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行为经济学金融行业的风向标
TUhjnbcbe - 2023/3/8 18:34:00
北京湿疹医院哪些好 http://m.39.net/pf/a_9092833.html

如果将“金融从业者”(包括专职做股票、期货的散户)比喻为“骑士”,那么“数学”就是这名骑士手中的“利剑”;金融学是他的“战马”;行为金融学是他的“铠甲”。

那么今天聊的“行为经济学”算什么?

我想,应该算是“御前*事会议”。他讨论的是:这个仗,该朝什么“方向”打最符合自家利益。

请注意,这里说的“方向”,可不是指具体占领哪座城的“位置目标”,而是:如果地方不反抗,就占领土地;如果地方反抗,就消灭有生力量;如果强烈反抗,就谈判。

多说一句,“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超级有意思的学科,一期肯定说不完。具体能分几期呢?咱们聊着看。(后面经济学也设这个路数。)

难题做决定,主要看“进展”

与之前说过的“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一样,“行为经济学”是将“心理学”“社会学”等主流学科融进“传统经济学”中,调配出的新学科。

还记得笔者聊“金融学”时说过一个“投资型保险”的真实案例吗,就是18万保费,40年后拿到万回报是否划算的那个故事。

争论没有结果,咱就算账。最后通过金融学的计算方式证明了那款保险产品划算,可以买。

但是,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计算的数字怎么办?就像当下的几个口水比较集中的热门话题:

学区房降价了,是该卖掉手里的学区房,还是抄底?

VR行业是个游戏周边吗?有没有投资机会?

以后是做互联网零售,还是做线下实体店?

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什么时候是爆发期?

3D打印有没有投资前途?

电子烟板块会不会回归?

就算你把这些行业里所有公司报表翻烂了,草稿纸用了一吨,也不可能得出靠谱的结论。

巧了,“行为经济学”真的可以解答。

行为经济学不是“就事论事”的学科,它不会咬着一个问题不放,而是将经济学问题“丢进”社会学和心理学里面,在更复杂的格局中再讨论。

就像上面提到的几个热议话题,行为经济学不会说“可以或不可以”,它只会告诉你:如果XX情况出现就可以,而那些必要条件的出现前提又是XX。

这就是本小节标题说的“看进展”。

作为一个“解决眼下复杂问题”的学科,行为经济学有什么“大用”呢?咱们先讲一个“大”故事。(对炒股有什么作用,属于“小”故事)

单边自由贸易

这是一个有点陌生的词,“单边自由贸易”什么意思呢?

如果是一组国家互相降低关税,让贸易进行得更自由,叫“多边自由贸易”(比如WTO)。如果是两个国家,互相降低关税,这叫“双边自由贸易”。

“单边自由贸易”就是:一个国家单方向地降低或者免收外贸关税。

说白了就是,我跟你做生意,你收我的关税,没问题。但是我不收你的关税,即使咱俩关系不好,我也不收。

要知道,“关税”这东西可是贸易文明国家,巨大的财*收入来源,咱大清那阵子的“同光中兴”就是靠海关关税支撑的。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年)关税收入超过万两。这个数字可是乾隆盛世时期全国,全年的收入。清末仅一个海关关税就搞定了。

道光二十三年(年),大清和英国签署的《虎门条约》仅仅一条“协定关税”,就是关税额度两国商量着来,都没提“取消关税”。就凭这一条,《虎门条约》就被骂了一个半世纪的不平等条约。

单方面取消关税?世界上有这么傻的国家?这个傻白甜就是现代世界文明秩序的开创者:英国。

英国单边自由贸易

19世纪的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所谓“维多利亚时代”,所谓“日不落帝国”,指的都是那个时代的英国。

英国之所以强,就是因为精于市场和贸易,他才不会做亏本买卖呢。当时这件看起来吃亏的*策,恰恰变成了英国国力强盛的原因。

也是“行为经济学”第一次使用带来的结果。(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

“自由贸易”的概念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国富论》中对自由贸易的好处,做了很多学理上的论证,这个论证直到今天仍然被奉为经典。

和所有新理论提出时一样,当时的英国*府并不相信亚当·斯密那一套。所以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不信任持续了几十年,直到年才打破了这个僵局。

当时的英国首相叫罗伯特·皮尔,江湖人称“英国最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开创者”。他废除了当时贸易保护的《谷物法》,开启了英国单边贸易自由的传统。

皮尔首相当时说:……让我们相信我们树立的榜样,我们会用实际的好处来证明,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遵循的原则会得到普遍接受。在自由贸易这件事上,我们不用等待其他国家的对等妥协而无限期地一拖再拖。让我们的商业与我们的体制一样自由,一旦我们宣告商业是自由的,那么一国接着一国,会竞相效法我们的榜样。……

你看,这话说得漂亮,姿态也很高尚。注意这个年代“年”,仅仅在3年前,英国和咱大清刚签署了“协定关税”的条约。就是说,道光二十六年的时候,英国向中国进口货物,大清需要向英国收取关税。而大清向英国出口货物,英国不再像咱们收税。

有意思吧,但这是为啥呢?

行为经济学的使用方法

像了解行为经济学在英国单边贸易上使用的逻辑,就要先了解英国当时的经济基础:英国是当时全世界唯一一个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国家,它对外出口的是工业制成品,而要进口的是原材料。

英国出口的是工业制成品,客户所在的国家要收高额的关税,目的是保护当地自有的制造业体系。

随手举个例子。

对于英国人来说,你法国人收关税就收吧。反正我的商船就在英吉利海峡穿行,谁买我都按这个价格卖。

至于是诺曼底的商人买了我的货,交了高额关税,然后再到国境内去合法地卖。还是那个谁买了我的货,不交关税,走私到你们国内非法地卖,这个可就不是我的事了。

这样做,结果会怎样?

就是法国的关税系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关税收得越高,走私就越猖獗。

走私猖獗的结果,就是法国的商人群体,和消费者群体,在事实上都成了英国的盟友,而成为他们祖国的敌人。

再来看英国这方面,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需要向外国进口的可都是各种原材料。

不收进口关税,就意味着英国工业体系,可以拿到的就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原材料。

要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时代”。挪威的铁矿石、德国的褐煤、西班牙的橡胶……这些是炼钢,造机器(尤其是蒸汽机)的重要原材料,优先免除进口税。

另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羊毛,印度的棉花也是重要进口原材料,但是人家和英国是一家人,本来就不收进口税。

直接结果就是,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大清官员的朝服都是用“洋布”来制作。当时人不理解“为什么从地球另一边来的洋布,比本地的土布还便宜呢”。

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应该已经能理解了。咱们说得学术一些:

从经济学角度讲:资本会天然地流向利润高的地方,降低成本就可以在零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润。

从心理学角度讲:相比起商品的国籍,“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购买、使用,还是进货销售,都满足了全部“需求层次理论”。这是生物本能,不受社会规则控制。(亚伯拉罕·马斯洛)

从社会学角度讲:与货真价实的走私商品比起来,“法兰西民族”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最后,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讲: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会割断“悬挂着消费者的意义之网”(马克斯·韦伯)

从这几个方面一分析,你会发现:(行为)经济学理论之所以能变成英国的*策,不是因为理论本身的力量,也不是英国的*治家相信理论超过喜欢利益,更不是英国人的道德感召力感化了全世界。

而是因为:实践这些理论,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结语

虽然这些理论的提出者(总结者),都是“维多利亚时代”之后很久才出现的,但是“理论”是一种“日用而不自知”的东西。他们是总结者,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将规律抽丝剥茧地总结成几条理论,写到书上,传于后世。

我们不是“先知”,但我们可以向那些先知学习。人家都没觉得总结规矩困难,咱们凭什么觉得“学习,是件麻烦事”?

轻松赚大钱的方法,真的没有。相信我,人类真的找了几千年了。如果说看看“明日涨停牛股”就成了股神,你自己信吗?那不就是“当代点金术”吗。

说会咱自己的事,还记得文章开始提出的就几个问题吗:

学区房降价了,是该卖掉手里的学区房,还是抄底?

VR行业是个游戏周边吗?有没有投资机会?

以后是做互联网零售,还是做线下实体店?

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什么时候是爆发期?

3D打印有没有投资前途?

电子烟板块会不会回归?

下期咱们就按照行为经济学的思考逻辑,通过心理学、社会学来仔细分析一下。

当使用科学思维梳理过之后,无论是日后炒股,还是聊天,你都会“技压群雄”。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就一个字“太爽了”。

正如科幻小说《三体》中,罗辑博士的一句话:真理是简单的,简单到,听完你就会觉得“当初我怎么就没想到”。它就是“过两点只能划一根线”那类明摆着的东西。

感谢阅读

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为经济学金融行业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