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跨考复旦金融专硕成功上岸,考研经验分享
TUhjnbcbe - 2023/5/12 21:25:00

考研正在紧张备战中,不知道各位同学学习的如何?一定要劳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结果。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跨考复旦金融专硕成功上岸,考研经验分享!具体内容如下:


  前言


  考研复试通过,考研终于告一段落。作为22考研最早开始备考的一批人,我在一年半的跨考历程中吃了很多苦头也犯下很多错误,在论坛、知乎中收获了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于是提笔写这篇文章给未来考研的同学启发与参考。


  关于择校以及复旦金融的情况


  划重点:选学校重要重要非常重要!


  别和我一样拍个脑门就选了。当初看到一学长保研去了厦大金融,还有高尔夫球课,找了下有个王亚南学院,最低分才左右,那就考厦大吧!不久厦大拟录取名单出来了,最低分,反手就准备换学校了,期间还换过浙大,中科大,西交,西财等学校,后来又是因为去年本校一位学姐跨考上岸了,让我下决心也去考复旦金专。不过换了N个目标学校后也让我明白了选学校的重要性和选校的技巧。


  有这么几点最需要参考:分数线、报录比、参考书目、地理位置、学校地位、考试科目


  分数线:一般难度,高难度,地狱难度


  但是注意分数线是和题目难度以及地理位置挂钩的。清华前几年有一次专业课的题巨难,而且论述题常常问的东西听也没听过,那年似乎是分数线,不过五道口的难度我愿称之最卷。另外地理位置的影响也很大,陕西的公共课分和上海北京浙江的分不是一个级别,主观题给分差异很大。经济学联考与数三的差异,英一与英二的难度差异也都要考虑。


  报录比:金专20-30的报录比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不用被这个报录比吓到,真正认真备考的同学只能占三分之一吧。


  参考书目:如果刚开始备考的时候选学校摇摆不定,最好选用比较通用教材的学校,比如用罗斯、博迪这种(宏观金融比较无所谓,不过有的学校不考国金),这样就算定了学校后情况有变故也好换。比如我从厦大改考浙大的后,浙大突然把数三换成了,因为浙大用的罗斯博迪的教材,这样如果当初我去换考西财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也为我后来改考复旦后一直不注重指定教材埋下了隐患。


  地理位置: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找实习找工作都会方便很多,比西交浙大都会强很多。


  学校地位:学校的名气大小、//财经类


  考试科目:主要是选还是数三的问题,个人认为自己数学比较有天赋,非数三不考哈哈哈。


  另外也需要了解一些额外信息。


  举个栗子,同一学校可以有不同的院考试难度是不同的,复旦经院和大数据学院、数学学院之间的难度也不同,经院最难,分数线也最高。


  再举个栗子,中科大金专是三年,研一分流,分合肥班和上海班,成绩好的研二就去上海了,不好的就留在合肥了。。


  再再举个栗子,厦大专硕也是三年,而且免学费嗷,不过专硕跟学硕很像,老师比较反对找实习,希望学生好好做科研,如果想找工作尽快打工那就不推荐了。顺便提一嘴,复旦金专学费两年加起来22w,好贵。。。已经在筹学费了。


  那怎么找信息呢?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经验贴了,考研论坛、知乎都是可以找到大量大佬的经验贴的,大家一定要多去看经验贴啊!我选学校时候几乎都是在知乎上查的信息。


  其次就是考研机构,中科大的信息就是这么了解到的


  再者就是
  来看看复旦的情况吧,近几年分数线维持在上下(今年校线,经院院线,因为今年经院招的人突然变少了,从去年的到今年90多人,导致-很多人去抢剩下两个院的调剂名额),把作为考研目标是比较适当的。


  对于我这种跨考的来说最不确定的就说专业课了,但是不得不说复旦专业课阅卷子真的很松啊,谢谢阅卷老师!!(本来对完专业课答案都以为考不上了,给我爹说明年再攒学费吧)问了上岸的同学,大都认为专业课分数比自己的估分高。


  那么公共课分作为目标就不错,*治75+英语85+数学,这样就可以留给专业课较大的缓冲空间。


  关于复旦复试嘛,出了名的不刷人,上百人顶多刷三五个人,和五道口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就是说分数过了线有学上就几乎稳了。


  而且最近几年扩招了不少,报录比维持在20上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复旦不会院校歧视,复试的时候老师也不会知道你是哪个学校的。(就因为这个我没敢报隔壁的上交,我真有点怕他歧视西交出来的我,听说去考的都是top5的学生)


  所以还是非常推荐复旦的啊!!性价比很高。


  关于专业课的备考


  (考研第一天结束的晚上复习专业课的照片)


  划重点:真题非常重要!一定要从真题的出题角度去进行复习规划!!!


  专业课分为五个部分:宏观微观+热点


  宏观金融部分:我们的指定书是胡庆康老师的货币银行学和姜波克老师的国际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的复习目标是这样的:随便给你说一个理论就可以balabala一大堆东西。


  举个例子:如果我问你“货币*策”这四个字,那么如果你能从中央银行的货币*策目标,目标的选择标准,货币*策工具,再到货币*策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影响,再到各个货币*策优缺点,再延申到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到创新型货币*策、金融创新对货币*策的影响……balabala,能够从一个点不停地发散背出来所有的东西,就说明大成了。


  而国金这本书,不得不说姜波克老师编书是真的厉害,整本书就是字字珠玑的感觉。


  国金整本书其实是很有逻辑性的:从国际收支的定义出发,再到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它的调节机制,由于汇率在这个机制里面非常重要,所以又开始讲汇率变化怎么影响国际收支,然后到第三章讲什么又影响汇率。这上面说的都是外部平衡,那么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之间有什么冲突,怎么协调就是第四章的内容(第五章不用看)。最后就是外汇管制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冲突了。


  国金这本书的目标就是给它背下来,而且这本书背下来就够了,不需要多余的资料补充。随便说一个理论,都能背下来,举个栗子:一说“汇率决定的原理”,就能从购买力平价背到资产组合分析法,从模型假设到公式推导到画图到优缺点。


  目标说完了就说方法:刚开始学习宏观的时候是非常推荐从网课开始学起的,自己看啃书去搭框架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且一边看下来啥都没记住很容易让自己没有信心)不过在听课入门以后还是建议不要继续把大部分时间比例放在听网课上面,一定要回归教材和真题,网课作为补充,毕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出题的个性。


  需要补充的几点:


  1.货银可以用易纲的教材作为补充,只需要看书后半部分的货币*策就好,他的模型讲得非常清晰全面,而胡老师的书一些理论知识讲得不透彻。


  2.不必去抱着宏微观经济学去看,没多少对我们考试有用的,而且很花时间。


  3.尽早看真题研究宏观的出题角度,复旦真题有一些理论特喜欢出,也有你可能认为重要的理论考试都不怎么考。


  微观金融部分:


  我们的指定书是朱叶老师的公司金融和刘红忠老师的投资学。


  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宏观金融各家出题都是按照宏观的体系去出题,只是各有各的偏重,比如有的爱考IS-LM模型(复旦很少考),有的爱考货币乘数计算(复旦没考过),有的爱考货币层次划分(比如复旦),但是复习易纲行长的教材也好,复习胡庆康老师教材也好,学到的东西差异不大。


  但!是!微观就完全不一样了。看错书真的代价惨重...


  举一个公司金融的例子:二叉树算法(复旦巨巨巨巨喜欢考)


  从朱叶老师书上学到的二叉树算法和罗斯博迪书上学的二叉树算法步骤是压根不一样的,用罗斯和博迪书上的那个根本不会算我们真题上的二叉树的题。(虽然难度不一定大)


  再举个投资学的例子,刘红忠老师的教材是很有特点的,就像是一个论文集,公式部分看都不怎么看得懂。而复旦考试内容往往就喜欢考这本书上的文字论述。比如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比如锚定效应、魔术心理、后悔心理等等。博迪的投资学里面有嘛?没有。


  别看复旦考纲微观部分好像和各个书的目录挺像的,但是写题的方法是真的不一样,书上面的细节也千差万别。


  另外不仅仅有不能用错书的问题,还有出题风格的问题。


  如果你去对比复旦真题和人大真题的微观部分,你会发现人大的真题非常贴近罗斯博迪的课后题,比如算一个项目中折旧资产卖出价格与账面价值差额来缴税补税,复旦考嘛?没见过。那复旦特喜欢考的公司收购、投资评价(詹森崮切渌?悸穑棵患J瞧渌滩闹氐懵穑坎皇恰


  你要是按着罗斯博迪学上一年,再在考前一个月打开复旦真题一看,会写吗?不会。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就是那个塔玛学了一年多罗斯博迪最后考前发现真题屁也不会啊!要不是我最后狂补一个月教材,加上考试时候运气好,否则早寄了。


  总而言之,教材不要用错,要按着真题的出题思路去学。真题建议四本书基本熟悉后就去研究,去整理哪本书考察更多、每道题考的是书上的哪一块知识,复习重点就有了。我真的学了太多太多考试根本不考的东西了,也浪费了巨额时间。


  那么只看教材不看其他辅导资料吗?不一定,但是不要以其他资料为主,尤其是通用的,一见这种通用教材就要明白,它里面的练习题极有可能不是我们的考试重点,甚至压根不涉及。


  那么微观应该怎么复习呢?首先书的课后题一定是重点中的重重点。


  刘红忠老师的课后题基本就涵盖了考试出这本书的范围了(说基本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统计的,还没发现超出课后题的论述),而真题里面公司金融部分好多好多,都是直接改的朱叶老师课后题的!尤其是收购、MM定理、二叉树这些部分(这些都巨喜欢出题),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投资评价就考过两个博迪书上课后题原题。无论如何,课后题一定要练习得非常熟练,随便抽到题都能写出来就差不多。


  顺便提一句,真题喜欢从朱叶老师书里面抽一些论述部分出一个选择题,往往都是非重点,这需要对教材熟悉,像我考前才开始看教材的理所当然没写出来。。


  然后就是金融热点部分,这个并不难,大家最后都会背。复旦考察的大多也是重点
  除了最后一个月背诵金融热点资料与听热点课程,平时也可以从武老师课上或者
  北大国发院、财经连环画、华尔街见闻、陆家嘴传媒、清华金融评论、三折人生、上海证券报、泽平宏观、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金点睛。


  最后整理一下看过的书吧:


  教材类:曼昆宏观经济学、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陈钊微观经济学、曼昆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达货币银行学、易纲货币银行学、胡青康货币银行学、姜波克货币银行学、张亦春金融市场学、博迪投资学与其习题集、刘红忠投资学、罗斯公司理财与其习题集、朱叶公司金融


  非教材类:各种讲义、资料、辅导书(不推荐,适用性太差)、课外书(贾根良国内大循环、大衰退时代、郎咸平的某些书等等)


  关于公共课的备考


  数学


  数学对我来说一直是我的强项,从高考到考研。对数学有信心也是我敢去报复旦的原因之一。


  但是数学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有自己的上限的,我见过很多研友,包括本校的,他们学数学比我认真刻苦,比我花时间花得多,但是数学对他们来说始终难以提升上去。这不像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只要努力就可以有好的结果,所以一定对自己的上限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啊


  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咳咳):考研就用考研数学的书!别翻自己学校的数学教材然后写课后题!考研重点和大一的高数教材的重点一定是有偏差的。


  数学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写题和总结,网课在中后期学习中是最不重要的!网课的作用是引导自己了解知识点,所有的强化、提升,都需要自己去写题和总结。


  写套卷那段时间差不多每天早上九点到图书馆,每天一张套卷,十一点吃完饭后回来解决剩下的一两道大题,再对答案,差不多就到下午一两点了。


  我是把真题放在考前一个多月写的,这时候模拟卷已经写过很多了,模拟卷分数基本能控制在分以上,写了七八套真题几乎都是全对。


  不过在考场上和写模拟题是不同感觉的,尤其是近几年出题人会可以塞几道复杂、非常规的题,很考验考场上心态的。数学近几年变难了不少,大家务必多注重数学的练习。


  我扣掉的6分有1分是大题过程分,另外五分是一个填空计算失误(算成了x2+2x+4=(x+2)2,造孽啊!)


  英语


  英语分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二明显简单很多的,是专门给经管类考试准备的。


  我的英语底子还是不差的,四级分六级最高分。


  考研英语二85分,里面1分是选择题扣分(错了两个完型),其他14分都是后面的主观题扣分。


  常言道“得选择者得天下”,英语选择也是最需要花力气准备的,主观题容易搞。其中选择题里面阅读是最需要花力气的。


  阅读想要高分,除了词汇和阅读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出题人逻辑的把握。只要你足够熟悉出题人逻辑,写题的时候你就绝不会模棱两可,除非有没注意到的细节!考研阅读的逻辑性是非常非常非常强的!拿个阅读满分并不难。


  那么无论是英一还是英二,都推荐写英一阅读真题,而且写三遍甚至三遍以上(年以后),写到炉火纯青(我把英语一写了不到三遍)。写题的时候


  别去写模拟题,别去看外刊!就杠着真题写。


  因为模拟题里面的出题逻辑,尤其是干扰选项的设置是和真题有较大差别的,而分析错误选项本身就是写英语阅读很重要的步骤。外刊的话嘛,我在拼多多买了经济学人精读,买了华盛顿邮报pdf版啥的,后来也没看哈哈。看外刊是很花时间不讨好的,看不懂烦心又对做题没帮助。另外也不推荐各种语法课,词汇课,同样对做题和阅读没啥帮助。


  一般来说,阅读写懂了之后,完形也就不在话下了。新题型是真的简单,不练也没关系。


  至于后面的主观题,第一个是翻译,另一个大头就是作文了,很多人都不擅长。


  但是考研英语作文就如同八股文,只要下对功夫想拿高分也不难的。英二的大作文套模板是非常好套的。


  一般来说会有这么几种主流的准备英语作文的方式:


  提升英语能力,不断积累,读外刊,读美文等等。时间投入太大,并且很难有效果,不推荐。


  背英语作文模板,有老师说背下三十个作文,考场上自然下笔如神。但是吧...我高中文言文都背不过,高考十分的默写我拿了四分(真的),还背三十个英语作文?就算能背过,花费的时间也是大量的,不明智。(但也不乏身边有背作文押中题的)


  自己总结模板,推荐!因为考研作文像是自己DIY电脑,无论玩什么游戏你的电脑壳都可以用一样的,玩3A大作还是只玩个LOL,内部配置更换一下就行了。作文的第一段分析图表数据永远可以用同一句话Thexxgraphoffersusawindowinto……,第二段分析原因(一般写2-3个原因)也可以永远同一句话:Factorsatplayabound,至于原因(内部配置),有限的几个主流原因总是可以囊括,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社交需求、科技发达、生活压力balabala,再来看往年作文主题:21年居民锻炼,20年手机阅读目的,19年本科生毕业去向,18年选餐厅的因素,至少两三个原因都能套进去。比如19年这个吧,经济发展了要求更牛的人才,所以研究生多了。人均收入高了,不急着挣钱,所以研究生多了;研究生认识新朋友,社交需求,所以研究生多了;科技发达提供了更多研究型岗位,所以研究生多了;生活压力让年轻人追求更高的学历,所以......反正每个都能套好吧。


  这里提一嘴,考研作文评分最看重的不是行文逻辑,语法对错,而是语言。也就是句式多样化、单词短语高级化是提升分数的有力手段。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就是选一个绚丽的电脑外壳(那些每篇作文都可以用的套话),再好好准备各种配置(积累描述数据的短语、描述上述原因的句子短语等),每次积累到更高级的再替换掉之前的,每次作文都可以下笔如神了。


  推荐英语作文文章


  最后需要做的的就是背单词了。背单词像是撒在地底下的种子,你不停地浇水,不停地浇水,一直都看不到它有任何动静,但是我们要相信它一定在不断成长,直到我们看到它发芽的一刻。


  背单词一遍又一遍,忘掉才是常态,我们只需要不停重复就好。


  我在考研期间每天背单词时间在50-60分钟,因为每天午饭后和晚饭后会感觉脑子转不动,回图书馆后就定时25分钟背单词,毕竟背单词很容易进入状态而且不费脑子。


  其他部分


  关于睡觉


  建议能睡就睡~


  总结的一个学习公式:


  考研成绩=运气*(时间*效率)^方向


  真实情况:一天玩游戏到半夜两点,内心自责,一定要早起学习,闹钟定到早晨七点。第二天早早爬起来去图书馆发现数学根本学不进去,扣扣指甲玩玩手机,早上没了。中午困了,大睡一觉,下午醒来发现三点了,继续浑浑噩噩看数学。一天下来发现好像啥也没学。


  不好好睡觉不仅降低学习效率,就连学习时间也难以保证,还降低自控力,除了缓和自责感毫无用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长期缺觉还能精神抖擞的,那就当我没说。


  建议无论摆烂到几点,好好睡觉,不搞自我感动。


  关于娱乐


  我每天的娱乐就是天天晚上八九点去健身房练上四十分钟,忘掉所有东西专注举铁。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休息方式,持续时间短,不上瘾而且消除疲惫。玩游戏就算了,大多数人一玩游戏就很长时间,很容易开摆。


  关于学习时间


  从早上九点到十一点(差不多一张数学卷子),吃完饭十一点半到下午五点(有时背完单词午休一小时)然后吃晚饭,再从六点到晚上九点去健身,十点到十一点多图书馆闭馆,大概十一到十二小时,不过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有时候状态差也会学八小时。不过每天回寝后就开始摆烂了哈哈。


  关于考研期间的干扰


  大多数干扰因素,除了因为在职考研这种,都不会对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心在考研,不怕困难~图书馆门口演唱会,那就边听音乐好了;上课老师不准写题,那就戴蓝牙耳机听网课好了;需要放假回家或者暑期实习,那就长途车上听歌网课好了;图书馆关门了,那就校外花钱找个自习室办卡好了。


  其他要强调的


  务必多去看经验贴,而且隔一段时间就去回头去看经验贴,因为复习方向很容易跑偏,经验贴固然不能全信,不能直接复制,也不能轻信一家之言,但是对复习效率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希望大家不要丢弃和朋友家人们的社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在考研中也是很重要的,考研信息的传递,心里压力的缓解,甚至考研期间的快乐都离不开朋友与家人。


  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考研搬出校外住了,很孤独那段时间,很幸运有俩好兄弟天天陪着我。


  他俩一个考上了清华车辆,一个申请到了华盛顿大学直博全奖。后来我把我的房子转租给考清华的哥们了,所以那间房子以后就叫考研成功房吧哈哈。


  复试


  如果能通过初试,那么恭喜你,只要复试不乱来就很容易被录取了。


  先介绍一下复试的流程:一般会在三月下旬进行复试(今年在3月27日复试),从初试成绩出来到复试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期间除了需要准备复试外还需要
  然后关于复试的考试内容:


  复试相当于初始的论述部分+热点+宏微观经济学(复旦的教材),但是实际上比初试的内容广泛得多。


  首先必须要准备好最基础的英文问题:自我介绍(这个中英文都要背)为什么转专业?为什么来上海?为什么选择复旦?未来的职业规划?你最感兴趣的金融理论?


  一般英文问题都会比较简单,大都是我们能准备到的。在中文问题上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给大家放上我遇到的问题:


  我知道香港在人民币国家化中的作用吗?不知道。我知道欧债危机就希腊干嘛不?也不知道。我知道李斯特主义吗?同样不知道(我早给忘了)。


  这些问题时我们准备复试压根准备不到的,能做到的就是临场应变、不慌乱、讲礼貌、不打结巴。


  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生老师不太会问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但是还是建议各位去学宏微观中的重点知识点,自己啃书太花时间而且抓不住重点,听定向课程为上。


  如果不是转专业的考试,那么有可能问你关于你以前的实习经历和毕设的事情,要重点温习。


  复试一个比较好的技巧就是在自己的自我介绍或者回答里面去挖坑让老师问,自己准备好自己挖的坑。比如我对XX比较感兴趣等等。


  比如我在自我介绍中会说我对新能源车比较感兴趣,那么就会去做好新能源车的行研,产业链、产业发展、企业业务、推荐个股等等。(虽然最后老师没问我)


  复试结束后两三天就可以收到自己的复试通过通知,似乎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了。


  写在最后


  (我的小出租屋里放了一个白板,上面会写提醒自己的话或者日程等等)


  考研占据了我青春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曾因为独自住在出租屋而孤独抑郁,曾让我放下热爱的健身,也放弃了谈恋爱的打算,但它带我回到了三年前备战高考那段热血又纯粹的岁月,让我认识了很多可爱的朋友们,最喜欢夏天每天在图书馆看西交的晚霞。


  每个人每天坐回图书馆同一个位置,虽然不知道坐在身边的同学们的名字,只是有时候会因为多瞥一眼知道了他们要考的专业,但是每天走回我的座位看到熟悉的面孔不由得因为彼此的陪伴而感到幸福。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考复旦金融专硕成功上岸,考研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