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里面有一个部分叫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这个模块在一些考试中也会不经意涉及到考点,而其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点就是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这块,同时为了更好了解商品经济行为的发生,我们接下来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部分内容。
一、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指的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二因素说的是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通俗点讲就是这东西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处,比如水杯能满足我们喝水的需要、笔能满足我们写字的需要。但是我们想一下,如果两个市场参与者分别持有的是水杯和笔,在交换商品过程中如何通过它们的用途来衡量几根笔可以换一个水杯呢?持有者各自都希望用自己最少的代价换得对方更多产品,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纠纷了。怎么样更加公平、高效进行对比并达成交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求助于商品的另一个属性——价值。商品的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简单说来就是你制作这个东西花费了多大功夫,这个方面是可以通过制作的时间长短来量化比较的,所以也就为交换行为的进行提供了更合理的依据。不过,这里我们要注意,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是这两种属性都是商品需要同时具备的。
假设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用手里的钱购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钱也作为商品价值的体现被原持有者所拥有;而产品持有者如果享有了使用价值的话,就不能兼得价值的体现,所以说人们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劳动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虽然讲的是二重属性,但它们指的是同一个行为,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具体劳动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生产产品的“工艺”,就是说你造一个东西用的是什么方法、怎么操作的;抽象劳动指的是你生产时候花了多少心思、用掉多少“卡路里”(当然这里面的这些个引号名词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并不是真的看燃烧卡路里的量)。这样讲相信大家应该也能清楚了。
三、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关系
看到这里似乎隐隐约约感觉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存在着一些关系,其实解释完它们各自的含义,它们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了,具体劳动“工艺”的不同也就造成了产品用处也不一样,所以具体劳动生产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的就是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了商品之上。
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生又是以商品的二因素为基础,而劳动二重性又分别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所以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