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金融市场的双向运动,用学术理论来解释
TUhjnbcbe - 2022/12/31 21:08:00

引言

金融市场的“双向运动”,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卡尔·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这个理论依据的是社会中两种组织原则而展开的运动:“经济自由主义运动和社会保护运动。前者主要由在市场经济中受益群体推动,包括从事出口行业的大资本家、金融财团等,主张实现经济自我调节,奉行自由贸易*策;后者由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受损群体推动,是一种与经济自由主义运动相反的社会保护运动,主张采取保护性立法对市场经济的扩张进行约束,奉行保护主义贸易*策。”

同时,波兰尼进一步指出:全球化就是由双向运动支配的,即市场扩张的同时会不断遭遇旨在约束市场扩张的反向运动。双向运动理论为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矛盾与冲突引发的贸易摩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视角。

“双向运动”理论

“双向运动”理论的逻辑在于,市场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力图“脱嵌”并全面支配社会,从而使超越获利动机的社会关系从属于市场体系;而社会则以其追求自由平等的理念,抵制市场“脱嵌”行为。

用民主程序保护自己免受自发调节的市场体系所带来的威胁,让市场嵌入民主社会,即:当市场力量持续扩张并力图脱嵌社会,由此引发的阶级矛盾会导致经济自由主义和社会保护主义二者之间剧烈的冲突对抗,而此时,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必须顾及弱者的权益,采取手段对社会进行保护。

波兰尼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市场并不是独立于国家存在的,市场的运行需要*府制定规则,而一国国内的市场规则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的实力结构和国家权力机关相互间博弈决定的。

随着全球化不断扩张,自由主义市场规则占据上风,在这一规则的指导下,全球化主导国家的国内不平等程度不断积累,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的阶级矛盾加剧,如果*府不采取对受损群体的补偿措施,自由的经济全球化将难以为继而最终走向其反面。

从现实来看,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的资本主义经济萧条使得以内嵌的自由主义为原则的经济全球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向以新自由主义为原则的全球化转变。

与内嵌自由主义强调的对社会采取再分配等措施补偿受害群体的规则制定理念不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策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府应允许产品、资本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动;二是*府应将其拥有的企业私有化;三是*府如果不能彻底取消,应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福利方面的转移支付。

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延申,核心思想是给予资本绝对的自由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不受国内、国际规则的控制。

在英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倡导下,资本主义的多样性逐渐趋同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使全球化在市场力量的释放下大行其道,二战后以再分配等手段对自由化进程中受损群体予以补偿的内嵌自由主义全球化共识近于崩解。正如彼得·埃文斯指出,“新自由主义将普通民众暴露于全球化风险之中,却拒绝对其所承担的风险给予补偿。”

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推动下,支持市场力量扩张的这部分群体的*治影响力上升,能够推动自由化进程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在国家内部不断扩大,“涓流效应”——即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让所有阶层都受益的口号并未实现。

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改变了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新配置,资本所有者可以充分利用各国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超额利润。

其中就包括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充分利用其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内部的低技能劳动力就会被发展中国家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供给所替代,导致其不得不面临失业的境况。

据统计,产业和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梯度转移使美国在20年间增加了近万的失业人口,与此同时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一个母公司在跨国子公司的投资每增加1%,就会减少母国0.01%~0.18%的就业机会,如果母公司在跨国子公司的投资增加一倍以上,则母国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超过1.8%。”

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吸金及致富效应使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发达国家的工资中位数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克鲁格曼指出,“美国的经济增长并未让普通民众从中受益,经济增长与中下阶层的生活境况相向而行。”

年,德国中产阶层收入所占比重已由年的62%下降至54%。与中下阶层形成对比的是,大资本家和金融财阀等群体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巨额财富。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指出,“金融部门所得利润占美国企业利润总量的比重从年的不足16%,上升至20世纪90年代的30%,到了年,这一比重更是达到了40%以上。同时,金融从业者的薪酬水平也大幅提高,年已经是其他行业从业者的近两倍。”

失业的上升和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使得发达国家的中下阶层群体日益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并未得到均衡分配,而更为严重的是*府并未对利益受损群体做出应有的补偿。据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从全球化中可获得1万亿美元的收益,*府只要拿出亿美元就可以抵消全球化给利益受损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帕累托改进。

然而,现实却是大相径庭,补偿措施从未落实,大资本家、金融家及跨国公司财团等全球化受益群体并没有将一部分收益补偿利益受损者,而是将其用于游说以寻求*府的*策支持,进而打压全球化的反抗者。

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加剧了一国国内的不平等程度,财富不断向全球化的推崇阶层集中,中产阶级规模不断缩减,收入水平相对下降,尤其在危机之后,经济的衰退使中下层民众的境况更加糟糕,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败者。

利益受损群体规模的扩大使他们的观念力量不断积聚,在克服了“选择性激励”后开始作为一个集体进行反抗,要求纠正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扭转日益不平等状况,由此产生了与经济自由主义运动相反的、制约市场力量扩张的社会保护运动。

换言之,国内各群体的*治力量对比是双向运动的微观基础,双向运动的失衡使当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开始向限制自由贸易的方向转变,出现了以发达国家主导的逆全球化倾向。因此,当今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贸易摩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双向运动失衡作用下的结果。

贸易摩擦的外因分析

透过贸易摩擦现象可以看出,国内的价值规律到国际上似乎不起作用了,一国国内由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引发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准则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就可能会产生贸易摩擦。

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存在固有的国家利益冲突,一国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改变产业间、产业内、产品内贸易国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国家间经济利益关系出现矛盾与冲突,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国家间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传统贸易模型和新贸易模型均认为贸易可以产生双赢的结果,通过贸易各国的福利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以自然优势为主导,技术、资源给定,规模不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等严格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在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中,一国生产什么完全是预先注定的,自然优势成为产业选择的决定因素,即一国凭借各自的自然优势,以最低的成本成为某个产业的唯一生产者,在技术知识和可得资源给定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总是将经济推向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使所有贸易国都能从交换中受益。

进入工业社会后,很多产业都要求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高进入壁垒、干中学等后天优势而非自然优势在产业竞争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各国都可以通过学习实现技术赶超从而获得一个产业的领先地位。

结语

总的来说,与古典模型不同,在一个生产率可以发生变化的经济中,会产生大量的均衡结果,一些结果可能给一国带来很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其福利水平,而许多其他结果却并不理想,即对一国来说的最优结果往往对它的贸易伙伴不利,国际贸易存在固有的利益冲突。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市场的双向运动,用学术理论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