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19.html前言:这是布兰查德那本教科书最后的内容~
一、凯恩斯和大萧条
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一书的出版,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于年开始了。凯恩斯正在写《通论》时,他向一位朋友吐露:“我认为自己在写一本有关经济理论的书,这一理论将使人类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不,我猜测会立即在未来10年内引起改变。”
凯恩斯说对了。该书问世的时代是它能够立即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大萧条不仅是一场经济灾难,而且是经济学家致力于经济周期理论(businesscycletheory)——宏观经济学当时的名称——的一种学术上的失败。很少有经济学家对大萧条做出前后一致的解释,无论是对其深度还是其持久性。罗斯福*府在新*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措施都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判断,而非经济理论。《通论》提供了对大萧条的一种解释、一种思考的框架,并且明确指出“要实施*府干预”的观点。
《通论》强调有效需求(effectivedemand)——我们现在称之为总需求。凯恩斯指出,在短期,有效需求决定产出。即使最终产出会回到自然率水平,这一过程也是缓慢的。凯恩斯最著名的论断之一就是:“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已经死亡”。在推导有效需求的过程中,凯恩斯引入了构成现代宏观经济学基础的许多模块: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乘数,这可以解释需求冲击如何被扩大,从而导致产出更大的变动;
?流动性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凯恩斯用来称呼货币需求的术语),可解释货币*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投资;
?预期在影响消费和投资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动物精神(预期的变化)是造成需求和产出变化的主要观点。
《通论》远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家所做的专著,它提出了明确的*策含义,也符合时代的基调。等待经济自己恢复到自然率水平是不负责任的。在发生衰退时,试图保持预算平衡不仅愚蠢而且非常危险。积极使用财**策对经济恢复到高就业状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古典综合派
几年之内,《通论》使宏观经济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被说服,也极少有人完全赞同。但是,大多数讨论都是围绕着《通论》展开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在综合凯恩斯的许多思想及早期经济学家的一些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的观点。这个一致观点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synthesis)。引用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所著的年版的教科书《经济学》(第一本现代经济学的教科书)中的一段话:
最近几年,美国90%的经济学家都不再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或“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相反,他们将以前的经济学和现代收入决定论中有用的东西结合形成新古典经济学。除了约5%的极左和极右派之外,它已被所有人接受。
新古典综合派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占据了统治地位。进步是惊人的,很多人将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称为宏观经济学的*金时期。
1、全面改进
在《通论》出版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用数学语言对凯恩斯的观点进行重新表述。尽管凯恩斯懂数学,但他在《通论》中尽量避免使用数学。这就引发了一场围绕凯恩斯的真实观点,以及凯恩斯的某些观点是否存在逻辑缺陷等的无休止的争论。
(1)IS-LM模型
能够解释凯恩斯观点的几个正规模型出现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解释是IS-LM模型,它由约翰·希克斯(JohnHicks)和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IS-LM模型的最初版本——遭到了很多批评,因为它没有反映凯恩斯理论的许多内涵:预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也没有考虑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尽管如此,IS-LM模型还是为后来模型的构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这方面说,它是非常成功的。于是,围绕着下面几个方面展开讨论:IS和LM曲线的斜率应该怎样,这两个关系中缺少了什么变量,价格和工资方面有什么等式应该加进模型,等等。
(2)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强调消费和投资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在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的重要性。很快,后来的学者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做了很多改进。
20世纪50年代,弗朗哥·莫蒂利亚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尔顿·弗里德曼各自独立地发展了消费理论,他们都坚持认为预期在当前的消费决策中非常重要。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基于利润的现值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发展了投资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哈佛大学戴尔·乔根森(DaleJorgensen)的进一步发展和验证。托宾也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更一般地,他基于流动性、投资回报和风险发展了不同资产之间的选择理论。托宾的工作不仅是对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一般金融理论的基础。
(3)增长理论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