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看半佛老师的文章还是在知乎查询银行管培生的问题,半佛的回答算是较为全面和理性。这次他发布的关于金融专业就业的视频大体还是这个思路,颇有种“劝人学金融天打雷劈”的感觉。实际上很多人(知乎)都喜欢劝机械、化学等专业转行从事金融。确实,金融行业一直都缺人但那都是偏向于基础销售的岗位,真正的有发展潜力的金融职位是比较有限的。
金融学有性价比可言吗?
或许这个发展潜力是比较主观和抽象的,那么用性价比可能更合适一点。先以金融学为例子,金融的收分相较于其他专业都是偏高的,具体可以参考几个财经类院系金融专业的分数和其他专业分数的差异。也就是说,金融专业的价格是不便宜的,那么这个价格能换来怎么样的回报呢?
现在再给一个假设,那就是你的学校在金融机构很多的地区比如那几个一线城市或者至少是杭州、天津等准一线城市。券商、投行、咨询这些机构招的人是很少的,而且是呈现出一个逐年减少的状态,这一部分是因为从业者过剩(转行来的很多),另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资源固化问题严重(没有产生很多新职位)。真正能进入这些机构的,恐怖不到金融专业的百分之5。此外一些投融资、商业分析或者战略分析岗位也会需要一部分金融学的学生,但是面临的竞争也是不小的,因为这个岗位同样很少。
而吸收金融学生最多实际上是银行,保险以及各种业务分析和运营岗位(万金油)。这些岗位不好吗?那就要看跟谁比较了,从平均角度而言,这些岗位还算是不错了。但你别忘记了,你进入金融专业是花费了高昂代价的,一个财经类的金融专业分数不说能上华科、电科的计算机,一个普通的计算机肯定是问题不大的。
如果你读了这样的金融专业却没有进入那些耀眼的基金、券商、投行,而是去了一个一般的银行(管培生也强不了太多)是很亏的。你要是读计算机很大可能性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或许你认为我可以努力啊,考各种CFA、CPA总能进入理想的机构,这个也确实不假。甚至你根本不需要全部考过,你只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实习经历就可以进入这样的机构。但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一个财经金融学的班级(研究生)中有一半学生去银行等机构是很正常的事情,能去券商之类的大概也就20%左右。而如果你不是财经,甚至只是双非,那么能去理想金融机构的概率就更低了。金融行业需要什么,真的需要学历吗?除了部分高端核心岗位以外,实际上高学历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疫情期间曾经有一个笑话,当疫情让券商招不到实习生的时候,券商不得不降低招聘标准,他们这才发现其实学生和一本用起来差异也不大。虽然这个笑话有点夸张,但是金融行业要求高学历不完全是因为需要多高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而是真的必须先卡掉一部分人才能进行筛选,不然hr的压力会非常大。毕竟在外界眼中,金融就是光鲜亮丽收入颇丰,一堆人挤破头来。(现在IT也有这个趋势,但是IT需求还是很旺盛)
还记得我前面的假设吗,你的学校必须在一个发达地区,或者你愿意花费巨资去发达地区实习。要知道金融机构越是高端的越看重你的实习经历。而中西部很多省份缺少金融机构,最多只有点私募和基金。你要想获得一份不错的实习,那么你必须去沿海,而且金融机构实习工资低到发指,你百分百需要贴钱实习而且大概率要干半年以上。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低的门槛,而且如果你的学校还不咋好可能连没有工资的实习都难找(券商实习没工资不稀奇)。所以不发达地区的院校在实习上是非常劣势的,你需要很早就规划自己的实习计划才有可能在毕业进入一家理想的进入机构。
所以你可以看到,你想进入金融行业成本很高。高考分数肯定要高,学校位置和名气也要挑,实习也需要早做准备,研究生大概率也是必须的。当然如半佛老师所言,如果你本人自带资源就当我没说,二本本科生进投行、券商也不算少见。
那么你会说,既然顶尖机构这么难,我还是去银行或者做其他工作好了。但你会发现,这些工作不仅收入不如顶尖机构而且发展前景也不大。什么是发展前景,一是工作的专业程度,是不是随便找个外行都可以替代(不会被外行抢饭碗)。二是工作的投资回报率,是不是投入时间越多越有价值,甚至能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不会被年轻人抢饭碗)。
医生就是很典型的,专业化程度极高(外行谁敢上),经验的积累对于职业成长帮助很大(除非老到握不住手术刀了)。而程序员虽然专业度也很高,但经验积累较慢,很多人35了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淘汰。而销售则是没有专业度,但如果有长期积累(客户资源和技巧)那么也是非常抢手,不过这种积累在个体间差异巨大。
其他经济专业更是水深火热
那么现在把金融去掉,扩大到整个经济学领域。除了会计、税务、保险等专业度很高的以外,大部分经济学都是偏向于理论的实用价值接近于0,金融在这里面已经算很好的了至少一些模型还是有实际价值的。
*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这些专业的实际意义是非常不明确的,大部分课程内容和科研方向的实践价值都很低,换句话说就是对于你找工作的帮助不会很大(当然你说对于逻辑思维有锻炼倒也对)。
以*治经济学为例子,你学习的专业课大部分都是宏观内容,比如发展经济学,资本论这些。且不论一个普通学生能否掌握这些宏观的经济学知识,就算是你能够完美把握这些东西,但这些知识对于你找工作的意义何在?你需要跟HR探讨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还是讨论刘易斯拐点?
这个专业的对口岗位恐怕只有一些宏观经济研究职位(研究所或券商)或者是公务员、*治经济学教员。但这些岗位普遍对于学历要求很高,一流高校最好还得是博士,而且就算如此*治经济学对比其他理论经济学也没有什么优势。而*治经济学据我所知在很多高校招生都是有招生的,而这批学生除了读博深造或者考公以外只有考证这条路比较现实。因为你学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找不到对口的单位,那为了展现你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证书(互联网这种不要求专业的除外)。
而就算是考证,一个拥有CPA的*治经济学学生和一个拥有CPA的法学生或者会计学学生相比又有什么优势可言?*治经济学的内容真正要用到实际工作中那是极少数岗位才能干到的事情,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学生很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这些内容了。
而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偏理论的经济学中都是广泛存在的,不像是法学里面民商法、刑法、婚姻法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实践价值。经济学虽然分类更加广泛和复杂,但大部分内容都只有理论意义,学生大多数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他们的就业压力显然也是明显大于金融专业,而就连金融专业都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当下这批学生又该如何是好?
我不是在批评高等教育,只是经济学和金融这样的专业招生规模真的远远超过了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资源过剩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本。什么炒房兴邦,金融兴国只是说说而已。一个vc要炒概念嘛也需要一个可以落地的噱头才行啊,一股脑都去搞金融搞互联网对于个人而言很冒险(自信是好事),对于国家整体经济而言也不是一个好事。
总之一句话,要是有人叫你推荐高考专业千万要慎推金融(富二代当我没说)。孩子要是真想学金融知识其实自学都可以,或者像是法律、财会、统计、计算机(搞量化)这些比较沾边的专业也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