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悝百代变法始祖,天不生我李悝,变法
TUhjnbcbe - 2023/6/15 21:31:00

在魏文侯称霸的道路上,离不开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等人的战略指导;也离不开西门豹、乐羊、翟璜、魏成子、吴起等封疆大吏的*治或*事能力。

但是在群星闪耀的魏国*坛,众多人才仿佛是为了衬托李悝(kuī)而存在;他仿佛夏夜里那一轮高悬的明月,照耀万古。

以后吴起、商鞅等变法改革莫不以此为蓝本,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更是提出法、术、势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

李悝变法可以说是中国百代变法之始祖。可以说”。

这要从李悝担任魏国上地郡郡守开始说起。

当时,上地郡与秦国相邻,两国经常发生冲突。为了应对战争需要,李悝便颁布“习射令”;下令用射箭来裁断似是而非的案件,“令之射的(音de,即靶子),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为了能在官司中获胜,上地的百姓日夜苦练射箭,个个都成了箭术高手,一时间射箭成为了上地最为风靡的活动在。之后对秦国的战争中,上地的*队更是将秦国的*队射得人仰马翻,从而大败秦*。

李悝带着在上地郡的治理经验,被翟璜推荐给魏文侯,魏文侯打发他到新占领中山国担任相国,果然李悝也不负所托,将中山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带着在地方上的治理经验,开始掀起在魏国的变法。

1、经济农业方面: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dí)”的*策,即重农主义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主要策略为:国家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国家在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取有余以补不足,以防谷物甚贵而扰民,或甚贱而伤农。

2、*治*事方面:“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即废除旧贵族的世卿世禄,量才选能,建立新的官僚体系。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挑战,主要以才能和战功重新分配*治地位,而不是以血脉和宗法制度来维系世卿世禄。

3、法律方面:考察各国的成文法,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步成文法典《法经》,用来巩固君主和法律权威,即“民一于君,事断于法”。

同时也是为了变法措施的贯彻和思想的统一,用成文制度培育起新型的战功阶级与守旧的贵族进行抗衡。

变法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涉及多方面内容和利益纠纷,稍有不慎便祸在眼前。历朝历代的变法者,很少能善终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商鞅的“五马分尸”了;但李悝是一个例外。

芦苇君论史

1、建立一致结果预期,正向反馈并引导行为

李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认为人都是“好利恶害”的,这和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不谋而合,即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

而且由于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就可以用利益加以引导。著名经济学家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中就有“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一说法。

最好的激励莫过于切身利益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古代的断狱是解决百姓利益纠纷的渠道,射中靶子就能赢得官司。事关百姓切实利益,李悝以此入手,刚好抓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虽然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这种激励行为就不会得到一贯的坚持和遵守,再好的*策也会胎死腹中。

李悝先是通过诉讼利益培养起百姓射中靶子能赢得官司的一致行动预期,再不断强化它,打败了入侵的秦*,正是深谙此中道理。

2、底线思维——活下去才有盼头

“民以食为天”,治国之道,首在安民。

李悝从民生问题入手,考察百姓丰收和灾年的收入花销,编制了相应的预算;为了不使谷物价格波动过分损害老百姓利益,提出平籴(dí)法。

即丰年按市场价收购粮食,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出售储备的粮食,防止商人抬价伤民。

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只有活下去,才有盼头;对一个国家而言,只有足够的人口,*权才能稳定和发展,这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老百姓有饭吃是不够的,还要让他有盼头。什么才是真正的盼头?莫过于功名利禄,即爵封和财产。

周朝曾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有爵封、财产和祭祀的继承权。

大概而言就是血统论,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到了东周时,礼崩乐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老周家这一套礼乐制度早已不适用。

百姓渴望正常的阶层流动,李悝废除世卿世禄制,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观点,正是回应民众的需要。

普通人可以通过才能和战勋实现阶层跨越,并重新划分利益蛋糕,由此造就一批新型的官僚阶层。

通过变法造就的新型官僚是变法的利益共同体,反过来又推动变法的进一步的展开,成为变法最强有力的实施者和推动者。

3、开创常态化、制度化变法环境

这有两方面的内容,在野要维护社会秩序和百姓的财产所有权;在朝则要维护主君和法令的权威,并且需要国家机器通过立法来维护新兴的变法利益共同体。

《法经》的撰写因运而生。古代把杀人等破坏社会秩序方面的犯罪称为“盗”,把偷窃财物等侵犯财产犯罪称之为“贼”,所谓“王者之*,莫急于盗贼”,重点打击各种犯罪,保障百姓和社会的各项合法权益。

李悝由封疆大吏入朝为相,魏文侯把他推到台面上,他的背后只有魏文侯,没有其他力量的支持,因而需要通过加强君主权威来保障变法施展。

而且变法动了旧贵族的权益,你断了别人的财路,别人就要断你的生路。加强主君和法令的权威,不仅有力推动变法的开展,新兴的变法利益共同体,而且对李悝本人也是一种保护。

4、控制变法节奏——先试点,后推广,凝聚各阶层合力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之前担任上地郡守和中山国相先行试点经验也给了李悝不少启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相信魏文侯也是看到上地和中山的治理的效果,有了上郡先行变法的效果在前,才敢掀起全国变法序幕。

李悝自身丰富的基层和地方治理经验,同时身在变法风暴中心,更能体会各阶层合力,改革变法势不可挡。

他知晓国情,知道广大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老百姓要活下去;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有出路,要向上跨越阶级的藩篱。

他知道新兴地主和战功阶级的野心,他们想打破旧贵族一家独大的局面,想要更多。

他了解国君的想法,君主要国家长治久安,要富国强兵。

于是,李悝他站出来了,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在魏国和其他各国产生剧烈效果,吴起、商鞅、韩非等人莫不受其影响,在古代中国*治史上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

总的来说,李悝以发展国力,称霸图强为主题,以保障民生为切入点,以发展经济、鼓励*功,改革官僚队伍来实现阶层流动;串联起民众、官僚和君主三个阶层,厘清复杂的利益纠纷,实现强大的*治合力;加上自身的才干和策略,使变法得以顺利开展,魏国一跃成为战国第一雄。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悝百代变法始祖,天不生我李悝,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