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的分店扩张是指零售企业以分店的形式进行扩张,并将网点分布于不同商圈、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
零售企业可以根据扩张目的与市场现状在不同区域或同一商圈开设单体店。首先,在现有商圈内,零售企业旨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抢占优势资源,可以考虑开设与总店业态相同或业态互补的分店;其次,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商业中心,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开设分店增加其市场份额,而分店也可以在总店品牌效应的影响下迅速发展,这是总店突破商圈发展极限的发展之一;最后,当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时,零售商将进行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扩张,以抢先获得市场份额。
通常,零售企业会以开设单体店的形式进入某个区域或地区,随着单店绩效的提高,独立的单体店逐渐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加快扩张步伐,同时形成统一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零售企业的分店扩张更类似于文档的“复制一粘贴”,主要依赖于两个条件:品牌的扩张与统一的经营模式。当然,分店扩张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包括当地*策取向、竞争环境、人口及购买力情况、风俗习惯等。
零售企业连锁扩张的相关理论
介绍了零售企业的三种扩张方式,并同时分析了一体化扩张和单店扩张的限制,分店扩张成为零售企业扩大规模的最优选择。着重描述了分店连锁扩张的相关理论,包括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理论、绩效激励理论和规模边界理论。在规模效益的激励作用下,零售企业以连锁经营的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在得到规模收益的同时也加大系统风险,扩张过程中的规模收益正效应不断弱化,负效应不断强化,连锁扩张规模是有边界的。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成本发生变化,而根据平均成本变化曲线可以定性地分析连锁扩张最佳规模。
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理论。零售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的形式进行分店扩张,经营模式将趋于统一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所有分店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售企业通常会设立物流配送中心,这将节省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连锁经营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各个分店只负责销售,总店统一采购配送,各个分店可以独立营销,也可以统一营销。此外,分店数量的增加,将分摊企业的固定成本,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据了解,沃尔玛在距离配送中心四小时车程内,一般要设立个分店,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连锁经营主要包括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模式,企业规模扩张初期,企业的软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可以考虑侧重于特许经营模式的连锁经营,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转向直营连锁,一般情况下,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零售企业都选择特许经营和直营连锁并用的经营方式,如国美、苏宁电器。在连锁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以建立与规模相匹配的经营模式。
只要企业具有连锁扩张的能力,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模化扩张,获得规模收益,实现规模经济。连锁经营适用于各个业态的规模扩张,百货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各种规模的业态均可以通过选择连锁经营,以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率。
绩效激励理论。零售企业市场绩效对规模的作用原理在于市场绩效的好坏将决定企业资金的支持情况,从而决定企业的扩张能否顺利进行。
零售企业扩张过程中资金的流向包括:①扩张过程中固定资产投入,无论选择何种扩张方式,零售企业都需要充裕的资金为支撑;②企业运营成本的持续性投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零售企业对采购系统、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运营系统要求越来越高,这将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③外部投资的资金投入,主要是指零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上市等方式扩大规模,期间同样需要资金的投入。市场绩效好的企业,通过企业销售获得的自有资金充裕,能够为企业的扩张提供较充裕的资金支持。
从企业的融资角度来分析绩效好坏对规模的影响,绩效好的企业,融资能力更强,主要表现为高绩效、高收益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为企业的资金开辟新的来源,这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其融资成本,对企业的规模扩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绩效不好的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自有资金也不充裕,无法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零售企业连锁扩张边界的经济学分析
1.收益正效应的弱化。随着零售连锁企业规模化扩张的进行,企业市场势力逐渐形成,并不断建立市场商誉,分店的增加将分摊固定成本,同时由于采购量和销售量的增加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最终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规模收益是企业连锁扩张的动力之一,然而这些规模收益是有限的,最终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收益效应不断减弱。
首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持续增加,企业收益先是递增,达到某个临界值后,会趋于递减,这是经济学基本规律之一。对于零售企业而言,若将开设分店作为要素的投入,随着分店数量的增加,区域内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格局激烈,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依然存在。
其次,持续地规模扩张所导致的技术的不断更新、设备的损耗与淘汰,将带来巨额的重置成本和折旧。零售企业分店数量的增加,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营设备损耗程度加大,这些要求连锁企业进行巨额的成本投资。
再次,采购成本己无法下降,而配送成本不断上升。零售企业扩张初期,由于其采购数量的增加,市场主导地位的逐步形成,企业将获得采购折扣,采购成本下降,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的不断进行,竞争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采购成本己无法进一步下降。此外,零售企业的跨区域扩张使得企业必须考虑物流配送成本的增加,并强化配送能力,经营成本开始上升。因此,零售企业的规模收益效应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
经营负效应的增强。零售企业规模经营负效应的增强主要来源于控制幅度增加、委托代理关系存在、跨区域扩张所导致的管理成本、组织协调成本和本土化学习成本的上升。
①企业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为纵向一体化管理层级的增加,控制链条的加长,导致市场激励作用不明显,官僚主义逐渐滋生,这些都会引起控制损失。控制损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级的增加,二是管理幅度的加大,无论是横向或纵向的持续扩张,都会造成控制损失。零售企业开设分店使信息链横向延长,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逐渐下降,成本提高;
②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源于连锁经营的信息不对称,在特许加盟和直营店连锁中,由于产权纽带的缺乏,各个店铺与总部之间难以做到目标的完全统一,主要表现为各个店铺私自进货、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的发生,这些行为将严重损害企业利益,影响企业绩效。零售企业总部(即委托人)必须对各个店铺(代理人)制定激励和监督机制,这势必需要企业支付一笔组织协调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与规模成正比的;
③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逐渐进入其他区域市场,如何适应本土环境成为其跨区域扩张成功的重要要素。跨区域零售企业的本土化学习包括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生活习惯等,并根据本土特点对连锁店进行改造与创新。如肯德基在进入我国市场后,不断创新,相继推出花式粥早餐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近期还推出了米饭系列产品,试图开拓新市场,吸引更多消费群体。连锁企业的本土化学习是累积的过程,随着进入市场的不同,学习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零售企业连锁扩张边界的确定。连锁零售企业在不断开设分店,扩大规模过程中同时出现规模经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连锁零售企业扩张的边界由这两种相反方向的效应决定,当零售企业规模化经营的正效应依然强于负规模效应时,企业有继续扩张的动力;当负效应不断增强至大于正效应时,企业会考虑减小规模,停止扩张步伐。
零售企业根据其扩张过程中伴随的平均成本的变化,进行规模化扩张的选择。在零售企业起步阶段,陆续形成租赁店铺、仓储管理等固定成本,而当企业销售规模较小时,企业的平均成本上升。直到企业销售规模达到so,企业投资较为完善时,企业进入扩张阶段,分店的增加将分摊固定成本,同时带来正向规模效应,平均成本逐渐下降。在零售企业扩张初期,零售企业规模经济显著,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在企业规模经营正效应的总用下,平均成本下降。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店铺数量的增加,规模经济的正效应逐渐弱化,而同时企业需要支付不断增加的管理成本、委托代理成本和供应链系统协调成本,企业扩张的规模负效应日益显现。规模扩张正负效应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当两者相抵消的时候,企业的成本达到最小值。成本曲线FM决定了企业扩张的规模边界,S1是企业最佳规模的下界,S2是企业最佳规模的上界。当企业规模达不到S1时候,继续扩张企业还将获得更大的收益;当企业规模超过S2时,选择继续扩张,规模负效应大于规模正效应,企业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平均成本曲线随着销量增加而不断上升。
规模扩张的正负效应决定了零售企业的分店扩张决策,在企业不断增开分店过程中,正效应逐渐弱化,负效应开始强化,但是只要规模正效应大于负效应,企业的扩张都是可行的,扩张行为一直持续企业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