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学科专业归类
按书本大小排列
上百本书籍
或厚重、或单薄
错落有致地码放在书架上
“这是您理想中的书房吗”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书房”
本期“北大学者的书房”
让我们一起走进
经济学院教授
秦雪征老师的书房
浩瀚天下事
尽浓缩于这方寸之间
整洁的书房:一种理想的状态
秦雪征书房里的书,大多按照学科专业、书本大小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我的书不多,跟很多资深的学者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秦雪征谦虚道。书籍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经济学专业著作、社科类书籍、自己写的书以及课外读物。上百本厚重的书籍,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秦雪征喜欢这样整洁的环境,是一种舒服理想的状态。
书架上最显眼的部分是计量相关的工具书,是秦雪征在编程、计算数据时最需要参考的。这些工具书大部分是经济学不同分支领域的教材或参考书,“下边这些是各个经济学分支领域的书,像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卫生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因为我教的是计量经济学,它需要与经济学的不同分支领域相结合,给相关的理论提供实证检验,所以讲好计量经济学也需要广泛阅读其他经济学领域的书籍”。
这里的工具书有中文版,也有英文原版,有些是秦雪征在美国读博士时带回来的,已有二十几岁的书龄。
在学科专业书籍的下方,是一些社科类的书籍,“因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一方面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与社会经济现实和*策相结合”。
而旁边的书架上,则是秦雪征自己写作、翻译的书籍,包括发表过论文的期刊。“论文发表了以后,一般出版社会给我寄一个样刊,我就都把它攒在这里,有的时候看一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下方还有一些秦雪征闲时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人类简史》。
书香永驻:每本书都承载着独特的回忆
谈及对他而言意义最大的书籍时,秦雪征犯起了“选择困难症”。他最终选择了在读博士生时导师赠与的一本书,“这是当年导师送给我的《计量经济分析》教材精装本,当时我觉得特别开心,也格外珍惜地用了很多年”。
曾经被授之以书,如今也常授人以书。秦雪征的书房中留存着一些自己创作的书,“自己出的这些书,对我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都是我自己的心血”。秦雪征也会自己买上几本,作为礼物送给来访的朋友。
年,秦雪征在美国留学
秦雪征还有收藏图书的小癖好。博士毕业回国时,他带回很多本计量经济学工具书。“我就用箱子吭哧吭哧地把这些书都背回来了”,这些书也一直陪伴着秦雪征的学术生活。
秦雪征心中“最好的书”是工具书,他说:“我坚信好的书,是能一直留着、有用的书,所以我觉得工具书是最好的书,10年、20年之后再去看这些理论工具,都不过时。”
秦雪征在北大国际暑期学校授课
方寸之地:属于他自己的宝藏空间
秦雪征的书房中,不仅有琳琅满目的专业书籍,更是保存着许多珍贵的记忆。
柜中的三个布偶,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吉祥物、纽约州立大学橄榄球队的吉祥物和耶鲁大学橄榄球队的吉祥物。这三个布偶,承载了秦雪征求学经历中的回忆,被他珍而重之地收到了柜子里。
秦雪征在讲课
将这间书房打造成理想的模样,秦雪征也经历了许多小波澜。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将书籍搬运回国时,由于箱子太沉,秦雪征请求同机的外国友人的帮助。“老外问我,你是不是在运砖头”,秦雪征至今还能回想起那箱“知识”的重量,“特别沉,真的”。
有书有理想,有梦有回忆,这里是秦雪征一天里待得最久的地方。从早上八点到傍晚六点,他在这里工作、阅读,定期和学生们探讨学术。
当问及书房现在的样子是不是理想中的样子时,秦雪征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书房不仅是自己的理想天地,更是重要的个人空间,他的专业、喜好、成果,尽浓缩于这方寸之间。
有的放矢:信息爆炸时代的读书要领
身处信息量爆炸的时代,秦雪征强调“千万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管是书目的类别,或是阅读方式,秦雪征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作为学者,秦雪征格外强调专业阅读,“对于年轻的学者来说,我觉得专业阅读更重要。因为这是我们的基本功,通过专业阅读打好基础,才能够进一步去有所创新”。因此秦雪征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布置书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专业阅读以外的广泛阅读,对秦雪征来说更多是涉猎不同领域的过程,也是一种闲余时间的娱乐。他对专业书籍和课外阅读的划分,也影响了他对阅读媒介的选择。
秦雪征和同学们在一起
在阅读专业著作时,秦雪征更倾向于选择纸质书,他认为纸质书是研究时重要的参考工具,比起电子书来说更高效,“我们做研究时为了修改一段话,可能要查五本、十本,甚至几十本书,有的时候需要把它们在一个大桌子上摆开了,同时摆十来本书”。
电子阅读在秦雪征看来则更适合专业性以外的阅读,“电子阅读的话比较适合于那种从头一直读到尾的,例如介绍一个专题、一本小说,它的联络性比较好,平时在手机上、在地铁里边都可以看”。
秦雪征并不认为纸质书会被淘汰,他强调纸质书的独特性,“它拿在手里的感觉、前后翻阅的便捷,是替代不了的”。
个人简介:
秦雪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西方经济学专业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卫生健康经济学、人力资本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经济学原理》《应用计量经济学:EViews与SAS实例》《新型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农民工参保效果研究》等多部教材和著作,并先后主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资助的多项科研课题。讲授课程包括计量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等,教学成果曾在全国多媒体课程比赛中获奖。
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
文字:曾良恩、*时恩、吕成敏
摄影:吕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