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
贵州省高考顺利结束
高考结束后
省招生考试院邀请权威专家
对我省今年高考各学科试卷进行了评析
语文试题解析
年是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试题以德育为*,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突出建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试题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1.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追梦赤子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呈现在试题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2.加强品德修养,铸就时代先锋
立德树人,铸就时代先锋,必须准确传递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今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一是汲取思想精华,以优秀文化浸润人。如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百折不回的意志;二是提倡尊师重教,以优秀品德感染人。如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讲述奋斗故事,激励接棒青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试题通过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接棒者。
二、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今年贵州高考语文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生增长知识见识。一是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今年的试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各种文体及相关的修辞、表现手法、论证手法等融会贯通。二是整体布局,萃聚古今,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丰富广博。文言文阅读题取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时隔多年重考《史记》,重回经典;文学类文本选了何士光《到梨花屯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乡土气息。命题材料还涵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等内容。试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应试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增强四个自信。
2.凸显应用,提高关键能力强导向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一是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广涉“嫦娥四号”“共享单车”等社会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等文化热点,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二是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三是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试题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并在各个部分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3.创设情境,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
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今年语文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一是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第17—19题都是重点考查对词语运用、语篇衔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有助于考生结合人生体验进行理解,推动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的落地、落实。二是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如古诗文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这种综合的探究情境创设可以帮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试题而教材,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获取新知,实现高考语文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三是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6题要求考生对“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说法进行分析。但“‘新型’的志愿者”这一说法并未直接出现在材料之中,考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理解考查内容。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三、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
今年贵州高考语文试卷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
1.博采古今艺术,丰富审美体验,彰显美育化人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语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语文命题突出美育导向,遴选艺术经典,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升华人生境界。一是徜徉艺术经典,享受审美愉悦。今年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在艺术经典的审美熏陶中感受美、体悟美。《插田歌》中的劳动之美、奥运精神的健硕之美、乡土小说的淳朴之美等,体现了艺术经典对人带来的审美愉悦。二是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论述类文本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传统表演艺术的现代传承进行有效的探索,使考生能通过材料了解传统人文艺术的厚重和悠久。三是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考生辨析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能力,升华人生境界。今年语文试题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2.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思考劳动意义,展现劳动之美。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辛勤、诚实的劳动都应受到推崇和尊重。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创造幸福的。古代诗歌阅读节选了刘禹锡《插田歌》,描述的正是农人田间劳作的美景,尤其是“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画面,表达农民劳动的愉悦,赞扬劳动之美,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