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9/15 20:07:00
有一次,我把我分析的公司发给西安某私募大咖严老湿,也是我十几年的好友。他看完后点了一句话,到现在都在我脑海里回荡:“有些公司看似有竞争优势,其实那个优势是伪的,脆弱得很。”说完他让我多看多研究:“你是没见过什么叫好的。”严老湿每年看家公司,但也就投一两家企业,他只投那些护城河又深又宽的企业,而不仅仅是“有条护城河”的企业。什么是护城河?在《林北的选股策略》一文中,我一直强调,“好公司”的唯一标准就是有竞争优势,我自己之前做生意也被同质化竞争给吓怕了,“要投资有竞争优势的生意”,这个道理可以说已经刻进我的骨子里。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公司多多少少都有“护城河”,所以有没有优势还是比较好辨别的,难以辨别的是:这条护城河,到底是又深又宽,还只是一条臭水沟?明显的臭水沟也就罢了,因为这也很容易排除,但最难以辨别的,是那些貌似还行,但其实很容易让竞争对手搭桥通过的护城河。真相是:优点多多少少都有;真正的优势少之又少。毕竟,这是一个定性的分析过程,而非定量。定性的分析,太需要经验、眼光,以及一点拿捏的艺术,需要积累大量的案例和经验,以及书籍和高人的指点。所以我特地集中读了几本有关竞争优势(护城河)的书,会写大概3篇读书笔记,这是第一篇。我读的是《巴菲特的护城河》,作者是晨星资本的帕特多尔西,它和《寻找投资护城河:晨星公司首度解密巴菲特从未公开的选股秘诀》是同一本书,英文原版都是《TheLittleBookThatBuildsWealth》。另外,还有一本《投资的护城河:晨星公司解密巴菲特股市投资法则》(作者:希瑟·布里林特),讲的都是晨星资本的方法,我也一起看了作为补充,后面这本书的方法论还更强一些。本文中,护城河和竞争优势是同义词。什么不是护城河?刚开始做公司分析时,我们很容易弄混“优点”和真正的“护城河”的区别。优点这东西,任何公司多多少少都有,但称不上护城河。我们在看年报的时候,经常看到发行人自称“有优秀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管理能力”,拜托,是家公司都会自称有优秀的创新和管理能力。就算你真的拥有所谓优秀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问题在于,你的竞争对手能不能模仿?如果它努力一下,也获得了优秀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那这个优势就不算优势,顶多算个优点。最可怕的是,最后大家都有一样的优点,优点就不再是优点了,而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内卷”。这样的优点,根本不够“护城河”的资格。我在做电商品牌的时候,对竞争对手做了一番调研,发现所有人的卖点都是“价格便宜质量好”,如果你便宜我比你便宜,你好我比你更好,这还叫护城河吗?一家公司,有爆款产品,名气大噪,市场份额很大,团队也很给力,但这就是护城河吗?不是,这只是有优点罢了。看看名噪一时的H姓煎饼果子,D姓牛腩,现在都噤声了。为什么那些曾经火得不行,投资人拿着钱争着进的项目,最后都不行了?他们优点很明显,甚至光环四射,但仔细一看,并不具备护城河。护城河必须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结构性优势。只有4种优势才称得上是护城河它们分别是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1,无形资产(1)品牌显而易见的伪品牌是比较好辨认的,中国缺品牌不缺商标,每天都有人注册商标,然后自称有品牌,但在我看来,他们只是给自己的产品取了个名字——一个别人记不住,没印象,也没什么定价权,只有商家自己自以为是的名字而已。因为我以前做电商零售,对此感悟较深。但有些品牌确实很有名,但名牌就是护城河吗?除非这个品牌能提高人们的购买意愿,或者有定价权,才叫护城河。且不说经典的卖肾机iPhone,任天堂的Switch,或者什么热门游戏出来的时候,一抢而空,价格被炒到老高,这就是有护城河的品牌。可口可乐的本事并不在品牌,因为没有议价权。如果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贵一倍,也不见得有粉丝依然排队买账。所以,有名气的品牌不是护城河,要能提高购买意愿和有定价权的才是。IP形象也是品牌,但跟前面说的一样,有的IP形象并不见得让人买账。我看过一家做游戏和动画的公司,要搞“IP全产业化运营”,看到这种就赶紧把股票卖了,因为他的IP,在我看来,一点吸引力都没有,都是自嗨而已。(2)专利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一看专利很多,就觉得很牛,但专利不一定是护城河。同品牌一样,专利如果没有太大的定价权,那么有专利也无济于事。很多厂家喜欢搞外观专利,还煞有介事地不让人用,结果他发现,就算别人都不用,他的东西也卖不好。因为他的“外观设计”不见得讨喜,没有定价权。即使有真正有价值的专利,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世界上有这么一群律师就是专门找专利权的漏洞的,一旦专利被攻破,护城河也就消失了。所以不要找那种只有一两种专利的,最好专利数量多,种类多的。当然回到最初的提醒,这些专利不能是自以为是的。(3)行*许可这是一种比较强的护城河,想想烟草生意吧。2,转换成本你有多久没换号了?为什么不换?换个号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办张卡,把旧卡扔了就行了。但换号背后的转换成本极高:你得打开几千人的通讯录,一个个提醒他们你换号了。还不够,现在的APP都要求绑定手机,无论是打车、支付、吃饭、衣食住行,都绑定了你的手机号。万一,哪个忘了改,下次打开后叫你输入手机验证码怎么办?你还得告诉他,你换号了,然后拍身份证上传,等个好几天……得,别换了。林北之前自己做零售的,这一类2C的消费品行业,最不爽的就是转换成本极低。你在逛街的时候,可以从这一家逛到那一家,没有什么成本。尤其在网上,动动手指头,你可以几乎0成本地找到更低价的同款。每次想起这些,我就提醒自己回忆一下,做那种没有门槛,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是多么痛苦。而2B的行业,转换成本就比较高,比如半导体材料,一个供应商的认证过程需要2-3年,一旦合作顺手了,基本不爱换,万一换来的新供应商质量有问题怎么办?在汽车、医药等复杂工业体系里,这种优势也很明显。3,网络效应一种是显而易见的:就像腾讯,强如阿里搞个来往,也搞不过它。反之亦然,腾讯搞过拍拍,入股了京东,还把京东购物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