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数字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用学术理论来解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讲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250605/p8vjlwe.html

引言

数字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思考,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资本的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强制性的劳动过程,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强制性的劳动由显性向隐性扩张,网络用户作为被强迫而不自知的数字劳动者为数字资本积累服务。一方面,网络用户被强制的进行劳动生产。

马克思的时代,圈地运动使得农民被迫进入工厂成为工人,在数字资本时代,新的圈地运动正在兴起。“如果用户不使用数字平台,那么他将面临与社会的疏离,他们的生活将变得没有意义,用户为了进行交流、共享、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他们在意识形态上被迫使用数字商业平台”。

在他们选择使用平台的同时,必须同意平台的隐私授权政策,这些政策往往涉及到了用户数据的监控。另一方面,网络用户被强制的消费数字内容。

数字商业平台通过监控用户网络行为提取和利用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打包后出售给广告商,广告商通过购买数据信息更为精确地定位受众,购买互联网平台的广告空间进行商品宣传。

因为互联网用户在数字商业平台进行数字劳动,所以他们也处在广告空间之中,这使得用户不得不进行着数字内容的消费,无论是浏览网页,还是观看视频,网络用户总是面临着广告的意识入侵。

再次,数字劳动是异化的劳动。福克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异化意味着工人不控制自己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生产结果,被迫在一天的一部分时间里为生存而生存。”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被数字资本所吸纳,依旧逃不出被异化的宿命。

一方面,数字劳动者与自身相异化。数字媒体网络已然成为了构成社会关系的重要场所,网络用户为了进行社会交往不得不进入网络空间进行数字劳动。如果网络用户离开了互联网,就意味着他丧失了庞大的虚拟社交关系,这会造成蓝江所言的“地铁上的人”一样的社会化的疏离。

另一方面,手机、电脑等数字化设备作为新的生产资料加剧了数字劳动的异化。时代越发展,数字设备的更新换代就越快,从父母辈的一机用十年到如今的十月换一机,人们购买手机等数字设备的频率越加频繁,数字设备的更替不再是服务于人的客观需要,而是服务于资本对利润的不断追逐。

除此之外,数字劳动者与自己生产的数字内容相异化。从数字内容使用上看,微博、抖音等APP的在线时长证明了人们逐渐沉溺于数字内容之中,不知不觉的被其所支配。

从数字内容的占有上看,数字内容虽然由人们所生产,但其却被数字化的资本平台所占有,数字劳动者生产的数字内容越多,被资本家占有的就越多,而数字劳动者被剥削的就越剧烈。

数字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福克斯并非单纯的从经济理论角度解读数字劳动,他积极涉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从数字资本批判的角度进行数字劳动的研究,分析数字劳动的生产机制,致力于更好地理解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劳动力及其价值创造。

福克斯认为数字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数字劳动作为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互联网用户通过数字劳动创造出了思想、经验、信息、意义等数字劳动产品,这些劳动产品满足了网络用户信息共享、人际交往等的需要。另一方面,数字劳动作为抽象劳动,生产出了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网络平台通过云计算、数据开放工具收集互联网用户在平台中留下的兴趣、偏好等数据信息,将其整理为数据资源出售给有需求广告商、营销商等第三方,第三方根据这些数据资源实现广告的定向投放和产品的促销,数字劳动的价值被获得。

也就是说,互联网平台控制了数字劳动的价值生产过程,通过将劳动产品数据化获得数字资本的增殖积累。

数字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由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福克斯强调:“15-25岁群体每天花费在平台上的时间要比75-85岁群体的多,因此,他们会创造出一个更有价值的数据商品。”

一方面,福克斯依据脸书上的价值规律认为,某一群体在某个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产生的有价值的数据商品就会越多。也即,数字劳动者的上网过程就是劳动产品生产过程,他们每天在网络平台上花费的在线时间越长,生产出的可以被出卖的数据劳动产品就越多。

另一方面,作为产销者的网络用户除了生产数据商品,还生产受众商品。当广告商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广告被网络用户所浏览、点击时,网络用户生产出了“注意力”。而用户的在线时间越长,目标广告就越有更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呈现给这一群体,越多的“注意力”就会被生产。

福克斯认为数字劳动受到数字资本的剥削。一方面,数字劳动作为新兴的劳动形式加剧了资本的剥削。

福克斯认为,社交媒体存在支付薪酬的雇佣劳动和完全免费的数字劳动两种劳动形式,这两种劳动形式构成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利润率公式:p=s/c+v1+v2。其中,s是剩余价值,c是不变资本,v1是支付给固定员工的工资,v2是支付给用户的工资(基于网络用户的数字劳动是无酬免费的,v2约等于0)。

数字资本对利润的不断追求造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即生产性劳动由有偿雇佣劳动向无偿数字劳动的转移。通过将生产性劳动外包给完全免费工作的数字劳动者,数字资本家花费的可变成本减少,利润得到极大增加。福克斯指出:“如果工人无薪,剥削的速度将趋于无限。”

数字劳动的无酬免费性意味着其可以被无限的用于劳动生产,无限的被数字资本所剥削。另一方面,数字劳动蕴含着破解数字资本剥削的力量。

当数字劳动者处于无知无觉的状态时,数字劳动将作为资本剥削的加速器服务于数字资本的增殖,而当人们认识到数字资本被剥削的现实而采取行动进行抵抗时,数字劳动就成为了破解数字资本剥削的重要力量。

福克斯认为:“如果撤销数字劳动,数字资本的生产和积累就会崩溃。”当网络用户停止使用互联网平台时,以用户流量为核心的互联网平台会失去根基,平台因为没有用户流量而减少广告,平台利润会不断下降,公司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连锁的反应最终会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互联网社会:数字资本运行的领域

福克斯认为:“资本是动态的,只要它增加,它就存在。”数字资本的扩张性决定了:从宏观层面,它会不断蚕食所能进入的领域以实现自身的增殖。

互联网社会为资本的扩张提供了广阔领域,资本主义的逻辑由现实空间扩张到了虚拟空间,数字资本主义出现并成为互联网社会的潜在法则。从微观层面,数字资本不断影响着互联网社会中的互联网经济、在线政治与网络文化。

社会的核心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组成,经济产生满足人类物质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政治掌握社会权力,处理权威性资源并决定以哪种方式进行社会分配,文化通过生活方式获得,产生并制定道德、意义、能力等。数字资本以互联网经济为基础,渗透到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互联网经济的资本化

福克斯认为:“互联网经济与已经存在的资本和市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资本和市场的经济空间。”资本主义为了避免市场饱和,会积极的寻找新的空间市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数字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机会。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

福克斯首先回顾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史。早期的万维网是提供数字内容的平台,它的兴起吸引了许多资本投资,数字资本从这些初始资本中孕育和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狂热追求,与万维网相关的股票报价极速增加,这造成了实际价值与虚拟市值的断层。当断层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对微软的“世纪审判”和Y2K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泡沫破灭,股票下跌,众多信息与通信技术公司的破产,只有极少数的大公司得以幸存。

经历了几年的低潮后,年开始,数字资本家将投资的重点转向社交软件和web2.0,互联网的发展走向了社会沟通与交往。据此,福克斯提出了数字资本经历了由认知层面到沟通层面的发展过程。

结语

总的来说,认知层面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用户对于数据的浏览和下载。互联网公司通常采用的是在线服务形式,即通过在用户和数据信息中间建立中介的方式来获取利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