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门学问,它研究的对象是金钱。这门学问的诱人,令无数人心向往之;但这门学问研究方法的高深复杂,又令无数人望而止步。
这门学问就是经济学。
青葱年少时,根本不知道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我,心中却莫名种上了想学经济的草。填报高考志愿时,邻家哥哥经济学专业的书中,那些高深复杂的数字、公式和图示,硬生生把我心中刚种上的“草”连同草芽儿,全都掐死。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微观经济学博士和教授坂井丰贵,绞尽脑汁写了一本《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著作,彻底颠覆了我以及像我一样的人,对经济学的恐惧。
在这本书的封顶,印着一行字“本书彻底献给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人”,内容简介第一句话就说“经济学是一门非常简单、不需要预备知识、谁都可以轻松掌握的学问”。果真,书从头到尾,没有用一个复杂公式。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和讲授经济学的体会,绞尽脑汁写了这本小学生都能看懂的经济学入门书。书中用最浅显直白的语言文字、十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字图示,就把生活中与金钱有关的一些事例,伙同那些正统的经济理论说明白了。
《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的作者是日本的坂井丰贵,他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教授,日本新晋经济学家。他开创了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普及高深诺奖经济学理论的潮流,获年“义塾奖”。著有《巿场设计入门》《议事的科学:用诺奖经济学解密左右决策结果的隐形力量》等书,其作品《质疑少数服从多数》获中央公论新社年新书大奖、岩波新书大奖第4名。
关于这本薄如小册子般的经济学书籍,我说三点自己读后收获。
一、对经济学认识的转变
要学习先要端正态度,纠正错误认识。关于经济学,首先我必须得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
但是,在阅读《小学二年级学生就能读懂的经济学》前后,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两个较大地转变。
1、对经济学研究领域认识的转变
曾经一直以为,那些大部头厚重的经济学论著,研究的应该是一些普通人晦涩难懂、高深莫测的经济科学理论。
直到读完《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我才知道,经济学竟然是一门研究金钱的学问。仅从这一点来说,经济学是一门离人最近的科学。它用数字和图示,研究金钱和金钱涉及的一切问题。而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金钱。
原来,把金钱当做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知识,每时每刻隐藏在每个人的生活左右,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从前,因为对经济学的误解,我们对它敬而远之。现在,想赚钱的我们,就来学点经济学知识吧。
2、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认识的转变
在《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这本书中,我首次知道经济学是“它是一门研究金钱的学问”,心中笑叹这是一门“俗”学问。当我在书中读到经济学的另一个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时,我为自己首次对经济学粗陋的认识而脸红。
我也必须承认,自己对经济学认识的庸俗不堪。
经世济民,百度百科上一个高大上的解释我很喜欢:经营世界,救济百姓。经济学研究金钱并没有错,不把金钱以及与金钱有关的一切问题研究透,它怎么能担负达苍海济苍生的重任呢?
掌握一些分析生活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是经济学赋予经济人的任务。读《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这本书,是人们涉足该领域最好走的一条路。
经济学不仅研究金钱理论,还研究与金钱有关的一切问题。下面举二个生活案例,说说其中隐藏的人们不知道的经济学。
二、面对选择,犹豫不决。那是你不知道最优解。
例1、去书店给学生买奖品,预算60元。学生用钢笔4元一支,笔记本3元一本。能怎么买?想怎么买?怎样花最少的钱买上最合理的奖品?
例2、部门上司升职,惯例是:上司请客,其他人送礼。做为下属的你,该给上司买什么礼物?买贵的?买有品味的?买啥礼物既在预算内又令上司满意?
上述两个案例,如果参与者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那是不知道经济学中的最优解。最优解,或许是既在预算内又会花钱最佳选择。
1、什么是最优解?
经济学说:符合预算的消费组合当中的最好组合,叫做最优解。
2、最优解的两个条件:符合预算,这一点就不用解释了,你的最优解如果不在预算内,再优你也无法实现。最好组合既满意度最好,如果自己购物,这个最优解就是你自己的满意度最高;如果是花钱送礼物,这个最优解就是双方满意度的最佳组合。
3、如何找到最优解?
第一步,以案例1为例,先画出预算线A。如下图: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偏好,再在画上画出无差异曲钱B。
第三步,找到两条曲线的切点C(8,9)。这就是既符合预算,又满足了所有获奖学生喜好的最优解。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获奖学生的偏好不同,最优解也不同。如果代表最优解的切点C靠左上位置,说明获奖学生喜欢笔的学生多,反之说明喜欢本子的学生多。
再看案例2。正确作法是,在给上司选择礼物之前,下属也最好先做完两个功课,1、计划好买礼物的预算,2、了解上司真实的喜好。
只有这样,参考案例1的作法,才能经过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之后,找到最优解。让你既不用花冤枉钱,又能送出让上司满意的礼物。(预算图和无差异曲线及最优解,我就不再继续用数字举例画图了。)
可见,花钱和选礼物这些小事上,都有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所以,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科学。
各种预算线、无差异曲线、最优解三、经济学理论告诉你,有时优胜劣汰是个伪命题
多年前,家乡小镇开了第一家私人百货店甲。之前,镇上只有一个国营店。
甲店主是极具经营头脑,经营只有一个原则:各种商品一定比国营店便宜,哪怕只便宜几分。人是最精于算计的动物。就冲这一点,店里生意不火爆都难。为省钱,人们宁愿多跑半里路。何况独霸小镇百货购物多年的国营百货店,东西比甲店贵得可不止区区几毛或几分钱。
从此,在次高价格层面,A店摆明就是小镇商品价格的垄断者。
三年之后,小镇上有了第二家私人百货店乙。乙店经营有两个原则:价格比甲店便宜;服务质量比甲店好。
很多人以为,如果甲店商品不降价,乙店的生意一定会比甲店红火。不得不承认,开始甲店是有一些顾客流失到乙店。但是,一二年过后,并没有如人们想像那样,甲店被挤垮关门。
有人疑惑了,乙店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甲店咋没被挤垮呢?怎么优胜劣汰不管用了?
对这种现象,经济学家自有说辞:用经济学的纳什均衡就能解释这种现象。
什么是纳什均衡?改变目前所处的状态会导致损失,因此谁也不愿意单独做出改变的情况,就叫做纳什均衡。
先举一个别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纳什均衡。
有一对男女朋友,恋爱之前,男生手机用的联通号,女生手机用的移动号。恋爱之后,互诉情话消费掉的话费,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
双方商议:要么男生换用移动号,要么女生换用联通号。因为同一个运营商可以通过设置亲情号,打电话免费。这样可以省很多话费。
下表反映出他们选择使用各种服务,双方的满意度(括号里)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男女中有一方更换手机号后,双方都使用联通号或者都使用移动号,虽说他们的满意度是相同的,可都有了提高且。咱们假定他们都统一用了联通手机号。
一年之后,移动改制,不仅提高了免费通话分钟数,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
现在,男生女生都用的是联通号。看到移动的服务产品如此优惠,男生和女生就想把联通号换成移动号。
假如他们只有一个人换,那么满意度从(2,2)就会降成(1,1)。所以,他们必须商量好,只有两人同时换成移动号,满意度才能提高到(3,3)。
如果只有两个人,商量同时换号很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联通公司有拥有众多客户,这些数量众多又互不相识的客户,那么,这么多人之间很难通过,都从使用联通号变更为使用移动手机号。
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只有先坐稳纳什均衡宝座的人,才有可能获胜。
再回头看甲乙百货店的竞争情况。显然甲是先坐上了纳什均衡的宝座。前面例子举的是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其实现实生活中有的情况同样能用纳什均衡来解释。
虽然小镇上的人都相互认识,但彼此间无愁无冤,谁也不可能去串联镇上所有人,同时变更购物店,都到乙店去买东西。
究其原因有三:第一品价格相差无几,多则几毛钱,少则几分钱。为这点钱更换熟悉的购物店,一部分人不是很情愿。当初从国营店转战甲店,那是因为国营店一是商品贵太多,二是服务态度差太多。
第二,远近便利问题。有一部分人,是不愿意为便宜这点钱,花更多时间,走更多路去别家购物。
第三,习惯问题。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个人习惯去哪里购物,很长时间改不了。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不觉间喜欢衍用着老习惯。
谁先坐上纳什均衡的宝座,谁就能获胜。换句话说,谁最先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谁才能赚更多的钱,还不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这简直是经济学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
优胜劣汰在此时此地,就是个伪命题了。
在这篇文字中,我只汇报了三点有关经济学的问题,连经济学的皮毛都没摸到。可是,我已经开始向家人炫耀:为什么商家会通过降价而进入协调博弈?什么是伯特兰德价格竞争?经济学中的奢侈品和我们通常说的奢侈品一样吗等等
说实话,用经济学知识弄懂一个又一个生活问题,不仅让我兴趣高涨,而且居然让我有了“小学生考试得了高分”那样的兴奋激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带给我的。
我能说《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这本书,是我经济学的启蒙老师吗?师傅指引门,修行在个人。我将继续由您指引,深入经济学学习。
(原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