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袁志刚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人
TUhjnbcbe - 2023/9/1 20:35: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6563.html

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与调控是*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明年的经济决策做出了重要的判断和指示,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启示,其中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格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供给侧,但在注重供给侧长期增长因素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需求侧的波动情况。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巨大的飞跃。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从生产要素粗放驱动的阶段,迈入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现阶段我国应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兼顾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

如何推动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是促进要素的进一步流动。我国目前要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向纵深化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都需要促进要素实现无阻碍地流动。而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是对要素进行确权。

在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驱动。我国要维持追赶的后劲,基础研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实现创新驱动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要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和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机制的设计,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府应在收入再次分配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分配问题有利于我国提振内需,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更多精彩观点

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供给侧,取决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劳动要素数量和质量、资本形成水平、技术进步、制度改革与结构调整,当人均资本配备处于长期动态均衡时,人均经济增长主要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TFP)提高。

经济增长由供给侧因素决定,需求侧改革和扩张本身不可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是,在注重供给侧长期增长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时时注意需求侧的波动情况,深入分析外需、投资和消费背后的决定因素。

就当前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与全球经济增长、全球产业链变化、汇率变动左右我国净出口的变动。我们的货币*策、融资结构及其环境的变化、利率变动则对投资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最后,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的收入增长、公共产品的发展与分享以及未来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增长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代市场经济中,供给侧和需求侧必须实现很好的配合,供给侧改革只有同时打开需求侧的扩张空间才能维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0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改革开放伊始至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

这一阶段中国对内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与农村,对外开放的重点是吸引外资。一方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中国广大农村亿万剩余劳动力,同时兴办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开启本土工业化新道路;另一方面,又不失时机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使得近3亿劳动力从农村和中西部转移到接受外资最多的东部地区,全国5.5亿劳动力参与全球分工,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有为*府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统一且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一优良投资环境是发展中国家里少见的。这一时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比较优势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

经过近20年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出现了诸如大量轻工业产品产能过剩与企业三角债导致银行坏账积累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阶段对内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对外开放的重点则是加入WTO。同时也展开了非常重要的需求侧改革:城市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打开了住房需求的空间。具体来看,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一方面助推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地方*府的土地财*收入得以增加,推动房地产和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企业和地方*府在土地财*与土地金融基础上推动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以及与此相关的重化工业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年全球金融危机

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的外循环逐渐受阻,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顺差、美国逆差的“中美利坚”格局难以为继。中国的储蓄大量通过投资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的方式流入美国,进一步推动美国房地产与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中国成为了制造大国,而美国的制造业日益空心化,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张制造业回归。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全球贸易争端上升,多边贸易协议难以推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除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之外,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决定的外需增长前景不明。与此同时,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房地产业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导致制造业的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和税收成本上升。此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生出对环境改善的要求,环境治理成本也大幅上升。中国制造业需要“腾笼换鸟”,换言之就是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实现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在许多领域诸如5G和移动支付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创新驱动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02对经济增长三个阶段的分析

我们可以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产要素粗放驱动的阶段。由于对生产要素的利用严重不足,短缺与失业并存,制度和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大规模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

第二阶段是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素投入增量逐渐消失,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关键是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健全。

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的阶段。随着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完善,要素配置效率得以保证,这时,战略性科技突破将成为新增长动力的核心。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阶段显然已经结束。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中国面临的全球竞争空前激烈,加之地缘*治与全球治理结构的变化,可能没有时间让我们依次经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而必须是熔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于一炉,即同时进入要素配置效率提高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

要素粗放投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轮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粗放投入,由此实现充分就业。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释放,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生产可能性边界得到迅速扩展。此外,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以及国外市场都随着资本的引入而被一同带入中国,形成了“干中学”局面。简而言之,要素的粗放投入使得产出水平不断往生产可能性边界拓展,而干中学则进一步拓展了生产可能性边界,从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因此,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结构性转变,从农业到工业,使得亿万劳动力参与全球分工体系,进入全球产业链。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随着收入的上升,储蓄不断上升,国民储蓄率几乎接近50%,但是充裕的储蓄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配置,资本回报率往往低于经济增长率,即宏观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并不理想。在国内总需求低于国内总供给的情况下,中国将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低回报的外国资产。近几年房地产领域的泡沫化发展又吸收了大量的储蓄投资,并且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地方*府大肆举债,资产与负债过度扩张导致金融风险上升。凡此种种,都表明中国的资本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和知识产权也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截至目前,数据资源还是处于一种粗放利用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及对个人数据隐私的滥用等方面。究其根本,是因为数据确权没有实现,个人隐私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和保护,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同时,数据企业对数据的垄断也导致竞争生态被破坏。这些都可以归纳为要素的粗放投入。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第二阶段。

首先是劳动力要素的增长趋于下降,人口红利消失,独生子女一代成为劳动力主流,劳动力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是必经之路。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也是如此,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被纳入个人和*府的目标效用函数之中,并被赋予越来越高的权重。同时,数据要素与知识产权要素的粗放使用导致其前景也并不乐观。

同时,由于逆全球化势力的兴起与全球治理的缺失,中国在全球先进产业、核心科技等领域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脱钩风险随时存在,迫使我们必须进入创新驱动的阶段。

目前所讨论的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发挥我国14亿人的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消费等措施,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增长源泉就是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知识生产与创新活动的展开,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03

要素权利的界定和要素市场的完善

是高质量增长的前提条件

1、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是促进要素的进一步流动。

我国目前要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向纵深化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都需要促进要素实现无阻碍地流动。

首先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

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来看,农村还存在低效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相对农业产出的比重还是太高。我国的城市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较低水平,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有利于打开农村农业建设的新局面,加快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实现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是对要素进行确权,这不仅是针对劳动力要素而言,还有土地及数据等要素。劳动力要素确权的关键在于对劳动力权利的保护。但劳动力权利的保护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并且这个度要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相适应。对于当前中国而言,最主要的劳动力权利保护,是对广大进城民工充分就业权利、失业社会保障权利、分享公共产品权利的保护,问题的核心涉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对于土地要素的确权进而加快流动和提高配置效率也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新一轮增长就必须把土地再次“盘活”,其中处理好农村土地与农业、农村土地与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富性收入的关系是关键,也是农民基本权利问题的重要部分。

农民手中的三块土地——耕地、集体用地和宅基地,如何确权与提高它们的配置效率,既是土地要素使用效率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经营性、财富性收入增长从而加快劳动力流动、加快城市化率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经济区域一体化推进的重中之重。

要积极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放活宅基地的交易权和金融抵押权,是实现农民房屋使用权的具体路径。而且在宅基地这一生产要素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不能再单一地将之只视为生活资料,而是要对其赋予一个可交易的财产权利。

再次,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同样十分重要。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外需疲软,而内需又不足,为了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于年启动约4万亿规模的财*刺激*策,配合大幅增加银行信贷扩张等金融宽松*策,通过提高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速来弥补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滑。金融助推下的房地产发展使得房地产泡沫化越来越严重,同时房地产由于价格不断上涨,成为了良好的金融抵押物,进一步成为信贷扩张和金融衍生品创造的基础。

由此,金融资源被各类企业和机构越来越多地配置到了投机领域,甚至许多传统的工业企业也将虚拟经济作为自身利润的增长点。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则纷纷脱离主业,减少实体经济的商业贷款,转而向房产、基建等部门不断提供融资,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影子银行发展则为这一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造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中小企业对利率极其敏感,融资成本的大幅上升无疑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正常融资行为,恶化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严重挤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如何降低金融要素的空转,提高金融资本的配置效率,使其最大限度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症结依旧落在金融体系与体制的改革、市场的完善与激励机制的设计上。

最后,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数据要素的确权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信息载体升级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手段,广泛参与到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过程中,从而重构商品与服务价值,促进实体经济效率提升与结构优化的新型经济生态。

数字经济具备三个特征。第一,非竞争性。经济主体对数据的使用不会提高使用该数据的边际成本。第二,数字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趋于零,数字经济拥有巨大的规模效应。第三,正外部性。数据的边际价值随着数据使用量的扩大而提高,并不断自我强化。

数据产权兼具公共性与私有性,所涉及问题是多元的,既有数据的所有权、最终控制权、使用权以及商业交易权限如何界定的问题,也有个人隐私保护、国家安全、*治稳定、经济效率等不同价值判断的平衡问题。

因此,如果我们要在数字经济上走得更快更好,我们就要在数据要素的确权方面做出努力。数据产权是一个复合产权,其权利束包含使用权、收益权、占有权与处分权,甚至还包含可携带权与被遗忘权等。而数据产权主体既可能包含个人用户、数据收集企业、平台企业,也可能包含*府机构与数据中介等组织。根据产权理论,应通过构建法律使私人之间由于协调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目前,数据产权确权的条件也趋于成熟,用产权来分析数据权属更具有现实意义,但直接套用现有的物权制度或知识产权制度去界定数据产权的归属是不可行的,因为数据与实物资产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与知识产权也不尽相同。

相比之下,数据具有如下特性:(1)很多数据往往由不同主体经过了几轮生产与处理,因此无法进行明确分割;(2)对于如何使用数据,在最初形成数据的时候通常不明确,而后期往往还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数据的价值难以标准量化;(3)数据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介质中;(4)数据的稀缺性体现在获取及控制使用上,而不是数据本身,单个数据不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5)数据往往是生产或消费行为的副产品,通常不具有独创性或创造性;(6)能够识别特定个体的数据往往具有隐私性,这也是数据产权较为敏感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特征,数据产权的全面确权需要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

2、在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驱动。

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创新驱动需要立足基础研究。在美国的优势领域中,中国主要是在电气工程与仪器领域中对美国存在显著的技术替代;但中国在计算机领域仍有很大的赶超空间。而且目前中国的专利仍未脱下“拿来主义”的外衣,跨国专利(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跨国专利)确实带来了技术的引入,提升了中国的赶超能力,但同时需要警惕,中国对美国核心领域的赶超更有可能招致美国的反制。因此,我国要维持追赶的后劲,基础研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实现创新驱动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要对知识产权进行确权和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励机制的设计,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3、*府在收入再次分配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

各类生产要素确权的目的是做对激励,效率为上,但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公平为上。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分配问题有利于我国提振内需,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在上一轮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加入使得全世界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西方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收入分配环节出现了问题,绝大部分利益被跨国公司获取,而其国内的蓝领工人以及大部分白领并没有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换言之,全球化并没有给所有国家、所有地区、所有人群都带来收益,反而出现了阶层分化和民粹主义的抬头,导致反全球化势力的出现。因此,解决好分配问题不仅是实现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发挥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内在要求。

文章来源:《学术前沿》杂志年3月(下)

原文标题:《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基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分析框架》(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志刚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