兴起之后人们也在担心。以至于比尔盖茨说,银行将会成为恐龙完全灭绝。然而事实都不是这样。新的科技出现,新的产业也随之出现。只是,这些对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科技的创造性毁灭真的发生,那就是表现在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形成越来越昂贵,造成的结果就是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不断降低,人口增长率甚至为负。

人工智能,与前几次工业革命会不会不一样?我认为,相较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体力的替代,对人脑力替代的智能化革命影响可能会更深远!这很可能会加剧人类群体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贫富差距,资本的有机构成畸高,无人工厂会不断涌现,资本家会掌控一切而工人失业率会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本方面,超级精英和普通大众的分化也会越来越大,拥有智力资本专用性的知识精英是另一种资本家,他们是人工智能、创意创新社会的领导者。他们掌控了一切,而普通民众,可能就会陷入无工作可做或者只能做低级工作的窘境。人的价值被工具扼杀,精神就会集体性沉沦。这不是危言耸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出现了这些问题。美国吸*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死亡率这些年快速攀升,很可能跟这些都有关系。

最近“基因编码”的问题引发了全世界热议,科学家集体谴责。这不仅是工具对人的异化,而是人对人自身的“创造者”的异化,是科学伦理和哲学的终极之问。技术的底线在哪?对于未知,我们是否该保持敬畏?否则可能会万劫不复。没有底线的创造性毁灭,很可能会将人来一步步推向灭绝的深渊。比如基因污染问题,很可能会带来灭绝性的灾难。

(本期西泽知乎的问题由王思佳、李浩泽提供)

推荐一款尽调必备APP“企业预警通”,它可以查询地方*府债务、财*收支、各省市人口和GDP数据;企业各类工商信息、已发行债券清单、甚至财务报表;并及时推送企业债务违约、股票质押爆仓、债券闪跌、监管处罚等预警信息,是一款为金融人量身打造的APP,完全免费,扫码下载即可。↓↓↓

赵建教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