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快看完了,最近几个星期有点忙,主要还是积极性没有刚开始时高,看得有点拖拉。端午放假,今天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拆开,一口气看完第1章,又是另一番感受。
曼昆《经济学原理》的“腰封”介绍:经济学经典教材,畅销全球二十余年,中文版累计销售数百万套。(不懂“腰封”的,自行百度)
刚开始没在意,“腰封”嘛,不就是吹些牛皮嘛,比如“联袂推荐”,搞一长串的名人的名字上去。
看了第一章,觉得这本书的“腰封”并非吹牛,还是货真价实的。
第一点感受是系统。全书共13篇、36章,分两册,第1-7篇(第1-22章)是《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13篇(第23-36章)是《宏观经济学分册》。这两个经济学原来是分不开的,书上说“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要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当然读的时候是分开读的,它们“通常在不同的课程中讲授”。
第二点感受是专业。第1篇导言有3章。第1章就出现了16个关键概念,第2章就开始出现图表了,这才是经济学嘛。已看到第2章第2节了,感觉废话几乎没有(至少我没发现),用词很精准,体例很规范,这才是教材嘛。有些书废话很多的,好像是为了凑字数似的。最近看过的另外一本书,其实用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了,竟然写出多页的书来,写小说都不会这样写啊。
第三点感受是翻译有水平。虽然是外国作者著的书,但毫无生涩之感,语言很顺溜。最怕读外国作者的书,比如世界名著,句子很长,语言习惯不一样,颠三倒四的。我一直觉得,为什么不翻译成符合我们语言习惯的文字呢?原来还真的能做到的。这本书,甚至比国内的有些书还顺溜。国内有些书确实不敢恭维,有些书语言很粗糙的,甚至出现语法错误、逻辑错误、语义不清。
第四点感受是出版社有良心。字体小,字间距、行间距小,留白少,每一页都排得满满的。这才像教科书嘛。哈哈,北京大学出版社还是很有良心的。有些书,甚至有的是很著名作者的书,字间距大,行间距更大,留白多,甚至一页仅一两行字,跟“抢钱”似的。
一套教科书,能畅销全球20余年,是有它的道理的。高校、教师、学生在选择教材时,也是要经过比较的。哈哈,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
如果第一次就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能就不会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了。当然也得感谢《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如果没有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也就不可能买《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来看了。
能够有机会自由地读自己想读的书,挺好的!
附经济学读书笔记:
?应该读一点经济学
?应该读两个以上专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