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年应届考生,本科双非,管理学跨考经济学,初始分数60+,一志愿上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基础:数学基础几乎为零,英语基础一般,专业课基础几乎为零,*治基础一般。
一、上岸感想1.选择远比努力重要。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雄心壮志,觉得不是名校这个研都没必要考。直到10月份开始做数学真题卷才发现基础不是靠几个月的努力就能赶超的,于是正式报名的时候果断放弃预报名时填写的志愿,战略性偏移数学和专业课上的时间分配。在2考研,社科大经济学院推免没有招满,没有招到的名额都给统考,经济学院实际统考招生1人,但是只有2人过了国家线进复试,22人录取,调剂招收了9人。2年社科大经济学学硕复试线都是国家线,一志愿进复试的考生基本全录了,经济学院在考研招生中合并了投资经济系,知道的人不多因此报名的人也少,导致一志愿上线人数不够,出现招收调剂考生的情况。
2.效率比时间更重要。自认为初试准备的过程并不痛苦。中期周一至周六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开始学习,晚上十点准时离开图书馆,周日下午四点结束学习,休息一个晚上。后期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远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二、初始准备总体任务分配:一开始我错误的评估了自己,抬高了自己的预期,而且开始时间较晚,导致前期压力很大。
1.我是月份开始复习,但是因为实习、疫情等原因,学校一直没有开学的消息,一直在家上网课,导致学习效率很低。在7月份暑假开始之前,勉勉强强看完基础的内容(数学:看完张宇基础0讲,仅完成高数基础和强化部分,做题量很少;英语只看完了唐迟的九节技巧课,并未开始背单词、看语法课;专业课听完zb的基础课,梳理完基础讲义的内容,并未看一遍课本)
2.暑假期间,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以及在各种自媒体考研焦虑的散播下,我找到了家附近的一个图书馆(千万不要在家学习!!!极其自律的除外)工作日每天七点起床、八点开始学习,中午12点回家吃饭,下午一点开始学习至五点结束,晚上适当学习一会儿(聊胜于无)在暑假结束时,我的进度为数学;看完张宇6讲高数、概率论部分、李永乐线代强化,完成了除拓展部分的习题;英语:完成了05-18年真题卷阅读部分,每天背考纲词汇;专业课:听完zb强化课;*治:听完徐涛马原、思修、史纲部分)
.9月至11月初,终于能返校了,我们一个宿舍三个人都选择考研,因此每天都会相约图书馆,开始早八晚十的作息,每周日我们都会选择出去吃一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在此期间,我开始做数学真题卷并进行估分,发现和原定一志愿存在差距,于是重新选择一志愿学校,在一番权衡下最终选择了社科大(考研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因为经济学考研的基础参考书都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只要基础打好,后期发力,结果都不会太差)。这个阶段,我的进度为:数学:完成强化课程扫尾工作,梳理完刷题宝典,一刷真题卷;英语:开始二刷真题卷,并且开始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作文的练习;专业课:开始背诵博雅真题卷,坚持一天一张(除论述题外);*治:完成了徐涛强化课、题一刷、部分模拟卷选择题练习。
4.冲刺阶段,各类模拟卷的练习、真题卷模考,查漏补缺。
各科详细备考:
1.专业课经济学原理:
历年真题很重要,押题卷也很重要。社科大的题型都是文字题没有计算题,因此知识点的理解背诵显得尤为重要。
-6月:听完了zb的基础课(不推荐,不如自己认认真真看一遍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暑假-9月:听完了zb的强化课(一定要自己梳理一遍讲义)
10月-11月中旬:换了目标院校,社科大的参考书目比原来多了*治经济学,所幸*治经济学所占比例不多,10月份开始学习完全来得及。购买了淘宝店“博雅考研考博”出的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解析和最后的预测六套卷,每天下午开始背诵真题解析: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背诵;论述题部分理解为主。同时找出历年真题中*治经济学出题点最多的章节,将这些章节的内容理解记忆。
11月-12月:利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笔记详解和*治经济学的笔记详解对真题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第二遍背诵真题卷。利用博雅考研考博团队出的押题卷进行热点的记忆学习(押题卷很重要,背诵完一遍后最好用专业课专用答题纸进行计时模拟)。
2.英语
基础:大一期间通过四六级,四级+六级+,基础一般且考过之后几乎没有学习英语。
学习过程:我没有学习语法课(看个人,多学一点总是好的)。没有选择刷模拟卷,真题卷很重要!!!
阅读:阅读撑起了考研英语的半边天,单词是阅读的基础,暑假开始每天背单词,直到考试前。我前期只听了唐迟的阅读课,暑假开始一刷阅读(一天一篇,精读,不计时),9月开始后,二刷阅读(一天一篇,大约15分钟一篇,总结常错题型和技巧)
翻译:9月份开始听唐静老师的课,一天2句真题翻译练习,总结熟词生义。(翻译很玄学,不用太纠结)
新题型:9月开始听刘琦老师的课,同时开始一刷真题。
完形填空:9月开始听宋逸轩老师的课,同时开始一刷真题。
作文:全程跟石雷鹏老师的课,严格按照他的要求练习。
总结:技巧课全是辅助,除了阅读要先听技巧课,其他几个题型可以边听课边做题。熟悉真题卷,留-4套真题卷在冲刺阶段用于模拟(我通常选择周六下午,按照考试时自己会选择的做题顺序,计时做题)。
.数学:
基础:很烂,几乎为零,当然最后成绩也十分不理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数学基础很烂,因此也不会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学习数学的心态非常好,因此,数学经验不太具有借鉴意义。
-6月:听张宇的基础0讲,配合题(效果不佳)。
7-8月:听张宇6讲高数和概率+李永乐线代强化,配合李林。
9-10月:总结做题技巧和知识点
冲刺期:真题做了两遍,模拟卷只做了李林6+4和张宇8+4。
4.*治:
得选择题者得天下。模拟题很重要,不建议刷历年真题。前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后期需要大量做选择题,性价比较高。
7-10月中旬:开始听徐涛老师的强化课,每天1.5倍速听1-2节,配合题。
10月-考试前:通过苍盾考研小程序线上刷题(只刷选择题:肖四、肖八、徐涛、腿姐、米鹏老师的模拟卷必做),随手翻翻知识点的小册子(肖老、腿姐的都可),将模拟卷错题集中在一本小册子上。
肖四一出版开始背大题,一天2个大题,起码三遍,配合考研博主的思维导图。
三、复试准备
复试分为笔试、面试两部分。面试又分为专业课和英语两部分。笔试内容为中级微观、宏观和计量经济学。面试分为两场:先进行专业课问答,包括:自我介绍、阅读过的专业课书籍、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等。英语面试包括:自我介绍、从五个话题中抽取一个问题进行回答、根据上一个回答进一步提问、根据自我介绍提问。
1.开始时间:初试成绩出来后,博雅团队的学长会将有望进入复试的同学单独拉群。
2.面试准备:每天准备两个英语问题和一个中文问题。我一共准备了20个英语常见问题和10个中文日常问题和10个专业课问题。后期和舍友互相提问以及对镜练习,虽然老师没有问到一模一样的问题,但我能及时调动语料库里的语句进行回答。
.笔试准备:微观和宏观的准备与初试一样。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以在慕课等平台进行网络学习。