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技术是看家的本领,是否拥有技术甚至可以上升到存与亡的高度。合资汽车企业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技术?技术深度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带着这些问题,不久前,笔者随寻基之旅——一汽-大众技术采访活动,走访了该公司技术开发部。笔者有机会多次走访这个核心部门,但这一次印象格外深刻,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令人兴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今天的一汽-大众已经具备或者说接近具备整车研发实力!这不仅对一汽-大众,对整个汽车产业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手巧不如家什妙
说到汽车企业的研发,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各种设备、设施,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硬件。一汽-大众成立初期,许多试验、验证要拿到德国大众总部去做,既花费一笔昂贵的费用,更要命的是需要时间。今天,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时。
据了解,目前技术开发部拥有各种实验设备超过台套,覆盖了整车研发的全部过程,从前期调研一直到最后SOP整个过程所有的需求全部覆盖。当然,这里边多少还是有一些“遗漏”,比如风洞等投资比较大、使用率又不太高的设备,他们和上汽联合使用。智能网联试验场,新的灯光隧道,包括新能源试验中心,这些也没有实现完全覆盖,但是在新的研发中心里全都规划了,这个研发中心已经奠基并正式开建了。
在一汽-大众技术开发的家什妙里,农安整车试验场堪称之最,第一期年8月16日投入使用,第二期年底之前建设完成,明年3月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规划第三期。实验室里模拟的所有路段都会在第三期体现。
硬件实际上是所有软件的载体。一汽-大众的人说:“我们以前经常讲的一个说法,就是你家开火做饭可以借点这个借点那个,但是碗筷不能借吧。”
实践不断地实践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法则,叫走廊原理,用在研发方面大致的意思:直接参与就能看到机会,一旦有过了研发的经验,那么在这条道路的“走廊”里各种机遇和门路都将变得清晰可见。这正如一汽-大众技术总监李丹所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怎么能成为铁*。”实践在汽车研发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而一汽-大众的研发之路正是从实践不断地实践中走过来的。这个“走廊”道路坎坷但越走越宽。
早先,有媒体报道一汽-大众有几位“特殊人物”,他们来自质保体系,用鼻子和耳朵寻找常人难以察觉的异味或声响。这次采访,笔者还接触到了“神奇眼睛”。技术开发部背光试验室成功开发出了显示屏白色背景灯,并获得专利,这项技术得到了大众公司的推广,是属于技术输出的一个项目。研发者的工作环境是漆黑的暗室,工作的目的是找到用户最舒适的背光,他们的眼睛需要保持敏锐,连续工作时常熬得红红的……
“一千个件里挑最差的一个件,一千位用户里模拟最“滥用”的一位用户,用这种方式来做试验。”而在台架试验室,一位研发人员则这样来描述。
这些年,一汽-大众自主研发不断实践也不断进步,不断出成果,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据其介绍:“速腾下一代我们要自己做,包括车身的定义,内饰、外饰、总控、底盘等等,VS5和VA3有原型车,但是到中国以后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全都改变了,也都是我们本地化开发的。探岳SOP上国六车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工作……”
多年以来,一汽-大众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以技术开发部耐久科为例,去年整车道路试验万公里,今年要达到万公里以上。用他们自已的说法:“坐地日行8万里。”
据了解,下一步一汽-大众技术开发有一揽子工作要做,基于保密因素,在这里笔者不能一一列举,肯定要有一款BSMV,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呢?就是B级的SUV+MPV,一种组合型,管它叫新物种。为什么做这个组合呢?为了鱼和熊掌可兼得,属于中国消费者特殊需要的一款车。为消费者量身定做!
拔掉所有的白旗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就全价值链开发,技术开发部梳理出多项缺失的能力项,用全部的能力项项去除,大约百分之十几的比例。他们将缺失的能力项定义为白旗,为何这么叫?就是为了拔掉它!最终让缺失项全部消失。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很多时候一直在追赶。一汽-大众技术总监李丹信心满满,他说:“目前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其实我们就是要把所有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拿到中国来,拿到本地来。现在正好有天时地利的机会,天时就是汽车产业在转型。地利,我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已经拥有人的研发团队,要趁这个机会,把所有的全价值链开发的那些东西提升上去。”
车身开发看质变
车身部是技术开发部一个重要的部门,一斑窥全豹,由这个部门10年来的变化,能了解到一汽-大众整个技术体系的“质变”。
年时,整个安全开发只有一个人,外饰开发3个人,内饰开发6个人。人力不足,必须依靠外方支持。据员工回忆:“第一次车型交付的时候记得特别清楚,整车发生的问题多项,问题贴在墙面上的时候一面墙贴不下。现在是什么状态呢?外饰、内饰包括安全人数都超过人,安全一共是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跟当年相比完全不一样。安全碰撞实验室,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平。现在一步一步扩,现在加起来一共将近平,而且在建的还有平。”
车身科车辆内部安全问题专家林松,负责整车安全性实验。他回忆:“真正的实验建立是年,建立了之后团队也跟着建立起来了。最开始我们是一个组,大概7、8个人,现在已经有4个组50人搞安全实验的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一年上万台试验的能力。”
“年,车身科发包请合作供应商,自己不知道任务书怎么写。”该科刘科长介绍:“现在就不一样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大众总部有一个常驻项目部,参与大众集团的同步开发工作。扶手、把手的位置应该怎么做?一些刚度模拟应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