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开校长涉嫌论文造假一查到底才能挽回科研
TUhjnbcbe - 2023/6/13 21:11:00
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http://m.39.net/pf/a_4501962.html

吴晨/文美国微生物学家ElisabethBik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上质疑,由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领衔为通讯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的50篇论文中存在图片造假,再度引发舆论对中国学术研究生态的极大担忧。需要指出的是,Bik并没有直接指出这些论文涉嫌造假。但是,如果研究人员对实验图片进行计算机修改(PS),就有理由怀疑这是为了操纵研究的结论而作弊,这种做法和捏造研究数据如出一辙,都违背了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如果被证实,将是中国科研的极大耻辱。

在没有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调查得出结果之前,不应该对这一事件急于下结论。但是,迅速彻底调查这一事件,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独立审核和重复试验,是涤清中国学术生态的关键。由于曹院士的资深地位,这一调查更为重要。

有公信力的调查第三方,可以由中国工程院公开筛选的独立科研人员组成,他们需要尽快对每一篇涉嫌图片造假的论文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存在图片被PS的痕迹,或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诚实的错误”,即把同一图片采用了两次。如果调查发现的确存在图片被PS的行为,第三方调查团队应该立即公布结果,并在中国工程院的主持下对曹院士进行公开质询,给他一个解释为什么这么做的机会。如果发现大量“诚实的错误”,也有必要对曹院士的失职或者失察公开批评,确保类似的“低级错误”不再发生。

与此同时,对所有被质疑的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都需要由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复制实验,并公布复制实验结果。这样做可以判断曹院士及他率领过的团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区分涉嫌图片造假是存在失察或者流程上的疏忽,还是主观有意修正实验记录,以支持不实研究结论的作弊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曹院士的研究领域是免疫学,一些涉嫌造假论文发表在诸如《临床癌症研究》这样的医疗专业类学术期刊,如果论文结论存在错漏,可能在临床治疗中给病人带来风险,因此尤需慎重。如果一些结论已经在临床应用,需要立刻叫停,伺复制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这一事件再次对我们的科研机制敲响了警钟。两年前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一次性撤回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已经暴露出很多科研人员钻科研期刊匿名评审制度中的空子,结成小团体在评审环节彼此行方便,从而演化成大规模同行评议造假的问题。如果这次图片造假被证实有主观故意成分,则非常有必要对中国的科研文化进行深刻反思。

如果要挖掘科研造假的根源,就不能忽略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与职称挂钩所造成的“利益驱动”。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应该是帮科研人员奠定事业的基石,而非骗取科研经费或者谋取科研名利场进身之阶的垫脚石。在这一点上,我们应看到与国外同行的巨大差距。论文中引用的实验图片可能涉嫌造假只是一个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则是扭曲的激励机制以及造假的违规成本过低。

因为涉嫌图片造假的论文时间跨度长,参与人数多——很多研究是团队行为——在前两项第三方调查结束之后,需要对的确发生图片PS,以及复制实验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的论文的参与者一查到底,将参与者因为发布论文可能带来的学术晋升及奖励经费一并调查。

只有这么做,才能些许换回科研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诚信。(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开校长涉嫌论文造假一查到底才能挽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