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只剩下一个月,不知道各位老铁的读书计划完成了多少。
我这一年里读了大概有50本书,有些读起来有难度,就放在床头每晚翻一翻,加深印象。
有些比较基础的,很快就看完了。
其他计划也大部分都完成了,这一年总的来说没留下什么遗憾。
马上就年了,这最后一个月,大家还有什么没完成的计划,都还有机会可以冲刺一下。
这个月给大家分享的书单难度不大,希望老铁们能认真打个卡。
1、《气候*场》
春节期间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电影除了剧情打动我,大背景里到处积雪覆盖、灾害频发的恶劣气候也给我很大冲击。
这种极端天气情况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现实生活中例子也很多。
比如今年日本遭遇天灾台风“海贝思”、威尼斯连日暴雨导致水灾、美国上半年发生严重暴风雨和洪水。
老铁们可能对气候变化的机制有所了解,但很容易忽视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发展。
从工业革命开始,技术不断创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量上升,全球变暖。
附带的还有一些难以预知的极端天气。
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是必然趋势,不会因为全球变暖的副作用就停下脚步,怎么平衡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这本书的介绍语说的:
假如你真的觉得经济比环境更重要的话,试试屏住呼吸数钱。
这本书的作者诺德豪斯非常牛。
除了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最有影响的50位经济学家”之一之外,他由于对环境经济学,尤其是气候经济学的开创型贡献,还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非常擅长把深奥的、专业的研究思考转变为大众可以理解、接受的大众学术。
这本书里,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并且这些方法都被证明正确可行,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大家更多的共识和执行。
2、《读经济学书》
我个人特别喜欢看传记类的书,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过往经历、家庭、教育乃至信仰和选择,对这个人全方位的进行了解。
经济学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大人物,他们大多是作品比人有名,他们的著作串起来,就是人类经济学的发展史。
但想要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经济学著作,常常需要了解作者本人,结合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写作背景具体分析,这本书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通道。
喜欢看这本书首先是因为作者梁小民,上面《气候*场》也是他翻译的作品。
著名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是他翻译的。
我读书的时候看过他的《活学活用经济学》。
从那时候就一直喜欢他的文字,简单,娓娓道来,枯燥的经济学知识也能讲得通俗易懂,透露出博学和深厚积累。
业界人士亲切地称他为“大众经济学家”。
其次,这本书读下来后你会对经济学简史,主要经济学人的观点有大致了解,对知识的完善也很有帮助。
最重要的是,读这本书就像在跟大师对话,这个过程里你会感受到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大冲击,然后充满奋斗的动力。
3、“中欧前沿观点”丛书:
《活用宏观经济学》《中国式增长》《数字化领导力》《高管薪酬激励:从理论到实际》《财富管理:从改变认知开始》《家族财富的灵*》
这个系列丛书的作者团队中欧商学院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府和欧盟联合创立的国际工商学院,学术造诣深厚,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一套丛书有6本,汇集了世界一流教授学者的智慧。内容有广度有深度,读起来有料,实操性也强。
我重点给大家介绍第一本《活用宏观经济学》,它是许斌博士写给普通读者的宏观经济学书籍。
这本书把宏观经济学的一些指标和概念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手把手教读者如何应用这些理论,以及各种案例。
比如第一章里介绍的制造业PMI指数我们常常提到,这周六即将公布11月数据,它反应市场上的投资和出口情况。
还有近期因为猪肉价格受争议的CPI,不管结果是通胀还是通缩,它代表的居民消费都跟每个人的菜篮子息息相关。
这些东西经常有老铁来问我,建议对经济学基础知识不是很了解的老铁好好读一读。
4、《极简美国史》
最后分享的两本书都和美国有关,主要因为近期和美国的关系比较紧张,希望大家能更深层次的理解两国之间的冲突。
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美国史入门书,作者是日本最著名的美国史学者猿谷要。
它讲述了18世纪以来美国独立建国和南北战争的经过,也回顾了美国是怎么通过对外扩张成为超级大国的。
这本书的写法挺有特色,对美国的评价比较平和公正。
作者根据长年的研究设定问题、划分年代,参考引用了许多美国研究文献,还融入了他们夫妇多次游历美国的见闻和感受。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序中写的:
“这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却让我们感觉与历史进行了频繁的对话。
从遥远的过去,到眼下“现在进行时”的当代,历史处处呈现出它的真实面貌,给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启迪。”
5、《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
就像多数人都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大部分中国人也都在意其他国家地区对中国的看法,包括我。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他们不只会口头评价,还设了专门的情报机构刺探、收集、整理、分析,并且整合出档案材料。
这本书,就是把美国中央情报机构在-年期间对华搜集到的情报,整合出报告。其中一部分经过多位学者解密,用通俗语言编译出来。
当然,这些情报既有客观描述也有误判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冷战思维的美国如何看待“红色的对手”。
同时你也能了解到美“帝国之眼”下另一种版本的中国历史。
为适应一般读者阅读使用,全书大致分中国内战、内*经济、外交留来、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等十四个方面。
各个类别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幕后故事,也加注了解释或点评,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沈志华和梁志都是相关领域专家。
沈志华除了是华东师大的终身教授,还是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国际冷战史、大国关系史专家。
梁志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本书因为是以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对我们理解中美关系很有帮助。
只有最后一个月了,大家努努力再多读几本书,争取圆满充实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