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到底难不难呢?
、真的那么难考吗?
这篇经验贴适合大部分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比如本科挂科、逃课、上课划水、数学英语基础很差、学习能力一般等等。
如果目标是冲刺名校,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和光明的未来,考研越早越好!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相关的内容,仅供参考
考研常识篇
考研是一场很长的拉力赛,唯有坚忍、努力和合理规划,才能有所获。
1、关于考研难度
考研难度和竞争大小为:
本专业<跨专业;
本校<外校;
本地<外地;
B区<A区。
总结起来:难度最大的应该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区(三跨)、以及A区最难考。
2、考研和保研的区别
1.考核区别:考研要参加初试,达到院校复试线方可进入复试;保研则无初试,直接进入面试;2.参加条件:考研所有在校大学生均能参加,保研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本科成绩在专业排名前30%;3.考核单位:考研是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保研则是直接由招生单位进行考核;4.目标学校:考研基本任何学校都能报考,看你自己的能力,保研则一大部分由本科院校决定,一般会保研到更高层级的学校,如一本保研、保研等。5.录取标准:考研是看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排名,保研则直接看你的面试排名;6.考试时间:保研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考研则是在12月底。
3、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培养方式:理论上学硕是偏学术研究,研究生期间做学术较多,以写论文、发期刊、搞学术为主;专硕是偏实践应用,主要是面向就业,研究生期间做项目较多,帮导师干杂事也多。但是实际上还是看导师,和学硕、专硕关系不大,有的导师实践项目多,那么他手下的学生都会参与实践项目,专硕学硕都一视同仁;有的导师学术研究多,那么他手下学生不论学术还是专硕,基本是偏学术和论文研究。学制年限:学硕基本都是三年,前两年要上课和帮导师做项目、做研究,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专硕一般是2-3年,以2年居多,基本第一年上完所有的课程,顺带帮导师做事一年,第2年就要找工作毕业。学费高低:学硕基本都是一年元,专硕最低元,部分元或者更高。毕业难度:学硕毕业难度高一些,因为小论文要求比较高,比如有的专业要求至少是SCI、或者EI或者B刊......;专硕小论文要求相对更低,一般是B刊或者C刊即可。读博难度:对于学硕而言,读博更容易些,因为可直博,也可选择考博,一般只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并且研究生成绩不差,至少可以读自己导师的博士;专硕只能考博,难度较大。就业前景:两个都一样,企业不会做出任何区分,企业面试只看你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全日制的都一样。入学难度: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学校、专业和年份,比如:A(我小一届学弟)报考了某个院校的学硕研究生,分数是多;B报考了同一个院校同一个专业的专硕研究生,多,两人复试成绩都挺好,但是B考上了,A被刷了。因为那一年专硕招收名额是12个人,学硕招收人数是10个人,但是其中有6个保研的,也就是只招4个人。
4、A、B类考生的区别
按照报考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A类地区和B类地区,报考A类地区的考生为类考生,报考B类地区的考生为B类考生。A类考生是指经济地区较好的地区的考生,B类考生实际上经济欠发达的-些地区。
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吸引考生报考,从而降低自己分数线。报考这些地方的B类考生分数线相较于一区A类考生分数线,总分都要低十分左右,英语单科都要低三分左右。
A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5、数一、二、三的区别
(1)数学一是报考理工科的考生,考试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的内容是最多的,且题目很难;(2)数学二是报考农学的考生,考试内容只有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但是高等数学中删去的较多,是考试内容最少的,且题目简单很多;(3)数学三是报考经济学的考生,考试内容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考试内容多,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
6、英一、英二的区别
(1)学科不同:一般而言,英语一是学术型专业考,英语二是专业型专业考;(2)题型不同:英语一与英语二的区别在于新题型和翻译。英语一新题型有七选五、排序和标题对应;英语二是标题对应和多项对应,相对简单。翻译英语一是一篇文章挑出5个最长最难的句子翻译,且文章多偏向学术性;英语二是一个小短文,难句不多;(3)分值不同:英语一的翻译难且只有10分,作文30分;英语二翻译15分,作文25分;文章难度不同:英语二的阅读文章4篇大概词左右,长难句少;(4)英语一4篇文章共词,长难句略多于英语二。英语二完型一篇文章词左右,英语一完型一篇文章-词。
7、全国和排名
考研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选择远远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每天挑灯夜战辛苦备战10个月,虽然考得很高,但是最后复试分数线都没过,还有的人初试划划水,复试却上岸了不错的学校。考研择校非常重要,在确定心仪学校之前,必须把目标院校的报录比、专业的竞争程度、复试有没有歧视、复试是不是不收二本或三本等等弄清楚,才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白费功夫。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基于自己的数学、英语、专业课基础情况,然后看看经过10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后,自己能够冲击什么层次的院校,去选择一个心仪的、或者重点一本,全国多所、以及更多的一本,总有一款适合你~
(1)全国的39所院校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39所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2)全国72所院校(除)
按照录取分数难度,全国的72所院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档(仅供参考):
8、考研的重要时间节点(建议保存)
我这里以年考研为例,做了一个考研全流程图(建议点赞+保存哟),在正式准备考研前可以按照这个框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复习时间,也方便安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考研忠告
1、上岸最重要,不要自我感动!(重要)
要时刻记住,考研最重要的是初试成绩,是一战上岸。所以,不要在意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比如一道题,错了一遍、二遍、三四遍都没关系,有意识的去记忆,你只要告诉自己:我只要能保证考研考场上如果出现这类题不错就行了。也不要为自己平时备考的良好状况而欣喜骄傲,平时会做,不代表着考场不出错,所以,平时哪怕简单的题目也要有意识的告诉自己:常见思路是什么样的?如果出现大意的情况,哪些地方会出错?这叫防患未然,不要自我感动的不行。不要自我感动,比如每天熬夜看书、一连复习3-4小时不休息、中午不休息、买很多很多资料等等。考研结果最重要,过程再感天动地其实意义都不大,质朴点,功利点。
2、不要做渣男渣女,对于考研资料和考研老师,见一个爱一个
资料在精不在多,一本资料研读三遍,比三本资料研读一遍,效果好太多了。同样的,对于考研名师也是一样的,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认认真真跟着听课,听课后认认真真去练习,比见一个爱一个要有效果的多。我们复习过程中,难免会看到别人用的资料不一样,也难免会听到一些人其他资料或老师怎么好、怎么好,如果你觉得你选择的资料是适合自己的,那就好好复习下去就行。资料在精,不在多,一本资料吃透足矣。
3、手机是最大的干扰,如果愿意,考研选择老人机
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考研最大的干扰就是你的手机。没有那么多人找你,我们也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事找你,他会给你打电话的,所以不用担心。如果你无法割舍掉手机,可以选择把不用的APP或者有干扰的APP,全部卸载掉。另外推荐使用不做手机控、番茄todo等软件,强制锁屏,这样你复习起来的效率会高很多。
4、选择努力,选对学校,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的认知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觉得是鸡汤,但其实不是。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总比后期调剂无门,被迫二战、三战、四战的好;不要一昧的追求的/,很多专业强校也很香,这点我放在最开始,你应该知道重要性!!
5、学会取舍
一直有很多人在问我,怎么样能保证每天复习8-10小时,因为大三下的课程还是很多。我想说的是,这个时候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是想考研,还是想拿专业课的高分。如果你坚定要考研的话,在保证能差不多分数的情况下,该逃的课可以适当逃,逃不了的该坐到后排的就去坐后排。记住,千万不要挂科,挂科所需要花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太大了。
6、学会筛选经验贴
网上有很多经验贴,有双非逆袭的,有考研3个月上岸的,有人每天复习12小时的,有人每天复习6小时也上岸的,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不要轻易盲目信任别人的经验贴,因为很多人没给你说他们背后的东西,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自己。比如双非逆袭,可能别人本科是双非,但是本科学的基础也很好,整个备考过程也极度踏实认真;比如别人3个月上岸,可能他本科就是,由top5的学校去到一个中流,也是3个月上岸。所以,看经验贴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在你不确定适不适合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准备充分些,越充分越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不要信那种三个月上岸的经验,不是说不可能,只是对绝大部分的人可能不适用。网上所有的经验贴都只是为你所用,不要一昧的相信,也不要死执行,比如有人说每天要复习10小时,你做不到,那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率就行;比如有人说要系统看朱伟的视频,你觉得浪费时间,那就自己背单词也行;等等。
7、确定学校后,多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上岸经验贴
多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上岸贴,看10篇就能明白大概,多问自己学校上岸的学长学姐,你就能清楚自己的定位了。对于每一科考什么、该怎么样复习,这些上岸的学长学姐肯定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尤其是专业课,这个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方法可能有所偏颇,但10个人都是这样做的,基本上你采用这种方法复习应该问题不大。
8、考研是选拔性考试,总会有人上不了岸,也总有人能考上
所以,对于考研,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上岸,图书馆复习的这些人,会有很多考不上。但也有人能考上,那么,为什么不能是你呢?如果是你,你需要付出哪些努力?自己去思考一下。
9、如果本身是双非或二本的学生,注意看下是否歧视?这点很重要,拿小本本记起来!
10、不要水考研交流群,不要以给别人解答问题为由水群;(重要)
我知道你考研的时候会很累,有一个交流群有时候讨论问题是非常方便的,适当的交流很有好处,但是千万不要充当答疑人的角色。这个角色让那些学长学姐充当就好,不要好为人师,这个是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喜欢炫耀自己复习的有多好,我也见过在交流群里无所不能的人,但最后的考研分数很多人并不好,所以不要充当这类角色。我们进交流群的目的有3个:(1)遇到不会的问题,适当交流,但不要水群;(2)找报录比、考研专业课大纲、历年分数线、经验贴、专业课通用资料等;(3)找个靠谱的学长学姐交流经验。记住,水考研交流群,不要以给别人解答问题为由水群。
11、不要盲目迷茫,也不要盲目自信
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不断增长,但是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