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标题: 张忆东最新演讲:躺赢型商业模式会被打破,信用风险下阶段加速释放,科创长牛现在是“底部的顶部”
来源:聪明投资者
“中国经济现在有点像中年人,可以练耐力跑马拉松、健身健身,不需要搞特激烈的活动。中国现在要注意的是把一些存量问题化解掉,把一些提高效率方面的增长点培育好,这是宏观的重点。”
“三季度信用风险的释放一定会是加速的;从短期的角度来说,这是个风险,但长期而言,化解存量风险带来的阵痛,更像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扰动,总体来说,系统性风险并不大,因为未雨绸缪降准了,三季度整体是宽货币紧信用,甚至有可能再次降准。”
“在*治经济学的框架下,中央立足于大国博弈的宏观趋势背景下,对于这种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长期的结构性风险,是下定决心要进行治理、进行出清。”
“8月份可能是改变中国过去30年房地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式的时刻,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正在被颠覆,最终将彻底树立房住不炒的产业基础。过去的30年,房地产开发商是立足三高“高毛利、高周转、高杠杆”的盈利模式;
而未来,新房价格受计划调控,房地产进入低毛利的时代,融资又收到“三个红线”的硬约束,传统的房地产盈利模式怎样能够生存下来?”
“大家要深刻地理解这一点,现在跟过去改革开放40年相比,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在未来,长期而言,国内大环境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共同富裕是共同在前,富裕在后。不同于西方过度强调效率优先的路,我们更强调公平同时兼顾效率。
这个发展战略思路的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在各种产业发展*策上不断显现。这几年的监管*策,无论是对互联网,还是对教育,对医药,对金融,对房地产,乃至于未来,对一些消费类的公司都在发展变化,甚至颠覆原有的行业模式。”
“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过去5年的供给侧改革,强者恒强,优胜劣汰,很多的行业形成了“躺赢型”的赚钱方式,在未来,这些都可能面临要被打破,或规范治理。
就想一想,这些躺赢型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会妨碍社会公平?
是不是会造成社会焦虑?会不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深化?
会不会引发贫富差距的拉大?会不会妨碍共同富裕?
如果是的话,都要小心。“
“我们倾向于在共同富裕的指引下,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穷,公平优先,反而可以兼顾效率。从效率的角度,未来鼓励效率,最确定的方向,就是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科技、先进制造和内需新消费”
“要收获周期,收获大盘龙头,去转向拥抱小而美的科创“小巨人”;从前几年供给侧改革“做减法”阶段,推崇万亿市值、千亿市值的大盘龙头型“核心资产”,转向拥抱亿到0亿特别是亿到亿市值的“未来的核心资产””
“以长打短,大智若愚,耐心布局优质成长。这些优质科创成长,说实话短期也不便宜,我认为未来一两个月有可能也会调整。
我把它形容为,年上海静安区的房子,如果涨多了也会短期调整,但这一类的东西跌下来敢满仓,敢继续加,现在回头看05年的房子其实是在底部。
拉长来看,科创长牛现在也是处于“底部的顶部””
以上,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7月20日在财通基金主办的“资管行业新趋势高峰论坛”上,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张忆东重点谈到了下阶段国内和海外可能面临的几个风险,分析了美股市场后续走势,同时,对A股市场上中短期、以及更长时间维度上存在的投资机会,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判断。
聪投整理了演讲全文,经忆东总授权,分享给大家。
大家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中短期、中长期资本市场的一些思考。
我们还是先自上而下分析下半年市场的一些关键变量,包括中国宏观经济、海外市场的分析,以及会影响短期风险偏好、资金面的一些信用风险。
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中年人
不需要搞特激烈的活动
第一部分,平淡中寻找新奇。
什么平淡?
宏观平淡、大盘指数平淡;
什么新奇?
微观新奇,朝气蓬勃。
而且新和奇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它反映的是中国一些新的增长点,一些还没有被市场充分挖掘或认知的机会。
平淡,下半年宏观经济总体来说是偏弱的,三季度GDP增速6~7%之间,四季度很可能要考虑保五,5%左右的GDP增速。
看上去趋弱,但事实上足够了。
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中年人,他的生活状态和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朝气蓬勃,活力十足,可以百米竞跑,中老年人则是优雅的生活。
中国经济现在有点像中年人,可以练耐力跑马拉松、健身健身,不需要搞特激烈的活动。
中国现在要注意的是把一些存量问题化解掉,把一些提高效率方面的增长点培育好,这是宏观的重点,
GDP增速(今年)剔除基数效应以后,如果未来5~10年能够维持这个4%、5%的状态,已经很不错了。
宏观经济增速更多是一种数字意义上的,今年一季度二季度超高增速是基数效应,到了三季度四季度5%是一种常态。
流动性总体不会太紧
下阶段信用风险释放加速
但更像一个有惊无险的扰动
如果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但是流动性还非常紧,那就麻烦了,比如年;
但事实上,下半年流动性总体来说不会太紧,因为要化解存量风险。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年要抓住机会,化解存量风险。
现在我们也陆陆续续看到了某些大型房地产公司,甚至不止一个,最近遭遇一些困境,特别是债务违约越来越明显,跟二季度不太一样。
二季度为了百年七一,宏观金融环境整体还是比较祥和的,没有出现银行抽贷和冻结资产。
但是,现在来看,三季度信用风险的释放一定会是加速的;
从短期的角度来说,这是个风险,但长期而言,化解存量风险带来的阵痛,更像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扰动,总体来说,系统性风险并不大,因为未雨绸缪降准了,三季度整体是宽货币紧信用,甚至有可能再次降准。
年内不排除继续降准甚至降息,从而保证下半年不出现“处置风险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同时,在*治经济学的框架下,中央立足于大国博弈的宏观趋势背景下,对于这种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长期的结构性风险,是下定决心要进行治理、进行出清。
所以下半年,无论是房地产相关的信用链条收紧,还是围绕着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基建,总体来说都是信用收紧。
如果三季度信用风险释放猛烈
四季度很可能出现双松
当然,我们也倾向于,如果三季度信用风险是以一个比较猛烈的方式释放,四季度很可能会出现双松,就是宽货币、宽信用。
而那时候信用的宽,一方面,无论是地产这个链条还是基建这个链条,因为三季度的风险释放之后,到四季度告一段落,喘口气。同时,更多的体现在新型基建。
所谓的新基建,无论是5g、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还是说跟智能驾驶相关的,跟十四五规划里边提到的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相关的这些抓手,会成为释放宽信用的领域。
总体来说,三季度是宽货币、紧信用,但是,四季度有可能“双松”。
未来一个半月是有风险的
七一之后已经在加速了
所以站在现在,去看三季度,特别是看未来一个半月,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七一以后已经在加速了,集中体现在某些行业监管风险以及信用风险。
比如,互联网和中概股的监管风险,7月6号《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性活动的意见》加强海外上市的监管,再往后,对互联网的治理进一步加码,对于某公司,七部委入驻。
再比如,部分地产商债务违约,甚至是中型的还算是不激进的房地产商开始债务违约;以及某大型的、过去几年相对比较激进的房地产开发商,最近遭遇到了某区域型银行支行的法律诉讼。
这些都显示,后面的信用风险的释放、存量风险的化解是在加速了。
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正在被颠覆
房地产债务风险、地方*府债务将密集释放
8月份还有一个事情,土地出让金在8月初开始由税务部门征收,因为以前的土地出让金都是地方*府相关部门征收,这个征收单位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面也是一个压制,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8月份可能是改变中国过去30年房地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式的时刻,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正在被颠覆,最终将彻底树立房住不炒的产业基础。
过去的30年,房地产开发商是立足三高“高毛利、高周转、高杠杆”的盈利模式;
而未来,新房价格受计划调控,房地产进入低毛利的时代,融资又收到“三个红线”的硬约束,传统的房地产盈利模式怎样能够生存下来?
未来,房地产商要么是进入到长租房、廉租房的领域,拿到低成本的融资,这些可以生存。
要么还有就是像海外的模式,就是收租的模式,偶尔做一些开发,这种收租为主,加上少量低周转高毛利的开发。
以前我国多次调控房地产,但是每一次遇到经济困难,在利益的驱动下,房地产开发商、地方*府、银行围绕房地产开发的整个链条,多多少少都希望能把地炒热,把新房炒热;
但是现在,整个格局特别在新房方面,越来越明显,*府管理的手在引导。
如果房地产风险释放,对于地方*府相关债务也有阶段性的冲击;特别是4月13号,国务院发文,要在今年做好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的工作;三季度推进也会加速。近期15号文是个重要的信号。
总体来说,未来一个多月是一个风险释放期,国内信用风险的密集释放。而上次降准,我判断是打麻药动手术,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避免像年或者年这样大的冲击。
国内信用风险释放,是使得我们长期竞争力会更好,短期它也更多的是个局部的结构性风险。这种情况下,无论对资本市场,还是对于国民经济而言,还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动手术的那个地方还是会疼的,只是疼的不至于休克,不至于对全身的机能形成影响。
目前海外风险也是有惊无险
美国2%以下的低利率可能是未来数年常态
海外的风险也是有惊无险,不是系统性风险。
对于海外的风险,国内很多投资者对于美股老早就看不顺眼了,觉得美股已经牛了10年,凭啥还那么牛?估值又那么高,处于历史的高位。会不会美股崩了连累A股?
坦率的说,从去年以来包括到现在,我对美股一直都不悲观,因为它对应的是一个低利率的时代;
就好比说年欧债危机以后,欧洲开始深陷负利率,当时大家觉得负利率很荒谬,不符合我们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同样,为什么美国近期的通胀数据又很高,经济的高频数据也很好,但是美债收益率蹭蹭地向1.2%走?当然,我判断,到八九月份,美债收益率可能从1.2%反弹到1.5%左右,这是后话了。
总体来说,只要2%左右或者2%以下的这种低利率是常态,对应的目前美国的股票并不太容易出现熊市,优质股票不算太贵。
比如说它的主心骨,Facebook、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这些公司的增长动能非常之强,甚至它不受库存周期的波动影响,而美国指数主要是这几家优质成长龙头带动的。
只要你判断,如果美国的低利率在未来三五年是个常态,你就不要老是为美国人操心,操心他的股票会不会崩盘、经济会不会崩盘。
美国没有那么脆弱,就像中国没有那么脆弱一样,作为全世界两大经济体,大国博弈的背景,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给玩爆了,同时双方谁都不可能把对方给轻易玩爆,这是一个持久战。
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我国的货币*策的微调就能有很好的判断,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有时候一踩刹车就踩过,一定出了点事儿以后,才进行对冲,而现在更明显是在预调微调。
我们正面临很多从来没有过的经济现象
过去的规律都是被打破的
反过来说美国也是一样,美国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从我们曾经以为的自由经济灯塔,赤裸裸地回归到了丛林社会。90年代上大学的,经济教材基本上全都是学习美国的经验。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无人经历之地,面临着很多以前从来就没有的经济现象,所以,只有逻辑能够引领我们前行的道路,而过去的规律都是被打破的。
以前我们会觉得债务率高了以后一定会有经济危机,来一把经济危机,就像手机关机poweroff、然后poweron再重启来解决问题。
我们经历的有限历史,就有年互联网泡沫,年次贷危机;
但是,更远的过去,无论是年到年,美国搞YCC,就是收益率曲线控制那个阶段,还是70年代美国滞胀的时候,当美国自己不自信的时候,它未必用出清的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而是用它能主导的规则来“玩”全世界。
领导在阿拉斯加讲得很明白,我们并不承认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我们所强调的是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高债务是全球之痛
谁都无法承受泡沫刺破的痛苦
年3月23号之后的美国行情是新的逻辑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它的债务率是历史之最,美国总的债务率是%,中国的总的债务率是%,连日本、欧洲债务率都是历史之最。高债务是全球之痛,这是一个硬约束。
美国在年已经是MMT新的经济逻辑,除了新的经济逻辑,又叠加了一个*治逻辑,是大国博弈。我们在分析经济*策要有一个重要前提假设,就是中美大国博弈,而且是持久战。这种情况下,谁都无法承受把债务泡沫刺破的痛苦,以防止被竞争对手压制。
我一直跟很多的投资者讲,美国的十年牛市其实去年已经结束了,不是没有结束,它在去年的2月、3月,以一次巴菲特都觉得是活久见的流动性危机结束了年底至年2月份的十年长牛。
而年3月23号之后的美国行情,是新的逻辑,是一个MMT(财*赤字货币化)(的逻辑),是一个无节操的放水、用规则洗全世界的新格局。
MMT其实不是个新鲜事物,虽然过去几年,财*赤字货币化以一个新的经济理论、金融理论而出现,但它的实践在过去几十年也是比比皆是了。
比如说80年代的中国央行独立性不足的时候,更不用说津巴布韦、委内瑞拉以及拉美在债务危机之前都是这样子,就是弱货币国一旦搞MMT,一旦央行没有约束地给财*部印钱用,就会出现恶性通胀叠加本币的疯狂贬值,形成了货币危机。
而这次美国,充分运用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MMT实践效果较好,刺激了经济,而且,过去一年,每一次美国开始放水,扩大它的债务规模的时候,美元反而是反弹的。
去年一个季度,从3月23号到7月初,美联储扩表3万亿美金,12月21号财*纾困释放亿美金,今年3月12号财*纾困放了1.8万美金,所谓的拜登基建计划本来3月份说8年2.3万亿美金,后来6月24日打折了还有1.2万亿美元。。
这背后是什么?美国财*扩张型的经济刺激之路还是覆水难收,上瘾了,还是会继续。
当高债务、高失业率、高通胀三高并行时
对于美国货币*策,高通胀并非最优先考虑的
现在美国财*部现在跟联储打默契球,维护低利率环境
所以,不用对美国操心,不要觉得美国会傻到因为短期的通胀高一点,就把利率蹭蹭蹭地不断提高,以至于把美国债务危机给拉爆。不可能的。
看看历史,历史告诉我们未来,当高债务、高失业率、高通胀的三高并行的时候,对于美国货币*策,高通胀并非最优先考虑的;
真正重要的是高债务率,然后是高失业率,高通胀常常是可以忍受的。
所以,去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美联储提高通胀容忍度,很多人没有理解;今年6月份,鲍威尔说今年核心PCE有可能到3,但言下之意,就算核心PCE到3,也不收缩。
现在美国的货币*策跟财**策的配合度非常强,财*部现在跟联储打默契球,打得非常好,维护低利率环境。6月底之后,美国国债长端收益率蹭蹭蹭向下走,因为很明显,美国下半年要加大债务的发行数量。
而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刚开始的时候,发债压力不大,而通胀预期和经济复苏预期很强烈,日本等海外投资者抛售美债,那时候财*部美联储没有明显干预,所以,2月初开始,美国长债利率从1%左右蹭蹭蹭地干到3月中旬的1.77%。
但是,3月中旬之后,随着美债发行量增加以及美债收益率飙升,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财*部和美联储在联手干预,所以,之后,虽然每个月通胀数据都超预期,经济复苏动能也在增强,但是,3月中旬之后美债利率一路走低。
下半年美国有发债的诉求,哐哐哐就把美债收益率给硬摁下去了,一方面打嘴炮引导收缩预期,把大家对通胀的预期、对经济复苏的预期给压下来。
另外,从数据上看,6月28号至今,TGA账户(美国财*部在美联储的一般账户)明显在放水买债;美国现在每个月还有亿美金的购债规模,其中亿是直接购买国债,可能改变了期限,加大了对长债的购买规模。
所以,美国是长债利率先下来,而短端利率后下来,长债利率下的更陡。
可以说,美国对美债市场是在进行干预,甚至说操纵,但凭借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可以吸引资金流向美国,特别是西方各国资金,帮助美国解决自身的问题。
大国博弈持久战
中美都不会轻易出现系统性风险
下半年到明年甚至后年
进入平庸的新常态
结构性的分化越来越强
我讲这些是告诉大家,大国博弈这是一场持久战,在经济金融领域里边更是长久之战,最终是依靠我们练内力,而不要期望毕其功于一役,
不要轻易觉得中国马上要出系统风险,或者美国要出系统性风险,不会的。
但是,阶段性挤泡沫,是完全有可能的,为了之后的放松,防止系统性风险。包括,今年中国解决存量风险,之后,有需要就可以放松,但是,如果放松多了,可能再收收。
在产业领域也会有*策导向的松松、紧紧,一旦出现过剩产能就趋紧。甚至现在我们最推崇新能源车产业链,也许几年以后一些细分领域也可能出现过剩产能,那时也有*策风险。
很简单,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比如像新能源,光伏,现在是香饽饽,当年也有过大起大伏。年那是*策鼓励的新兴产业,但是,年之后一直到年,那时成过剩产能,死的不能再死了。
所以,在没有宏观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大家要安心于精选结构性的机会。而这个结构性的机会一定要立足于微观的发展前景,不要对于宏观*策寄予过高的期待。
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经济都进入了一个窄幅波动,去年挖了一个深坑,去年大幅今年大起,这就是一个数字游戏。
经过这轮数字游戏以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甚至后年,会进入一个平庸的新常态,经济又进入到一个相对低位徘徊,货币*策,财**策的空间也不大,这个时候,平庸的新常态里,反而是结构性的分化越来越强。
未来核心竞争的三大高地:
科技,先进制造和内需市场
讲完了对于中国和美国的中短期展望以后,我们再讲一下中长期的分析。
从中长期来看,真正能够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不是去**策进行博弈,而是围绕着*府的底牌去拥抱最好的资产。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未来核心竞争的三大高地,就是科技,先进制造和内需市场。
从中期的维度来说,下半年乃至于明后年又回到长期的逻辑,优质成长的风格再次回归。
年全球“大放水”所带来的库存周期,到了今年的二季度,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已经过了高潮。
所以,从下半年,乃至于展望未来更长的时间,拥有内生增长动能的方向,才能够选到“赢得未来”的资产,或者说,财富持续保持增值的方向。
国内大环境最重要的是
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是共同富裕
躺赢型赚钱方式的行业
在未来如果妨碍共同富裕都要被打破
再引申一点。
除了中美大国博弈的国际大环境以外,我们再看看国内的大环境。
国内的大环境,就是经过了年至今的三年中美大国博弈,我们越打越有信心,越打越有自信,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大家要深刻地理解这一点,现在跟过去改革开放40年相比,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
在未来,长期而言,国内大环境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共同富裕是共同在前,富裕在后,
不同于西方过度强调效率优先的路,我们更强调公平同时兼顾效率。
这个发展战略思路的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在各种产业发展*策上不断显现。这几年的监管*策,无论是对互联网,还是对教育,对医药,对金融,对房地产,乃至于未来,对一些消费类的公司都在发展变化,甚至颠覆原有的行业模式。
从公平的角度,如何衡量产业发展的*策风险,都要考虑什么?
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过去5年的供给侧改革,强者恒强,优胜劣汰,很多的行业形成了“躺赢型”的赚钱方式,在未来,这些都可能面临要被打破,或规范治理。
就想一想,这些躺赢型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会妨碍社会公平?
是不是会造成社会焦虑?会不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深化?
会不会引发贫富差距的拉大?会不会妨碍共同富裕?
如果是的话,都要小心。
未来鼓励效率
最确定的方向
就是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拥抱亿到亿市值的“未来的核心资产”、科创“小巨人”
另外,我们倾向于在共同富裕的指引下,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穷,公平优先,反而可以兼顾效率。
从效率的角度,未来鼓励效率,最确定的方向,就是提高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而这个方向就是科技、先进制造和内需新消费
为什么还讲内需呢?因为要稳定基本盘。
考虑到贫富差距,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边际倾向是高的,国内的稳定性表明,在中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我们这条共同富裕之路是有效的。
落实到资本市场,就会显示出投资风格的变化,以及行业趋势的变化。
我从5月份就跟大家讲,要收获周期,收获大盘龙头,去转向拥抱小而美的科创“小巨人”;
从前几年供给侧改革“做减法”阶段,推崇万亿市值、千亿市值的大盘龙头型“核心资产”,转向拥抱亿到0亿特别是亿到亿市值的“未来的核心资产”。
这些公司也不能太小,因为,注册制时代,小公司会越来越多,鱼龙混杂,投资的胜率反而会下降。
而亿到亿市值的公司,基本上已经初步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是细分行业小巨人,兼具高胜率和高赔率,未来从亿到0亿,甚至到1万亿,则是一个大的机会。
大几千亿或1万亿的公司,未来将越来越强调社会责任,能否肩负起社会责任,对它的考核越来越重要,如果不是处于科技创新的大方向上,那么,它们将很难维持高成长性。
在中国资本市场,我们追求的是高成长,推崇细分行业成长的爆发性、持续性。
这是从国内的大环境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内容。
未来,高成长最确定的方向是围绕着科技跟制造的结合
硬核科技、新消费、先进制造业是三个主要的细分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高成长最确定的方向是围绕着科技跟制造的结合。
进一步细分,有三个主要的方向:
一个方向是科技,科技里边,重点是我们要“补短板”的硬核科技,比如说,操作系统、高端芯片、核心工业软件、核心算法、大飞机核心零部件,甚至包括生物科技等等,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算力为智能制造赋能。
涉及到鸿蒙、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等新基建、智能制造,落实在企业上集中于TMT行业,再加上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和汽车、机械、后来和生物医药都有结合。
这些领域在下半年,以及未来两年,会以“新基建”的方式,或者说以防止“卡脖子”的方式,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发展格局,进入一个科技创新的高增长期。
第二个层面就是新消费,和人口结构相关。新消费是广义的消费,大国博弈下,最确定的高成长方向是生物医药。
其实,不只是生物医药,应该叫做生命科学,还包括农业种子。
但是,种子行业,坦率的说,现在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特别好的标的,但成长方向是确定的。
总体来说,无论是种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还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它是要服务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服务于未来的人工智能;还是医美、国潮文化等持续受益于Z世代的新消费需求,都具有高成长性。
第三个方向,先进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从年已经开始了,无论是半导体、新能源车、新能源,可以看到这些领域的资本开支明显在加快。
从去年开始,*工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也开始加大了投入,加大了资本开支。
科创长牛现在处于“底部的顶部”
短期不便宜也会调整
但跌下来敢加
就像年上海静安学区房
最后,投资策略,我的建议就是,面对短期三季度的一些风险因素,以长打短,大智若愚,耐心布局优质成长。
这些优质科创成长,说实话短期也不便宜,我认为未来一两个月有可能也会调整。
我把它形容为,年上海静安区的房子,如果涨多了也会短期调整,但这一类的东西跌下来敢满仓,敢继续加,现在回头看05年的房子其实是在底部。
拉长来看,科创长牛现在也是处于“底部的顶部”。
不会把互联网彻底打废了
互联网的问题一定会分化
这轮科创行情未来的长牛,我更看好科创硬实力相关的那三个大方向。
而过去很多年科创行情的龙头是互联网,今年很惨,便宜,能买吗?
我不认为(监管*策)会把互联网彻底打废了,这是我们的优势,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都是,毕竟,互联网围绕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算法、算力产业链,能够为实体经济赋能的。
但是,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是规范治理,要防范资本的无序扩张。
互联网资本扩张到哪儿算是无序?很明显,扩张到金融领域,扩张到传媒,扩张到民生领域并形成垄断的风险。
如果没有垄断的风险,只是为人民服务也没大问题。
怕的是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扩张形成了潜在的社会不安全感、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加剧社会的内卷风险,或者,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影响力中小企业的创新甚至生存。
互联网公司未来的引导方向,应该是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赋能。人民日报有篇社论说,不要老是惦记着老百姓菜篮子里边的萝卜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加令人心跳澎湃。
所以,我们判断,互联网行情一定会分化,但是,在分化之前都是被先摁倒在地的,哪怕有些公司按照以前的逻辑,未来有很强的成长弹性,可以现在充满不确定性。
比如,数据问题怎么办?以前数据流量是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未来数据是不是国有化?互联网平台拿到的数据能不能自己用?*策如何规范,依然是不确定性。
一旦互联网监管*策进行了合理的规范,比如数据哪里可以用,哪里不可以用的,资本哪里投是无序扩张,哪里投算是鼓励发展,那么,互联网行情就会有明显分化。
其中,有些(互联网公司)还是会恢复成长股的估值和成长动能,但就算恢复,可能也到今年年底了,现在建议卧倒装死,跟踪基本面的变化,等待*策明朗。
这是科技股行情方面的投资建议。
先进制造角度
现在性价比还行的是*工
最看好的是*工耗材领域的细分小巨人
从先进制造的角度来说,基本都已经炒了一轮了,比如,新能源车、新能源、半导体都炒了一轮。
相比较而言,现在如果说性价比还行的,就是*工了。
*工,本来去年的四季度大家心潮澎湃,宏观逻辑讲得非常顺,结果到了年报、一季报,业绩不达预期,狠狠的踩了大家的自尊心,到后来,就矫枉过正、持续低迷;
但最近,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无论是大国博弈、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还是现在民参*的公司以及*工的主机厂的中报业绩,呈现反转的趋势。
这些(民参*的公司)也是我认为的先进制造里边的*工产业链的代表。因为一提到*工,大家老想的是主机厂、纯*工,但是,我们更推崇*工产业链里“民参*”的优秀民企,比如说*工耗材领域的细分小巨人。
我最看好的是*工的耗材,跟化工相关的、跟机械相关的、跟金属材料相关的,其中很多上市公司不是纯*工公司,而是民企,未来它们的业绩弹性反而更强,估值更容易提升。
高性价比的方向是“价值股+X”
传统领域的企业家去拥抱新的方向
有望被给予高估值
最后我们说是“价值股+X”。
不少传统行业中的优质公司,估价低迷,给它原有业务的估值,给的是周期的估值,给的是传统公司的估值,所以,向下的风险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同时,这些公司已经在改变、转型,拥抱新的科技、布局新的需求、顺应新的*策变化。中国的企业家还是令人很自豪的,特别是经过了过去五年供给侧改革,活下来的企业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相关的,这些企业家值得钦佩。
经过了年疫情的考验,更加证明了中国有大批全球最牛的企业家。
中国这些企业家,已经提前转型去拥抱新的方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布局先进制造特别是半导体、新能源车、新能源、智能驾驶相关的新赛道。
从大方向,其实做的还是制造业老本行,比如说以前做的是化工,现在介入到半导体的产业链做了光刻胶,它还是做材料,或者跑去做*工设备,智能驾驶相关的设备,这些东西可能刚开始是没有利润的,但是,收入增长非常快。
一旦大家发现这些传统产业的公司“老树发新枝”,它们就有望被给予更高的估值。
最后,我就是一句话跟大家共勉。
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个大时代,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科创长牛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会有短期的波折,但是,不妨碍我们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