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目前的行业发展问题、如何认识企业生命周期过短、如何认识过往的生产模式及商业模式与大趋势的冲突、如何正确认识现有的管理水平能力、如何平衡现有的人才机制和企业发展的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不完全取决于管理手段、工具,而更取决于文化基因及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深度反思。在浙大EMBA实施的“商学+”计划中,特别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
■文/沈伟民
来源:经理人杂志
EMBA教育项目从年正式执行“统考制”以来,今年进入第三个年头。期间,尽管部分商学院因生源不足或其他问题,出现停办现象,但是大部分商学院仍然通过革新教学方式,重塑中国EMBA教育的竞争力。厦门大学EMBA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始终保持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最懂中国企业家面临的管理问题和知识需求
“企业家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因此,EMBA教育项目事关中国的企业家群体的知识结构改进和管理能力提升,是其终身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企业家的知识与能力,又关乎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世农教授对时下大部分以大学为背景的EMBA教育项目的处境和发展,表示担忧。
吴世农教授的担忧不无道理。现有的EMBA教育,在需与供之间,并不能有效对接。
在“需”方面,援引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中国研学游览开展报告》,其中透露了这样的趋势和数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和旅游产业跨界交融,研学游览市场需求不时释放,将来35年中国研学游览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海外研学游览”是国内大部分EMBA项目都含有的教学模块,这也意味着,在超千亿的海外研学游览市场规模中,EMBA项目扮演了贡献主力。问题是,“统考制”之后,各商学院的生源都在减少,而“海外研学游览”的趋势性增长,是怎么出现的?原因有三:
第一,除了具有大学为背景EMBA项目之外,类似中欧、长江等不受“统考制”影响的商学院的生源,出现增长趋势;第二,各地出现的大量的民间商学项目,不仅模仿EMBA项目,并增设了“海外研学游览”模块;第三,看到因被“统考制”阻挡在EMBA教育门槛之外的企业家群体市场资源后,欧、美商学院加速入华办学,而“海外研学游览”模块,正是其必设的课程。
“对于被欧、美商学院入华争抢生源的问题,我非常担忧。”吴世农教授表示,如果将EMBA视为教育商业市场,意味着执行“统考制”之后,将“市场和人才拱手让给了他人”。吴世农教授呼吁,中国大学的商学院不能也不应放弃对本土企业家的培养和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时下“统考制”的相关规定进行适度调整。
玩味的是,在EMBA“统考制”宣布和执行至今,大量的欧、美商学院开始抢滩中国EMBA教育市场。以育龙EMBA公布的招生名单信息为例,出现了诸如BSN荷兰商学院、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加拿大西三一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协和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美国索菲亚大学、美国西顿大学、澳洲阳光海岸大学等等在华进行商学课程的项目。而在考试形式上,均以“不统考”作为广告词,并“国际文凭”及海外游学为诱导,加速汲取北、上、广、深市场的生源。
在华的欧、美商学院EMBA项目,真比国内商学院EMBA项目更优秀吗?
对此,吴世农教授根据自己常年从事商学教育的经验和认识,认为:“一方面,中国企业家都是从自己在国内的商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海外的商学教育根本无法深刻理解这些企业学员面临的管理问题和知识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企业家的教育、培养,中国的商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建立了有效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案例库,不仅具有能力,而且具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企业家的学习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包括厦门大学EMBA在内的全国各商学院的EMBA项目,都明确自己是在为中国企业家提供商学教育服务。吴世农教授表示,EMBA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正如自己当初推动中国MBA教育发展所经历的风雨一样,假以时日,中国的EMBA教育也势必会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更为有效地为中国企业家提供商学教育服务的新格局。
EMBA项目的本质是教育,不是培训
除了来自海外EMBA项目的竞争之外,多股民间商学力量也在冲击国内EMBA项目的市场。比如马云主导的湖畔大学、郑永刚主导的大商学院、和君咨询为背景的和君商学等等。
吴世农教授表示,自己无意评论民间商学的是非,但他明确表示,EMBA项目的本质是教育,教育和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以上世纪90年代初MBA教育项目早期经历为例。吴世农教授表示,当时引进MBA教育方式后,很多大学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往往通过专题形式进行授课。“当时,我就说,‘以其说这是教育,还不如说是培训’。纠正之后,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十分正规,且具有创新的MBA教育。”当今,诸多EMBA项目将EMBA教育培训化,这是对EMBA教育的误解。承吴世农教授的说法,现在市场上打着“商学教育”旗号的办学机构,究其本质,与“教育”并无关联。
为了印证吴世农教授的说法,《经理人》通过百度查核有关对“教育”和“培训”的解释:
所谓培训,是培养、训练,如同英文training一词的释意指出,它是由社会机构提供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门训练活动,强调实践性。教育,由教育机构提供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素质培养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或者说,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英文education(源于拉丁语educare,“引出”之意)一词更多的强调,教育注重引导性。
“EMBA教育中,有两点很重要。第一,使命的定位。各商学院都有自己的使命,比如厦大EMBA的使命是‘锻造商海领航人’,明确表示是培养商业领导者。第二,对象的定位。EMBA的英文表述很明确,Executive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翻译就是‘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何谓高层管理人员?从身份上,就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企业家或准企业家群体。何谓硕士?就是学位教育。”吴世农教授表示,两个“定位”明确之后,就必须思考:以董事长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面临哪些重要的管理问题和挑战,如何将相关知识传递和输送给他们?
“和一般的中层管理者思考问题不同,董事长思考的是公司各类管理中的战略问题或重要问题,诸如改善公司治理、制定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研发战略、生产运营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以及商业模式改进、财务风险管控,等等。”吴世农教授认为,作为EMBA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董事长和总经理提供一系列具有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学以致道、道用结合、以道为主”,这一直是我这门EMBA课程的教学目标。换言之,EMBA学员所学到的知识,一是要能够应用,即“学道”;二是要能帮助其提升到理论层面去认识,即“悟道”;三是案例教学和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和原理思辨并用,即“用道”;四是最终要让其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得道”。
在厦大EMBA的课程体系中,吴世农教授主授《CEO财务管理》。“这门课不是教CEO怎么计账、算账和编报表,而是让他们学会解读财务报表,理解其中含义,并通过一系列财务数据,学会评价公司的业绩、考评职业经理人的绩效和薪酬、制定和调整企业的负债*策、利润分配*策、投资*策、营运资本*策、股权融资*策和现金管理*策,构建公司的财务战略,防范企业财务危机,提升企业价值,保障公司持续、健康、稳步地增长。”根据吴世农教授的说法,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中国高级经营管理者或CEO,如果要从“商人”升级为“企业家”的时候,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以及实务的运用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更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基础。借用西方企业界流行的一句名言:“不完全懂得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管理者,就好像一个会投篮但未必能够得分的选手!”上世纪三十年发生在西方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其企业家深知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