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中有哪些不可逆的知识呢?是一旦学会,再也回不到没学之前的状态。我感觉挺多的,下面就一一列举一下。
第1个就是经济学。改变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变世界观是经济学的强项,而且世界观一旦变了,再想变回去基本不可能。
都有哪些世界观变不回去呢?首先是钱,之前对钱没有深入的思考,就觉得那是一种资源,有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内心深处又有一种仇富的心态,觉得富人都是为富不仁的,都是资本家。
但现在对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钱是让人更多选择的机会。经济学是对不同选择,研究和分析的学问,它判断哪些选择更容易在商业社会存活,更容易赚到钱。
经济学认为,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因为它发挥市场机制,协调,鼓励人们分工合作,创造更大的财富。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好东西人人都想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无穷的。那就要选择,也就是歧视,要思考的不是有没有歧视,而是如何歧视,理性思考去歧视那些人。
说到选择,猛然想起,有人曾讲过的一个原理。那些家暴的人,原以为是情绪系统决定的,情绪上头了,选择动手打人。
但更可能的,并不是情绪系统决定的,而是决策系统决定的。是他思考衡量过后理性的决定去打人。这对他来说,简单粗暴,直接有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凡是歧视,凡是选择,必定是有代价的。歧视的代价越高,人们越会选择去避免不必要的歧视。
就像古代人们歧视女人,说头发长见识短,但现在没有谁敢公然的歧视女性,可能这背后是成本的考虑,一旦出现歧视,会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成本。
需要为歧视支付代价,所以就理性的决定为避免支付代价,选择不歧视,而更多的要求约束男性,要遵守男德,不能去做流氓。
其实我觉得,歧视是人带着自己原本经验的快捷方式,像以前温州商行,会更多的更倾向于借钱给自己的同乡,而不是陌生人。以往的经验,固有的思维,让他们认为这样更容易收回成本。
实际上,这种直觉和经验经过数次的验证也是没有错的,尤其在法律不健全的社会,或作为外乡人,去其他地方打拼的人。
做决策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到货币成本,还要考虑到其他成本。曾经有人问过一个问题,说他在一线城市,目前有一份工作,他想跳槽到下一份这个工作,增加10%的收入,合同两年的时间。
增加10%的收入,但他要多加班,在工作中倾注更多的心力,他原计划是如果没跳槽,他可能会在那阶段读一个硕士学位,再做一些其他的安排。
不知道两年时间,一个硕士学位和收入增加的10%,哪一个更重要?但我觉得时间和钱都是资源,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算成本的一部分。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指导未来的决策,应该盯住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每重复做一件事情的边际,付出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而不去考虑已经投入的。
代入一个例子,比如日常的写作,需要考虑的不是已经投入的那些时间、资源和作品。而要考虑,接下来每一天每一次的写作,需要支付的成本,投入的时间,心力,和它可能带来的资源和收入。
需要考虑的是,每次接下来每次,而不是曾经作品的好坏,别人的好评和差评,呈现的数据。接下来做什么,一定是基于接下来投入和产出的考虑,而不是以往的投入,不要被沉没成本所绑架。
当然有时,也会故意寻求沉默成本的绑架。比如开业之前,先打造一个金字招牌。有了这些金子,投入的钱,那就需要用更长时间更诚信的经营,才能换回曾经的投入。
只有能带来收入的东西才叫资产,资产带来的收入叫租。写到这,其实在未来,要寻找创造资产,创造别人能给我租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出卖时间。
什么东西别人会给我租,是资产呢?首先房子跟地肯定是。因为一直有租金的概念,而且这是一种免费的睡后收入,不管我在做什么,该给的租金都是需要给的。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不是一方伤害另一方,而是对稀缺的资源的争夺。从这个角度再去理解日常的争执,好像一切没那么难理解了。
比如打架伤人事件,是两个人对某一个人身体伤害权的争夺。如果从资源争夺的角度重新审视,很多事情好像又有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互相伤害的事件中,是以避免伤害的成本更低,谁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物管资源最开始的产权是谁的?最后一定会留在利用率最大化的人手里。
我突然想到了《绝命*师》,化学老师对贩*分子说的那些话。你们最努力也只能满足提纯到70%,我可以提纯到99.1%。纯度越高,消费者愿意付出的钱就越多。
总结:1.复盘一下,那些不可逆的知识。
2.改变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变世界观是经济学的强项。
3.把纷争看作对稀缺资源的争夺。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