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改革开放时,学金融的学生的确赚到了不少钱,且社会地位高。这个观念在老一辈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出现了后来的金融热,不少家长一窝蜂的让孩子去学金融学、经济学。
中国金融类院校有三档。
第一档A+共有3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第二档A有4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
第三档A-有8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也有网友把中国金融类院校分为二个梯队。
第一梯队8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法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
第二梯队7所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南京大学、南开、厦门大学。
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出现一个个造富神话,给报考的学生们带来无尽的遐想,想着有朝一日混入金融业就能够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谈笑间都是亿级的项目,过去金融业能发展这么好是依托特定的经济、时代背景的。
10年前,一个家庭只要和房地产挂上钩,家庭财富都能获得不小的提升,金融业也同样如此,金融资管业紧紧抱住房地产行业的大腿,在房地产行业腾飞的同时也分得一杯羹。
在经历过野蛮式增长和经济增速换挡后,金融业已经不允许在按照过往的模式肆意发展了。过去几年增速是很快,但不健康的爆发也埋了不少雷,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
最近5年来,监管层面已经在积极引导去杠杆排风险,很多过往的金融业务模式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接下来金融行业可能还会有一波清洗,淘汰落后的产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目前,考生报考金融专业需要慎重,行业已经很饱和,毕业后你面临的就业和竞争压力会非常大。因为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渺小的,我们做不到对抗周期,唯有顺从周期找到最佳的发力点,才不会被打击的遍体鳞伤。
考生盲目的跟风导致的是金融专业的假繁荣,家长以为现在还是几十年前,只要一毕业就能去投资公司、银行这些机构,导致了学金融专业难就业的问题近年来开始凸显,其实不然,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等于失业。
金融是一种虚拟的行业,是关于财富的分配而非创造,实业才是财富创造,经济发展的支撑。
一个人脉资源优渥的老板在酒桌上拉来一个项目,养活一个公司的人。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如果毕业生不具备,你在整个金融圈里就只能做一些营销搬砖类的工作,比如银行柜员,保险推销员,证券营业部的投顾。毕竟现在毕业生进入金融圈的银行总部或者省分部,券商基金信托的核心部门,难度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