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强大的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这四大政策是罪
TUhjnbcbe - 2023/4/27 19:42:00

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年开始算起,到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结束,只用了短短73年的时间,蒙古人从一个草原区域强国一路飞升成为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强大国家,是当时亚欧大陆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但仅仅过了89年后,元顺帝便仓皇地逃出了大都,这个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了,这就应了《左传》的那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王朝的覆灭,肯定是有其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何况是一个这么庞大的帝国,更是需要好好地分析一番。

第一、民族*策:汉人地位过低

我们都知道,元朝的前身是位于漠北草原的蒙古国,所以当他通过战争牢牢地占据着中原时,就会产生了这么一个严重的困扰,我究竟是草原的可汗,还是中原的皇帝?这种身份的割舍感是所有占据中原的草原民族都具备的一个共同难题,但凡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一难题的,都能够在中原维持较久的统治,这一点清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反之,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难题,在中原的统治必将无法长久,元朝的整个历程就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这一点。对比一些元、清两朝,他们都是来自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但其统治的中心都是位于中原汉族聚居地,如何处理蒙汉或满汉问题,是元清两朝一个国祚不足百年,一个国祚两百多年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于这个难题,主要看以下几点:一是汉化的程度有多深?二是能否信任和重用汉臣?三是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在地位上差距究竟有多大?

首先,先来看看第一点,元朝为了维护自己在漠北的基本盘,所以其汉化的进行十分缓慢,对于中原地区的治理十分的不完善且不合理,保留了大量的不想适配的蒙古旧制。

其次,可能是由于南宋是最后灭亡的原因,元朝的统治者们更加的信任来自中亚的色目人,大量启用他们去当官吏,但他们的管理才能着实有限,很多人根本连最基本的拿笔写字都做不到,有怎么能够期待这么人管理好呢?

史书记载:“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

为什么不用汉臣去管理汉人,这就来源于他们对汉人深深的歧视和偏见,将他们正经上升的途径给堵死了,这样就逼得大量的汉人士大夫们,坚决地站在了反元的这一方。而反观之清朝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将科举制继承和发展得很好,对于像六部这等中枢部门,都有明文规定满、汉官员各自的数量,所以满清才能够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最后,再来谈谈第三点。元朝是一个民族成分极为复杂的国家,但他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统治严重缺乏经验。但凡要统治好多民族国家,就是要竭尽全力地消除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之间的差距。元朝非但没有做出丝毫消除差距的努力,反而赤裸裸地宣布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以及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在地位和权利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别。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元朝的民族*策是极其失败的,他将各民族分成了四等,把人数最多的汉人位于第三和第四。这样离谱的*策无疑是民族矛盾的催化剂,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最终也是慢慢地将元朝给拖垮了。

第二、货币*策:花钱没有节制和规划

元朝统治者在花钱方面总是大手大脚的,毫无节制可言,这样再大的国库也终究会有耗费完的一天。国库里没银子了,那就去发行纸钞,但现代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纸钞发行太多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元朝统治者的做法居然是变更钞法,用旧钞换新钞,元代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居然变更了三次钞法,然而即便做到了这样的程度,元代的财*依旧十分枯竭。

起初,元代纸币的发行是有严格的限制的,但到了权臣阿合马掌权之后,纸币的发行就已经彻底沦落为他个人的聚敛钱财、搜刮财富的手段,而且毫无节制可言,完全是在竭泽而渔。

比如:在年的时候,年产钞量从最初的几十万一路飙升到近两百万,通货膨胀的情况已经不可避免,造成了“物重钞轻,公私俱弊”的手段。所以,元朝的崩溃同这小小的钞币脱离不了干系。

第三、税收*策:税负繁重,人民苦不堪言

对于元朝的税收*策,元朝人自己才最为评价资格,他们说:“割剖民饥,未见如此之甚。”由此见得,元代税负之繁重着实令老百姓苦不堪言。

根据史书记载:“酒课、盐课、税课,比之国初,增之十倍,征需之际,破家荡产,不安其生。”

用一句通俗点的话,来形容就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宋元之际的一个诗人汪元量在《利州》诗,这般描述道:“云栈遥遥马不前,风吹红树带青烟。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岩谷搜罗追猎户,江湖刻剥及渔船。酒边父老犹能说,五十年前好四川。”

这个利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四川广元市,这首诗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这么一个事实,在五十年前由宋朝统治下的四川是那么的富庶,堪称天府之国;而在五十年后,由元朝所统治下的四川,却又是那么的贫瘠落后,这种两相对比之下,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元朝的税收*策是有多么的失败!

元朝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他的疆域包括了之前自己起家的漠北草原,金、西夏等统治的北方,南宋所统治的南方,这几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差异极大,所以元朝对不同的地区所施行的不同税收*策也大不相同。

比如:漠北草原由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所以自然所承担的税负也就轻得多,只需要交点牛羊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连劳役都不用服。而在金、西夏所控制的区域内,由于*河改道,再加上过早被蒙古人攻灭,导致大量的人口最终流亡在外,而且又有大量的人被掠夺成为奴隶,这就导致了这个地区自然也不会是税收的重点关照地区。

至于南宋控制下的南方地区,人口最为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自然承担起最多的税收。正常情况下,在中原地区所施行的无非是丁税和地税这两种税收。但在元朝他还在这两种税收的基础上,进行了夏、秋两收税,当然秋天收成之际的税收是最为主要的。

当时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一些贵族、官僚、地主所占有,失去自耕地的农民基本上都沦为了佃户。所以这些佃农要承受住来自税收和佃户的双重剥削,生活十分的困难。当大量的农民觉得无法承受下去的时候,便自能群起而反元了。

第四、土地*策:兼并严重

元朝是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社会经济文化都全面落后的民族,要他一下子去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多民族国家,确实有点难度,面对广袤的土地也一直都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只是一味地把*府之地变成了牧场。

在元朝还没彻底统一中国的时候,就有蒙古贵族进言称:“汉人无补于国,可司空其国以为牧地。”幸亏耶律楚材积极禁言,最终让窝阔台采用汉法来制汉民。他们将土地占有己有,纵容土地兼并,因此明朝的土地兼并是十分严重的。

元代的统治者虽然认识到百姓安居乐业对于维持他们统治的重要作用,但于此同时游牧民族的习惯依旧无法彻底摒除,为了防止和镇压来自全国各地的起义,必须要保证战马能够稳定供给,所以便在全国各地增设了很多牧场和草场,比如山东一带和两淮地区都有养马场。

史书记载:“今王公贵族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

土地向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保障所在,就这么一点保障还要被元代的统治者们进行无情的剥削和掠夺。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越高度集中,剥削越极端,广大农民也更加的走投无路,纷纷揭竿而起,终结了元朝的统治,可谓咎由自取。

元代的迅速崛起和迅速灭亡,同其在民族、货币、税收、土地四大*策上的失误有莫大的联系,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货币混乱和滥发、税收的繁重和苛刻,土地的兼并与剥削等等,如同四座大山一样压得底下的贫苦农民们苦不堪言,没有活路可走。既如此,他们也就自然揭竿而起了,元朝也就这样被迅速推翻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大的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这四大政策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