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注李军现行养老金制度系统问题亟需纠
TUhjnbcbe - 2023/4/22 19:20:00

本文大概字,读完约12分钟

4月26日下午,现行养老金制度系统问题亟需纠偏——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8)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与老龄社会30人论坛联合举办。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李*教授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说明了随着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并且提出了建立全要素贡献的养老金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

主讲实录

今天我们一起在经济学框架内探讨现行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背景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几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阶段。年全球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比全球进入老龄社会的平均时间还要早两年,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年中国65岁周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了11.9%,超出老龄社会基准比重4.9个百分点,离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还差2.1个百分点。年60周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近2.5亿,有专家预测年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或接近5亿,65岁周岁以上人口或达到4亿以上,这个数量非常巨大。

第二个背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影响更为深刻。我是研究经济学的,感觉现在经济学中很多经典理论的适用条件,已经和现实经济相去甚远。比如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假定是人口不是约束条件,即劳动力可以实现永续增长,许多经典的结论就是在此假定下得出的。如果模型前提改为劳动力不是永续增长,结果是怎样的?答案是没有的。直到目前,传统经济学中很多理论或模型在涉及人口或劳动力时都基本设定为无限供给,而没有考虑到人口老龄化下人口结构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经济学理论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和滞后。

第三个背景,人类社会的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正在导致经济社会运行的机制和模式发生重要变化。不能简单的把人口老龄化看作仅是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实际是非常重大的经济问题。然而,关于人口老龄化是不是经济问题,目前国内学界都还有争论,有些人认为人口老龄化还不是经济问题,只不过是一个民生、社会问题。那么在我看来,人口老龄化为什么是经济问题?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对应的是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与人口结构变化对应的是经济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而经济资源配置结构变化,导致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模式都会变。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消费等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为今天的主题不是这些,这里就不细说了。今天重点说养老金制度问题。目前养老金来源主要是靠劳动要素的贡献,即在现实经济中主要基于工资收入,而同经济增长中的其他生产要素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总体上养老金的增长状况与现代经济增长机制基本是脱钩的。现代经济增长机制呈现什么特征呢?表现为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和资本推动,劳动要素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重倾向于下降。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建立一个基于全要素贡献的养老金制度。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01

现行养老金制度的问题

先来看一下现行养老金制度的问题。目前养老金制度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实际都是以现收现付和基金制这两种类型为基础的。现收现付实际是现期劳动力养现期老人的模式,基金制则是自己养自己的模式。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形成了三支柱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和基金制的结合,资金来源都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分别存到不同的账户上,如图示。

现收现付的养老金系统相当于一个“大水池”,所有上缴至该系统的钱都放到这个池子里,因此分不出这个钱到底是谁的钱,就如同是一个养老金的“蓄水池”。图中进入方向的箭头归结到一个点,而出来的箭头由一个点分出,表明老年人得到养老金时已经分不出是谁的钱了,总之是现期劳动力的供款。这种养老金取得与支出的机制,就是现收现付制,是现期劳动力养现期老年人的机制。

基金制则是在养老保障系统中给劳动力设立一个属劳动力个人自己的账户,劳动力按一定的规则向这个账户交款,退休后再按一定的规则支取这个账户中的钱。这样的模式类似于“强制储蓄”,即一个人在作为劳动力时必须要为养老而储蓄,退休后再取出来养老。

问题1:现收现付制在人口老龄化下为什么不可持续?

限于时间限制,下面用非常简化的数学模型说明其机理。

问题2:基金制的风险是什么?

问题3:什么是养老金的人口红利?

这是-年期间中国15-64岁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曲线图。这张图意味着什么呢?图中曲线上升的阶段,表明此期间中国养老金系统是享受人口红利的。因为这个期间中国劳动力的比重不断提高,意味着不用提高缴费率和不用提高收入水平,养老金水平也会往上涨的。

拐点出现在年,即从年之后比重开始往下走,意味着中国养老金系统资金来源紧张问题开始显现。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空账问题,实际上是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养老金制度有紧密的关系。

02

经济增长机制与养老金的关系

经济增长率和生产要素的关系

资本要素、劳动要素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现在理论和实践已经充分表明,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技术和资本要素的推动,劳动要素的作用在下降。由于科学技术把更多的高科技含量附加在资本要素上,比如原来靠很多人挖一个水渠,现在一台机器就可以,这就是资本要素水平提高的效应。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来讲,这种生产要素重要性的变化,将导致要素报酬水平出现变化,即主要是资本要素报酬上升、劳动要素报酬下降,这就是现代经济增长机制的作用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现代经济增长的机制效应将越来越显著。

目前养老金来源都是靠劳动要素贡献的,而没有跟资本、技术因素直接挂钩。因此,在这样经济增长机制下,劳动要素报酬比重下降,也就意味着养老金来源的基础减弱。即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现行养老金制度相结合的结果,就是不断弱化养老金来源基础。

为什么现行制度下养老金增长不能及时直接分享技术和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作为非劳动力无法直接参与国民总收入的初次分配,并且在现行养老金制度下养老金同技术与资本要素报酬是脱钩的、没有直接的关系。虽然老年人参加收入再分配,但是在二次分配中由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至少是难以提升,由此会导致养老金的来源趋于弱化。

03

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

对应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有:

地区生产总值(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注意这是实体经济的核算。

04

劳动要素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数据经验

图1是-年美国劳动者报酬占美国国内总收入(GDI)比重的历史数据图,可见总体上显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升阶段的曲线表明此期间劳动者报酬比重是逐渐提高的,说明劳动要素在生产当中的作用是逐渐提高的,这种情况从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前后,这或表明此几十年的过程中,劳动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处于提高的状态,因而表现为劳动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比重是提高的。年之后发生了变化,即总的趋势转向下降,虽然个别年份出现了波动,但大趋势下降是比较明显的。

美国劳动者报酬比重变化的情况,或许背后反映的是科学技术进步影响的效应,即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要素的稀缺性、重要性,从而表现为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受到深刻影响,也就是劳动者报酬比重明显趋于下降。按此推断,如果以后出现了劳动报酬比重上升情况,这是否可以间接反映为科技进步放缓?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图2是英国的曲线,趋势不如美国那么明显,但大体上可以看到一些趋势情况。比如从年开始英国的劳动者报酬比重开始明显下降,年开始又出现了上升,不过上升幅度比之前明显低一点,总的看是下降的。

德国也同样表现了大致相同的情况,只是发生时间点比前面两个国家要晚。

日本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总体上下降的幅度似不是那么明显,从年52.1%到年50.4%,下降了约1.7个百分点,低的时候是年的49.2%。

中国的数据显示,劳动者报酬比重自年起开始明显下降,从年的53.8%下降到年的39.7%,即下降了14.1个百分点,这个下降幅度是很大的。虽然年之后出现回升,但是同年相比还是有明显的下降。

数据经验总结

数据经验方面总体表明: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下的劳动要素报酬份额下降或难以提高的结论是基本成立的。(美国自年以来,英国自年以来,德国年以来,日本年以来,中国自年以来)

因此,可以有如下的推断:由于现行养老金制度下的养老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劳动要素的贡献,同技术和资本要素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劳动要素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趋于下降意味着养老金来源基础趋于减弱,表明现代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具有不断弱化养老金来源基础的效应。

05

建立全要素贡献的养老金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

核心观点

老龄社会中以现收现付和基金制为基础的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现代经济增长机制或是导致现行养老金制度不可持续的另一重要因素,对此还没有引起广泛的认识。目前养老金来源主要基于单要素(劳动要素)的贡献,这是现行养老来源制度设计的一个系统性缺陷。如何在未来经济增长中防止收入分配中的劳动要素报酬比重下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从长远看,探讨建立全要素贡献的养老金制度是合理、必要的。■

本文来源于“老龄社会30人论坛”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李军现行养老金制度系统问题亟需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