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济学重要概念之价值决定 [复制链接]

1#

一件物品的“价值”、其在市场上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普通人的概念往往较模糊,中国人一般会想到“劳动价值论”。但在马克思之前之后,“价值决定”理论有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

首先,在最早经济学“圣经”、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指出:价值一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有时表示某物品的效用(使用价值)、有时表示占有该物品所带来的购买其他货物的力量(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有时是相悖的,如水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但没有交换价值(不值钱);钻石有极大的交换价值(值钱)、但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亚当·斯密还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其次,马克思大致承继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将“劳动价值论”发展到极致!其主要观点: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大致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效用(自然属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社会属性、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马克思回答水和钻石问题:钻石价值高是因为获得它需花费大量劳动;水价值低是因为它很容易获得。

此后,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不够完美,年代便出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决定价值的不是商品的总效用,而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正如生理、心理学分析吃包子:从吃第一个“救命”、到第五个“管饱”、到第十个“无用”、到第十二个是“负担”,每个包子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甚至负值,所以第一个包子与“最后”一个包子的价格不同!

还说水和钻石问题: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水总量极大,额外消费一单位水对人的效用很低,故价值低;钻石总量很少,额外消费一单位钻石对人的效用很高,故价值高。总之,边际效用价值论与之前亚当·斯密、马克思等人的传统不同,更注重需求因素对价值的决定。

最后,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综合了各方观点,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价格,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观点、直至今天。其中尤其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产品越多、边际效用越低,价格就不断下降;产品越多、边际成本越高,会带动价格上涨;最终是涨价、降价趋势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市场决定的合理价格、产量了。

我们了解一点现代经济学的“价值决定”理论,对日常生活也会有些启发!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