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橙电台三个影响你人生的经济学小故事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大家晚上好,这里又是小橙来陪大家啦。天气越来越冷,大家要注意保暖哦~

今天小橙想跟大家聊聊,与经济学有关的一些事儿。

说3个印象最深的故事。

01

折现

第一个故事关于“折现“。

折现的意思是,今天能拿到的一百块钱和下个月才能拿到的一百块钱是不一样的。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就叫做折现。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天后给你一颗糖,另一个是天后给你两颗糖。你很可能会说,当然是天后给我两块。

但如果这个人和你说,是现在马上给你一颗糖,还是明天给你两颗糖,你也许就会犹豫了。甚至很可能你就选择了现在就先吃一快糖。谁等得了什么明天啊!

人们会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快乐是有折现率的。

即时愉快的吸引力总是超乎人们意料,人们也总是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明天再健身,我今天先放纵一下;

我明天再看书,我今天先玩个手机;

我明天再思考这个问题吧,今天就想瘫着。

当然,其实还在远古时期时,短视有可能是必要的。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猿人他每天都在规划着未来,我明天再吃这块肉,我下个月再去冰河的另一边看看,我明年再造一个小猿人…另一个猿人和自己说,我现在就吃掉这块肉。哪个猿人更可能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呢?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

在《异类》这本书里,马尔科姆提到,任何一个人想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一个顶尖的人,他都必须花费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无论你是足球运动员,还是创业者,还是小提琴演奏者,这个一万个小时都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听起来一万个小时这个数字很简单。但想要完成这一万个小时,每天为一个事情投入三小时,也必须坚持十年。

所以,23岁的生日那天,我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所有大大小小或宏伟或琐碎的梦想:

学会弗拉门戈舞蹈;

像本杰明巴顿那样拥有一栋海边可以看日出的木屋;

创造一个普通人都用的品牌;

写一本小说;

在美国拿到MBTI性格分析资格证;

成为专栏作家,等等。

写下梦想清单的时候我没有从细节上去考虑具体该如何实现它,也没有去评估它到底需要花多少金钱和时间,更没有在意它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理想还是仅仅是一个享受。

只要我想实现的,我都写下来了。这就是我死前想完成的事情。

然后我再给我的梦想分类,我发现,虽然列了许多死前想完成的事情,但我最想实现的三个梦想主题是:阅读写作,性格分析,创业。

于是我开始每天记录我在我这三个梦想上投入的所有时间。

如果有一个人问我,你是要今天的一颗糖,还是明天的两颗糖?

我会说,不,我要十年之后的那一千颗糖。

02

边际效益递减

第二个故事关于“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你觉得它非常美味,可如果还让你多吃一个,你就没有吃第一个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如果继续不停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可能吃第五个的时候,你就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

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发动50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答案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7.5万美元。

另外,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能体面生活的2.5万美元提高到中产的5.5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9%。

为什么?

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

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

作者有一个朋友叫Jack。

Jack先生他21岁就进入苹果担做研发,27岁联合创建了第一个网络邮件服务系统Hotmail,两年之后就被微软以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那还是年。

有一次我就问他,高富帅先生,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硅谷名利双收,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东西。那你开第一辆跑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我的意思是,当你什么都已经得到了的时候,剩下的六七十年里你还能渴望的是什么呢?

Jack和我说,我们的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03

复利

第三个故事关于复利。

创业公司的定义是什么?它指的不是刚刚被创立的公司,也不是拿到融资的公司,也不是和互联网或高科技沾边的公司。

创业公司=增长。

增长率最可怕的在于,它有复合式的力量。如果每周的增长率是1%,一年是1.7倍;每周2%,一年2.8倍;5%,12.6倍;7%,33.7倍;10%的话,一年就能达到倍。

这就是复利。

每个创业公司都有那么一个他们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盯着的一个增长率。比如,每周5%的流水增长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了,所以公司里任何大的小的问题都有了行动指南。

这个会我们要开吗?

开了的话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

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挖来一个厉害的运营主管吗?

找到了我们明年能继续增长5%吗?

只要把问题换了一个问法,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试试把自己一个人当成一家创业公司。

任何一个角度,如果我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1%,明年的我就会比去年的我厉害1.7倍。如果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2%,明年的我就会比今年的我厉害2.8倍。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成长。像一个创业公司那样,尽可能让自己的增长率更大,而且尽可能把增长的时间拉长。

你就是你每日重复做的事情。

本文来自作者彭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